五年級下古詩三首之從軍行詞句翻譯及斷句
五年級下古詩三首之從軍行詞句翻譯及斷句
1、五年級下古詩三首之從軍行詞句翻譯及斷句
1.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這兩句描繪了一幅壯闊蒼涼的邊塞風景,概括了西北邊陲的狀貌。
2.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前一句概括了戍邊時間之漫長、戰(zhàn)事之頻繁、戰(zhàn)斗之艱苦、敵人之強悍,同時也說明將士們報國壯志之堅定。后一句是將士們的豪邁誓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體現(xiàn)了守邊將士不畏艱險、奮不顧身、誓死殺敵衛(wèi)國的豪情壯志。
2、三年級下古詩三首之三衢道中課堂重難點復習筆記
1.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第一句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jié)(黃梅天),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一爽,游興愈濃。詩人乘輕舟泛溪而行,溪盡而興不盡,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個卻字,道出了他高漲的游興。
2.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這兩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來時路將此行悄然過渡到歸程,添得二字則暗示出行歸而興致猶濃,故能注意到歸途有黃鸝助興,由此可見出此作構(gòu)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
作者將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光,而且詩人的愉悅情狀也栩栩如生,讓人領(lǐng)略到平的意趣。
3、三年級下冊古詩三首之三衢道中字詞解釋與翻譯
①字詞解釋: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因境內(nèi)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 泛:乘船。
盡,盡頭。 卻山行:再走山間小路。
綠陰:蒼綠的樹陰。陰,樹蔭。 不減:并沒有少多少,差不多。
②譯文:
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xù)前行。
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4、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課古詩三首贈劉景文詩句翻譯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課古詩三首贈劉景文詩句翻譯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記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jié)啊。
5、四下古詩三首之芙蓉樓送辛漸課堂筆記之詞句賞析
四下古詩三首之芙蓉樓送辛漸課堂筆記之詞句賞析
1.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
這兩句詩寫景,通過對清晨秋雨、遠山的描寫,烘托出送別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2.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詩人以冰心在玉壺自比,表達了自己不會因為官場上的坎坷遭遇而改變氣節(jié),不會隨波逐流,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
課文重難點探究:
1.這是一首送別詩,作者與友人分別的時間、地點是?友人將要去的地方是?
作者與友人分別的時間是清晨,地點是芙蓉樓,友人將要去的地方是洛陽。
2.連入的用法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連、入寫出了寒雨綿綿不斷和無聲無息,渲染離別的暗淡氣氛。展現(xiàn)了即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特點。
3.由寒雨楚山孤,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
詩人因心中惆悵才覺雨寒,因友人離去而覺自己猶如楚山一般孤獨。寒雨楚山孤這兩個意象流露出詩人對友人的依依不之情。
4.詩的最后一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品格?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詩人以晶瑩、純潔的冰心自喻,表達了自己廉潔正直、堅貞不屈、樂觀開朗的品格。
6、四年級下古詩三首之清平樂·村居說課稿
一、說教材
《清平樂村居》是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古詩詞三首》中第三篇詩詞。詞人描繪了一家五口在鄉(xiāng)村的生活情態(tài),表現(xiàn)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羨慕和向往之情。本組課文圍繞淳樸的鄉(xiāng)村風景展開,意在引領(lǐng)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并學會表達內(nèi)心情感。
二、說學情
四年級學生思維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雖然通過之前的學習,對于詞這種體裁能夠基本把握上片與下片之間的聯(lián)系,但是在展開想象,理解意境,感悟情感等方法上較為欠缺,因此,需要教師架橋鋪路,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體驗等方式啟發(fā)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讀寫剝、蓮蓬等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與體會,感受詞的意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受到美的熏陶。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教學難點確定為:深入體會情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說教法學法
在教法上,我會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通過朗讀法、對話法、多媒體教學法,來努力建設(shè)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以教法引路,用學法踐行。在學法上,我始終堅持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用小組合作、自主質(zhì)疑的方法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六、說教學過程
紙上得來終覺淺,接下來,我將從五個環(huán)節(jié)具體展示我的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分享詩詞,導入美
于漪老師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因此,上課伊始,我會結(jié)合學生腦海中對古詩詞的印象,伴隨著教師的導入:同學們,詩詞如同跳動的音符婉轉(zhuǎn)于心弦,又猶如那初升的太陽灑下光輝。上節(jié)課我們就一同遨游在詩歌的海洋,哪位同學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喜歡的詩句呢?順勢引入今天的課題《清平樂村居》。
這樣的導入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以學生原有的知識框架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環(huán)節(jié)二:初讀詞文,感受美
古詩詞講究韻律美,這一環(huán)節(jié)將以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由淺入深,走入詩境。
首先,從課題入手。請學生結(jié)合課前的預習以及相關(guān)的注釋,明確清平樂是這首詞的詞牌名,村居是詞的題目,即:居住在鄉(xiāng)村。
接著,我會為學生范讀,并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標記不認識的生字詞,并注意朗讀節(jié)奏。示范完畢,我會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大聲自由地朗讀這首詞,先做到生字詞讀準、讀到位,并逐漸讀出停頓,讀出節(jié)奏。
讀畢,學生嘗試挑戰(zhàn)初讀全詞,我會適時對學生易讀錯的字詞進行重點強調(diào)。如蓮蓬的輕聲讀音和剝的多音。
緊接著通過指名讀,全班齊讀,男女合作,小組賽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初步感受畫面。
環(huán)節(jié)三:研讀賞析,品悟美
在學生攻克了字詞、節(jié)奏關(guān)后,為了提高學生自身的詩詞鑒賞能力,我會再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組織他們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交流討論:這首詞描繪了怎樣的鄉(xiāng)村畫面?我預設(shè)學生會找到如下畫面:
畫面一:田園風景。淋漓盡致地再現(xiàn)田園風景具體表現(xiàn)在上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中。針對這一部分,
首先,我會引導學生結(jié)合書本上的插圖、注釋進行學習,提問學生:從這兩句中可以看到哪些景物?學生很容易找到茅檐,溪流,青青草等?;诖?,我會適時的播放溪水潺潺流聲,請學生閉眼想象、感悟這一優(yōu)美畫面,適當范讀,給學生一片自由想象的天地。
接著,在學生初步進入美的享受,并有了各自眼前的畫面體驗時,此時再拋出問題:
低小,青青有何作用?又矮又小的茅房為何會給你們美的享受?相信學生在與同桌分享、在與全班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時,不難得出這樣更加淋漓盡致的刻畫茅檐的低小可愛小草的粉嫩可人,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詩情畫意的田園鄉(xiāng)村便躍然紙上。
隨后,鼓勵學生結(jié)合注釋用自己的話描述這一句的畫面,并結(jié)合插圖以及剛才的想象談一談此時此刻內(nèi)心的感受。
最后,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田園風光的清新自然,邊讀邊進一步想象畫面,繼續(xù)在讀中發(fā)散思維。
畫面二:鄉(xiāng)村生活。描寫鄉(xiāng)村農(nóng)家主要體現(xiàn)在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在這一畫面里,
首先,我會提示學生總結(jié)學習詩詞的方法,例如:結(jié)合注釋、工具書,邊讀邊想象,反復朗讀等,試著用自己的話去描述這一畫面。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醉,讓學生思考:僅僅是酒讓他們醉了嗎?學生可以通過聯(lián)系下闕對三個孩子的描寫,進而明確是如此溫馨、美好、幸福的生活,令人陶醉!
接著,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并發(fā)揮想象,將三個兒子的畫面生動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樣讓學生在充分表達的基礎(chǔ)上,更好地拓寬自己的思維。同時,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個兒子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最后,全班齊讀,讀中感受情趣,進一步在讀中陶冶情操。
環(huán)節(jié)四:品讀感悟,融入美
此時此刻,為了幫助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產(chǎn)生進一步的共鳴,我會請學生配樂朗誦,其他同學可閉眼聽讀,想象畫面。
環(huán)節(jié)五:小結(jié)回顧,總結(jié)美
課的尾聲,學生匯報收獲,再次要求學生明確詩歌的學習方法,我適時地予以補充。
并布置這樣一份作業(yè):根據(jù)這首詞的描寫,結(jié)合你的想象,用繪畫將其表現(xiàn)出來。
7、四年級下古詩三首《塞下曲》的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讀準多音字單;會寫雁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塞下曲》,背誦古詩。
3.讀懂《塞下曲》,讀出畫面,讀懂詩意。了解詩中所描寫的將士雪夜追敵的情景,感受詩人對將士不畏艱辛、英勇無畏的氣概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古詩內(nèi)容,體會詩句表現(xiàn)的精神品格。
2.積累古詩。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復習導入,溫故知新
1.復習導入。
(1)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一首流傳千古的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誰來背一背?(師指名背誦)
(2)你覺得這首送別詩與你熟悉的其他送別詩表達的情感一樣嗎?(生交流)
(3)師引導:在學習《芙蓉樓送辛漸》時,我們了解到王昌齡是邊塞詩人。其實,唐詩按照內(nèi)容進行分類,有:送別詩、田園詩、思鄉(xiāng)詩、邊塞詩等。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邊塞詩。(板書:邊塞詩)
(4)初步了解邊塞詩。
①課件出示資料。
②師:快速瀏覽資料,你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
2.板題讀題。
(1)課件出示詩題。
(2)師指名讀詩題。
【設(shè)計意圖】溫故而知新是學生需要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由復習舊知識來引入新課,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瞻前顧后,進行牽引聯(lián)想。
板塊二 初讀古詩,識記生字
1.初讀古詩。
(1)課件出示古詩。
(2)生自由朗讀,讀通、讀順古詩,讀的時候注意字的讀音,反復多讀幾遍,讀正確,讀熟。
(3)師檢查生讀書情況,適時引導讀;小組競讀,讀通、讀順每句詩;同桌互讀,互相指正;師指名讀出詩的節(jié)奏。
2.學習要求會認、會寫的字。
(1)課件出示要求認識的字。
①師指名讀詞語,強調(diào):單是多音字,單于的單讀chn。
②師指名讀文中單于的注釋,全班齊讀詞語。
(2)指導書寫。師重點指導雁字的書寫。
①生小聲認讀,師引導:從字形的角度觀察,要記住這個字,難嗎?你有什么好方法?
②生交流。
課件出示:
,雁,一種候鳥。 = (人字形)+ (鳥),表示以人字隊形飛行的鳥群。
造字本義:名詞,一種習慣以人字形遷徙的大型候鳥。
③師:關(guān)于雁字的資料,對你識記這個字有什么幫助?
④示例:我記住了大雁是以人字形隊伍飛行的鳥群,所以寫的時候記住有兩個單人旁。
⑤區(qū)分雁和燕。師引導:怎樣區(qū)分雁和燕。
⑥課件出示燕字的演變過程。
課件出示:
燕,甲骨文像一種翅膀尖長、尾巴剪形的候鳥。造字本義:一種喜歡在民居筑巢的候鳥。
⑦師引導:對照燕字和雁字的資料,想想怎樣區(qū)分這兩個字。
⑧師指導書寫雁:觀察雁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描紅、書寫。
【設(shè)計意圖】初讀詩文,引導學生自己讀、聽同學讀、小組讀、同桌互讀等,避免了初讀只停留在形式的弊端。教學要求會認、會寫字時,將學生特別容易寫錯的同音字引入,用課件資料呈現(xiàn),讓學生知道寫字要結(jié)合字的起源和意思。
板塊三 品讀詩文,入情入境
1.初讀了解大意、了解作者。
(1)課件出示詩題:《塞下曲》。
(2)師指名讀詩題,適時引導:你從詩題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還有哪些疑問呢?在提出自己的疑問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釋,看看能解決你的哪些疑問,你還有其他疑問嗎?
(3)師適時講解:塞是邊界的意思?!度虑肥沁吔缟系母枨?,是唐代的一種歌曲名稱,內(nèi)容大都描寫邊疆的戰(zhàn)斗生活。
(4)課件出示資料,了解作者。
①師引導:了解作者,對我們學習古詩、讀懂古詩也有很大的幫助。
②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盧綸:曾經(jīng)參過軍,他寫的有關(guān)軍隊生活的詩歌,內(nèi)容充實,富有生氣。
③師指名讀,思考:這則資料中哪個信息給你印象最深?
④生自由交流。
⑤師簡介:盧綸的《塞下曲》組詩共有六首,這里選的是第三首。
2.品讀,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古詩。
(2)生自由朗讀;師指名讀。
(3)理解詩意。
①師引導:靜下心來看看課文注釋,仔細讀讀,借助注釋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②示例:在這月黑風高的夜晚,敵軍偷偷地逃跑,宿雁驚飛。將軍發(fā)現(xiàn)單于潛逃,要率領(lǐng)輕騎去追擊;正準備出發(fā)之際,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飄然而至,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
③師引導:誰能用一兩句話概括這首詩?
④示例:單于趁著夜色逃跑,將軍率領(lǐng)輕騎追趕。
⑤師引導:誰能用兩個字概括這首詩的內(nèi)容?可以借用詩句中的重點字。
⑥示例:前兩句寫單于要逃跑,我借用詩中的逃,后兩句寫將軍要去追逐單于,我就借用詩句中的逐。(相機板書:逃、逐)
3.細讀詩句,體會詩情。
(1)解讀逃。
①課件出示第1、2句詩。
②師指名回答:單于是在什么時候逃跑的?(預設(shè):夜晚)(板書:夜)
③師順勢引導:這是一個怎樣的夜晚?(預設(shè):夜黑風高,夜深人靜)
④師:你能想象單于逃跑時的情景嗎?你能用幾個詞來形容逃跑時的單于嗎?
⑤示例:狼狽不堪、驚恐萬狀。(相機板書:狼狽不堪、驚恐萬狀)
⑥師指名讀,讀出單于的驚恐、狼狽。
⑦生齊讀。
(2)解讀逐。
①課件出示第3、4句詩。
②師指名讀,引導:將軍是如何追捕單于的?(預設(shè):率領(lǐng)輕騎追趕)
③師引導:這一句沒有直接寫將軍是怎樣追趕的,具體寫了什么呢?
④示例:寫了將軍正要去追趕時,一場雪飄然而至。
⑤師指名再讀,相機引導:你最關(guān)注詩中的哪個字?(相機板書:滿)
⑥示例:滿字,滿字用在這里,寫出了突如其來的大雪,天氣嚴寒。
⑦師小結(jié):滿字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了塞外環(huán)境惡劣,正是這個滿字,突顯了將士們不畏嚴寒、英勇無畏的精神品質(zhì)。(相機板書:環(huán)境惡劣、英勇無畏)
⑧師指名讀,指導讀出對將士的贊美之情。
4.課堂總結(jié)。
(1)朗讀全詩。
(2)師總結(jié):本詩情景交融,單于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潰逃的,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下準備追擊的。一逃一追有力地渲染了緊張的氣氛。全詩沒有寫冒雪追敵的過程,也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但留給人們豐富的想象。
5.拓展延伸。
(1)師引導續(xù)寫古詩:詩讀到這里事情卻還沒有講完,作者跟我們賣了個關(guān)子:將士們最后究竟追到了單于沒有?發(fā)揮你的想象來寫一寫。
(2)這首《塞下曲》是通過描述將士雪夜追敵來展示將士英勇無畏的氣概的,那么剩下的五首《塞下曲》又寫了什么呢?課后請同學們自己找來讀一讀,互相交流。
【設(shè)計意圖】《塞下曲》這首詩情景交融。教學時從景入手,由景入情,前兩句重點品讀逃,感受單于驚恐的心情,想象他狼狽的樣子;后兩句由逐入手,感受將士不畏艱險,奮勇追敵的豪邁氣概。最后發(fā)揮想象續(xù)寫追敵場面,既彌補了內(nèi)容的不足,也加深了對詩情的理解。
8、四年級下古詩詞三首之宿新市徐公店詩句解讀
①字詞釋義: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縣北。 籬落:籬笆。
疏疏:稀疏。 徑:小路。
陰:樹蔭。 急走:奔跑。
②古詩詞大意:
稀稀落落的籬笆旁,一條小路通向遠方,路旁樹上的花瓣紛紛飄落,新葉剛剛長出還未形成樹蔭。小孩子奔跑著追趕黃蝴蝶,可是蝴蝶飛入菜花叢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③詞句賞析:
1.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這兩句詩描寫了稀疏的籬笆、深遠的小徑、剛長出新葉的樹,勾勒出一幅寧靜、自然、樸素的鄉(xiāng)村風景。
2.兒童急走追黃碟,飛入菜花無處尋。
急追這兩個詞十分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tài)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后一句無處尋三個字讓我們仿佛看見一個面對一片金黃菜花,焦急、失望,不知所措的兒童形象。
9、四年級上冊古詩三首課文生字組詞及造句
四年級上冊古詩三首課文生字組詞及造句
塞:關(guān)塞 要塞 邊塞 塞外 塞翁失馬 云南既有雄偉壯麗的高原景觀,又有嫵媚迷人的邊塞風光。
秦:秦代 秦朝 秦嶺 秦始皇 朝秦暮楚 李三是個朝秦暮楚的花花公子。
征:征戰(zhàn) 出征 征程 征文 南征北戰(zhàn) 老一輩革命家為建立新中國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詞:宋詞 填詞 詞語 歌詞 義正詞嚴 他義正詞嚴地駁斥了對方的謬論。
催:催促 催命 催化 催眠 催人淚下 再一次的打動人心,催人淚下。
醉:醉鬼 醉酒 陶醉 沉醉 醉生夢死 這美麗的花朵使我深深地沉醉。
杰:英杰 豪杰 杰出 杰作 人杰地靈 天府之國不但美麗富饒,而且人杰地靈。
亦:亦然 人云亦云 亦莊亦諧 即使通過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的道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
雄:梟雄 英雄 雄偉 雄雞 雄心壯志 沒有寬宏大量的心腸,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
項:強項 項目 款項 項圈 望其項背 頸飾項圈,腰系帶,于上腹部打結(jié).
10、五年級下冊第九課古詩三首之從軍行說課稿
一、 說教材
《從軍行》是一首優(yōu)秀的邊塞詩,反映了戍邊將士保衛(wèi)邊境,殺敵立功的雄心壯志,具有昂揚的戰(zhàn)斗精神,充滿了愛國熱情和樂觀精神。詩的頭兩句寫景,點出了戰(zhàn)爭的艱苦環(huán)境,景中含情。后兩句轉(zhuǎn)入直抒情懷,描繪了戰(zhàn)士們英勇殺敵的精神面貌。將士們身經(jīng)百戰(zhàn),戰(zhàn)斗的激烈和生活艱苦,都濃縮于七個字中,盡管如此,將士們的報國斗志絲毫不減。最后一句寫出了將士們的豪壯誓言:不擊敗敵人,決不回還。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分兩課時進行,通過對教材的分析,針對五年級小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制定了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用觀全文想畫面解詩意悟詩情的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大意,背誦古詩;過程與方法目標:分層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中蘊含的愛國情感,受到感染。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古詩大意。理解邊塞詩歌詩人的懷鄉(xiāng)思親之情。
教學難點:體會詩的意境,感悟詩人的愛國情懷。對比學習詩歌,了解不同作品蘊含的不同情感和詩歌特色。
四、說學生
五年級的學生,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有自我意識。這個階段要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能力、感悟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能力愛思考、細心、課前預習、課后練習。
五、說教學流程
(一)教學方法
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會學生運用觀全文想畫面品詩意悟詩情 的自主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古詩。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jié)合。根據(jù)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分步朗讀、逐層深入的方法,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點撥為輔,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分散難點,各個擊破,從而達到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教學過程
1. 解詩疑,課前查詢
2. 讀韻味,初讀感知
3. 悟詩情,想象誦讀
4. 品詩意,回讀感悟
5. 共交流,拓展延伸
(三)預期教學效果
使學生了解詩的結(jié)構(gòu)特點跳躍式,從一個典型場景跳到另一個典型場景,跳躍式地發(fā)展前進。了解古詩的大意體會詩中蘊含的愛國情感,受到感染。鍛煉學生的分層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用看文字想畫面解詩意 的自主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古詩。最終會背誦。
11、五年級下第一課古詩三首詩句賞析
《四時田園雜興》詞句賞析:
1.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這兩句表現(xiàn)了一個字忙,白天忙,夜里忙,晝夜不停,生動地描繪了鄉(xiāng)村里男耕女織、日夜辛勞的情形。
2.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這兩句通過兒童學種瓜的情景襯托忙,生動描寫了農(nóng)村兒童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的情形。一個學字讓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
《稚子弄冰》詞句賞析:
1.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這兩句通過對小孩子一系列動作的描寫,刻畫出一個天真快樂的兒童形象。脫生動地寫出了孩子取冰的樣子。
2.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這兩句詩聲意俱美,寫出了聲音從玉磬穿林響的高到玻璃碎地聲的清脆的變化,且頗具畫面感,讓我們仿佛看到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村晚》詞句賞析:
1.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詩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機地融合起來,描繪了一幅非常幽雅美麗的圖畫,為后兩句寫牧童出場布置了背景。
2.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橫字表明牧童不是規(guī)矩地騎,而是隨意橫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認真地吹,而是信口吹,表現(xiàn)了牧童的調(diào)皮可愛天真、悠閑自在。
12、五年級語文下9古詩三首注音組詞及造句
仞rn 千仞 九仞 為山九仞,豈能功虧一簣。
岳yu 五岳 岳父 泰山是五岳之首。
摩m 摩擦 按摩 閱讀是一種精神的按摩。
遺y 遺忘 遺憾 他為沒能考取第一名而遺憾。
涕t 鼻涕 涕淚 弟弟感冒了,一直流鼻涕。
巫wū 巫婆 女巫 女巫把王子變成了青蛙。
13、五年級下古詩三首之稚子弄冰課堂筆記
①主要內(nèi)容:
從小孩幼稚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脫冰作戲的場景,表現(xiàn)了兒童調(diào)皮、可愛的特點,表達了詩人對兒童的喜愛之情。
②作者簡介: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南宋著名文學家、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主要作品有《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舟過安仁》等。
14、五下第九課古詩三首之從軍行課上重難點復習
1.詩題是什么意思?
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時候,走出籬笆門,忽然對面吹來一陣涼風,心中產(chǎn)生一股傷感,于是寫下這首詩。
2.這首詩描寫景色有何作用?
祖國奇?zhèn)邀惖纳胶泳吧珔s淪陷在胡塵里,怎能不令人憤慨?壯觀的景色描寫渲染了老百姓的悲憤、失望之情。
3.南望表現(xiàn)了遺民怎樣的思想感情?
南望表現(xiàn)出淪陷區(qū)人民盼望南宋軍隊收復國土的焦急心情。
15、筆記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三首之從軍行詞句解析與斷句
1.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這兩句詩寫景,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描繪了黃河奔騰咆哮、流入大海的壯觀和華山巍峨高聳、直插云霄的雄偉,飽含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2.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兩句詩抒情,把被南宋朝廷遺棄在中原的老百姓的悲慘遭遇和痛苦心情淋漓盡致地寫了出來,表達了詩人對老百姓的同情。
16、五年級下古詩三首從軍行詩文重難點復習隨堂筆記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廣闊的畫面,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詩的前兩句在寫景的同時又滲透了豐富復雜的感情,將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guān)注,對所擔負任務(wù)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2.從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這句詩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黃沙突出西北戰(zhàn)場的艱苦特征,百戰(zhàn)而至穿金甲更可見戰(zhàn)斗艱苦激烈。
17、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三首專項生字注音訓練
一、給下列生字注音
晝耘桑曉鉦
二、給下列漢字注音并組詞
例:雜( z )( 復雜 )( 繁雜 )
供( )( )( ) 稚( )( )( )
漪( )( )( ) 傍( )( )( )
陂( )( )( )
三、比一比,再組詞
晝( )( ) 耘( )( )
查( )( ) 運( )( )
桑( )( ) 曉( )( )
嗓( )( ) 燒( )( )
績( )( ) 鉦( )( )
漬( )( ) 征( )( )
銜( )( ) 磬( )( )
街( )( ) 馨( )( )
四、給下列多音字組詞
gōng ( ) zuō( )
供 作
gng( ) zu( )
五、咬文嚼字(填序號)
解:A.分開。 B.解除。 C.解釋。 D.了解;明白。
1.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
2.天太熱了,趕緊吃塊西瓜解解渴吧。( )
3.我依據(jù)老師的解說,觸類旁通,弄懂了許多問題。( )
18、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注解與鑒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注解與鑒賞
[注解]
①示兒:給兒子看。②元:同原,本來。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個州這里代指中國。⑤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⑥乃翁:你們的父親。
鑒賞:
① 人死之后萬事皆空,詩人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tǒng)一。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悲哀凄涼的心境。
② 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囑咐兒孫不要忘記把喜訊告訴自己。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
19、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說課稿課案教學設(shè)計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說課稿課案教學設(shè)計
教材分析:
《題臨安邸》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nèi)容。本詩是宋代詩人林升題寫在臨安一家旅店墻壁上的詩,作者先通過山、樓兩個疊詞的運用,讓鱗次櫛比的亭臺樓閣,重重疊疊的青山,彷佛出現(xiàn)在眼前,給人以美好的感受。但是面對國家大好河山被金人踐踏,南宋官員卻不思故土,詩人的憤怒之情躍然紙上西湖歌舞幾時休?而暖風熏得游人醉中,暖風一語雙關(guān),不但介紹了當時的自然春風,又指出了當時的淫靡之風;游人在這里不是指一般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權(quán)貴。最后以只把杭州作汴州結(jié)尾,諷刺了南宋權(quán)貴們忘記了自己的國家正處于為難之中,被淫靡之風熏得紙醉金迷,醉生夢死,茍且偷安,更表達出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有較好的古詩學習基礎(chǔ),對古詩有一定的學習熱情。他們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但由思悟,在學生充分閱讀思考、質(zhì)疑的此基礎(chǔ)上,教師引導學生來了解一段歷史,感悟一種民族情懷,帶領(lǐng)學生充分學習。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讀出古詩的韻律美。
2.引導學生借助圖片和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及詩中蘊含的情感。
3.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方法與策略:
1.借助教材注釋,結(jié)合課內(nèi)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在反復誦讀的基礎(chǔ)上,體會情景,合理想象,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境,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并受到心靈的熏陶。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讀出古詩的韻律美。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感悟歷史背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準備:白板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了解一座城市
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們都去過哪些地方呢,能否把印象最深的一處介紹給大家呢?
(生自由發(fā)言。)
2.下面老師也給大家推薦一個地方,請看大屏幕。
(播放杭州宣傳片)
3.這是哪里?覺得怎么樣呢?
(生自由發(fā)言。)
4.你們用了最簡單最簡約的一個詞來表達對這座城的印象,其實啊,單單一個美字不足以評價這座城,俗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上牒贾菰谌藗冃闹械牡胤绞切U高的,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都為它寫下過濃濃的一筆。比如說
(出示描寫杭州的名句)
5.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關(guān)于杭州的詩,它的名字叫《題臨安邸》。
(板書課題,指導臨和邸字)
(生齊讀課題)
【設(shè)計意圖:教師運用談話的方式引出杭州,并利用視頻讓學生感受杭州城的繁華,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還為學習詩意以及領(lǐng)悟詩情做出了很好的鋪墊?!?/p>
二、學會一首古詩
1.大家看這個題字,我們在四年級曾經(jīng)學過一首關(guān)于題字的詩。
(齊背《題西林壁》)
2.揭示詩題。
3.出示詩文,提出要求:用喜歡的方式讀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生讀詩文)
4.誰能給大家讀一下?
(生展示讀,在讀好停頓的基礎(chǔ)上師指導讀長短音的技巧。)
【設(shè)計意圖:檢查學生預習效果,在多次朗讀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進而為后面的詩文理解,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做好夯實的基礎(chǔ)?!?/p>
5.師:讀了這么多遍,你讀懂了嗎,透過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關(guān)于杭州的哪些畫面?
師板書山,樓,歌舞。
6.出示圖片。
何為山外青山?一座連著一座,此時此刻你能否想到一句符合畫面的詩句?
7.出示圖片。
(1).我們再看,樓是什么樣的樓?
(2).穿越到宋朝,透過這些樓,你感受到了一座怎樣的城市?
(3).人們在這座繁華的城市里干什么呢?
(4). 此城,此風,此景,此歌舞給游人怎樣的感受呢?
生:暖風熏得游人醉。
8.是香風吹到我們的面頰上讓我們陶醉了嗎?
生:是美酒。
生:是美景。
生:是繁華的城市。
生:是美女。
生:是這種生活狀態(tài)。
生:
【設(shè)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能力,透過圖片,文字去探索詩中更深刻的內(nèi)涵?!?/p>
三、記住一段歷史
1.再看這首詩,題目提到了一座城臨安,詩文寫了一座城杭州,貌似文不對題??!其實這里有一段屈辱的歷史。
(師講解杭州的歷史以及臨安的名字由來)
(播放短片)
2.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暖風熏得游人醉中的游人僅僅只指到杭州游玩的游客嗎?
(指當時居住在杭州城里的人們。指當時的朝廷里的官員們。指當朝的皇帝。)
3.那么這個醉字貌似有了另一層含義?
(指當時杭州從上到下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紙醉金迷的生活風氣,茍且偷生的生活風氣,不思復國的生活狀態(tài))
【設(shè)計意圖:通過寫作背景,了解南宋權(quán)貴們不思復國,茍且偷安,進而去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愛國情懷?!?/p>
四、認識一位詩人
1.這一切,被一個人看到了,他就是林升,也就有了這首傳世千古的古詩《題臨安邸》。(生齊讀詩文。)
2.假如你是林升,你想說些什么嗎?
生:杭州的人們,醒醒吧,我們應(yīng)該停止這種生活,要發(fā)奮圖強,去收復舊山河。
3.所以說詩人寫出了三個字幾時休?
(師板書)
4.當林升看到杭州城里的人們沉迷于這種安于現(xiàn)狀的生活,發(fā)出了感嘆。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5.當林升看到南宋小朝廷不思復國,一味的求和,用文字做出了這樣的諷刺。
(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
6.林升擔心這樣長此下去,這個羸弱的小朝廷又能堅持多久呢?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設(shè)計意圖:通過再讀詩文,達到讀者與文本共鳴,與作者共鳴,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愛國情懷?!?/p>
五、傳承一種精神
1.西湖歌舞幾時休?直把杭州作汴州。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延續(xù)了五千年,那是因為我們?nèi)A夏子孫有著一種氣節(jié),每當國難當頭的時候,總會有些愛國之士站出來,宋代也如此,林升只是其中之一。
(出示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2.是啊,盼了一年又一年,宋朝的軍隊怎么還不回來收復失地呢,最后等到了白發(fā)蒼蒼,久臥病床,將死之時帶著遺憾寫下了
(出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3.林升的擔憂成了現(xiàn)實,茍且偷生只換來了短暫的安定,臨安府后來被攻破了,南宋亡國了,愛國詩人文天祥誓死不降,臨死前寫下了
(出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一首詩了解了一座城市,一段歷史,一位詩人,知道了國家強大的重要性,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絕對不能讓歷史重演。最后我們以齊誦的方式致敬林升!
(生齊誦《題臨安邸》)
【設(shè)計意圖:通過拓展,進一步感受詩人們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板書設(shè)計:
題臨安邸
山 樓
歌 舞 幾時休
權(quán)貴 醉生夢死 林升 憂國憂民
暖 風 游人醉
杭 州
作業(yè)設(shè)計:
1.背誦并默寫《題臨安邸》。
2.收集描寫西湖的古詩,互相交流。
20、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己亥雜詩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教學三首詩時,我都由詩題入手,引導學生釋題,從詩題中了解信息,再結(jié)合相關(guān)資料,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體會詩人的情感。學會總體掌握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學生理解詩意的情況較好。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沒有拓展其它的愛國詩,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合理地安排時間。
教學反思2:
《己亥雜詩》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更加復雜,詩人所表達的思想不易理解。我讓學生結(jié)合資料和注釋來理解詩意,適時點撥,幫助學生讀懂古詩。如果可以再給予孩子更多的交流資料的時間相信效果會更好。
21、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評課稿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評課稿教學反思
《題臨安邸》是 宋代詩人林升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絕。此詩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問語氣點出西湖邊輕歌曼舞無休無止。后兩句以諷刺的語言寫出當政者縱情聲色,并通過杭州與汴州的對照,不漏聲色地揭露了游人們的腐朽本質(zhì),也由此表現(xiàn)出作者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全詩構(gòu)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 諷喻詩中的杰作。
北宋的滅亡,原因當然很多,但統(tǒng)治者的荒淫奢侈必居其一;南宋的偏安,原因也很多,但朝野酣嬉,醉生夢死,也必居其一;林升這首見于《西湖游覽志余》的詩,所寫正是當時公然的,常見的,誰都不以為奇的,毫不注意的社會現(xiàn)象,給他一寫,便覺觸目驚心,令人難以為情,所以是成功的諷刺。
《古詩三首》是統(tǒng)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愛國情懷為主題,通過三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展現(xiàn)了不同年代、人物深深的愛國情懷。
古詩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在此之前他們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古詩學習基礎(chǔ),所以在本單元的開篇,以學生最容易理解、接受的三首愛國詩揭開了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同時,本單元重在強調(diào)學生結(jié)合資料體會情感的能力。在課前,我讓學生對三首古詩進行了充分的預習,查找了相關(guān)資料,這都為更好的理解古詩、體會情感奠定了基礎(chǔ)。
《示兒》和《題臨安邸》兩首古詩簡單易懂,且所處年代相同,在教學中,我根據(jù)兩首古詩的時代背景的先后順序,先進行《題臨安邸》的教學,再教授《示兒》。通過對《題臨安邸》的學習,學生對南宋歷史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感受了南宋詩人的愛國情懷。在此基礎(chǔ)上,《示兒》的教學相對來說更易讀懂,我以小組交流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圍繞中心問題進行全班交流,在《題臨安邸》的基礎(chǔ)上,《示兒》中的情感體驗水到渠成。
22、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評課稿聽課記錄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評課稿聽課記錄
?導入
上課。
孩子們好,請坐。
點評:老師整節(jié)課都是稱呼孩子們,聽起來非常親切。
古語云,詩言志,歌詠言。自古以來,詩歌都是人類心靈的窗戶。無數(shù)愛國詩人用詩歌來抒發(fā)自己的愛國之情。孩子們,你們了解哪些愛國詩歌呢?誰能來說一說,你來。
點評:這幾句導入很精彩。
生:我想起了以前學的從軍行。
會背的孩子可以跟著一起背一背。
生跟著齊朗誦。
點評:學生的朗讀功底非常好,可見老師平時下了不少功夫。
真好,請坐。誰還知道哪些愛國詩歌?
生背夏日絕句。
那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首流傳千古的愛國詩歌,南宋詩人林升的代表作。請孩子們齊讀課題。
臨安是南宋的都城,也就是現(xiàn)在的杭州。
請孩子們讀課題的時候注意斷詞。
再來。(手勢引導)
邸(畫出)是這一課的生字,我們齊讀兩遍。
那邸是什么意思呢?提問。
生答。
看樣子你做了不少的準備功夫。
題呢?題又是什么意思?
生答:題是指寫的意思。
是呀,古人都有題詩的習慣。
那么題目是什么意思呢?誰能完整地說一說?
題寫在臨安一家客棧墻壁上的一首詩。
那這首詩究竟寫了什么呢?請孩子們翻到162頁,第21課。
點評:教師身體放低前傾,親切溫和。
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回顧學生們學過的兩首愛國古詩入手,一開始其實就點明了這節(jié)課的主題:愛國,而看完這節(jié)課后回頭才發(fā)現(xiàn),這個主題思想貫穿了整節(jié)課,環(huán)環(huán)相扣,令人感嘆其設(shè)計之精妙。
?初讀
自己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開始練習吧!
好,誰愿意來讀給我們聽一聽?
其他孩子要注意聽清他有沒有讀準字音。
生讀。
你把這里面的平翹舌音讀得特別準。
我希望待會兒孩子們讀的時候也能注意讀準平翹舌音。
點評:具體的點評語+引導語。
誰還想再來讀一讀。
生讀。
點評:學生停連節(jié)奏讀得特別好。
不僅讀準了字音,還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孩子們,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題臨安邸,預備起。
古詩呢,如同音樂一樣,有著它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要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孩子們,有沒有信心挑戰(zhàn)?
點評:這段引導語很精彩,接下來的朗讀指導也是圍繞著讀出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展開的。
那我們先來聽一段范讀。
播放范讀視頻。
聽完了,我們像他這樣練習讀一讀。自己讀自己的。
點評:還沒讀完孩子們的手就舉得高高的了,非常積極。
提問生讀。
老師聽出來了,你是按照這樣的節(jié)奏在讀。(劃出節(jié)奏符號)
每一句詩的最后一個字都是韻腳,我們要拖長一些。這些古詩呢要讀得慢一些,才更能讀出他的味道來。
點評:通過劃分節(jié)奏停頓和韻腳來指導朗讀。
老師的語言高低起伏,有輕有重,十分優(yōu)美,聲音洪亮。
現(xiàn)在呢,孩子們就按照老師教給你們的小竅門,自己去練習讀一讀吧,自己讀自己的。開始。
點評:沒讀完孩子們的手又舉起來了,太積極了。
提問生讀。
讀得真不錯,讀出了節(jié)奏美,掌聲送給她。
點評:掌聲整齊統(tǒng)一,課堂組織做得很好。
還有誰想讀一讀。
來,馬子涵,你來。
聲音真清脆,真好聽。但是老師想提醒你,如果讀的節(jié)奏能再放慢一些,停頓能再長一些,就更棒了。
還有誰想讀一讀。
真不錯,讀出了感情。
現(xiàn)在呢,老師想聽所有男孩子讀一讀,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預備起。
聲音響亮,很有氣勢。
還想聽女孩子來讀一讀。女孩子準備吧,預備起。
好,我們?nèi)嗪⒆右黄饋碜x一讀。
真不錯,老師情不自禁地都想為你們鼓鼓掌,你們確實讀出了它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
點評:古詩教學離不開讀,初讀部分通過個人讀、分男女讀、配樂齊讀來反復朗讀,形式多樣,指導有方。
?精讀一
那這首詩究竟寫了什么意思呢?
老師給孩子們導出了一些詞的注釋,現(xiàn)在就請你根據(jù)注釋說說整首詩的意思,悄悄地練習一下。
點評:手很快又舉起來了。老師全程姿態(tài)端正優(yōu)美,雙手端著放在身前,面帶微笑。
嗯,真不錯,誰還想來說一說?
生:西湖中的歌舞。
老師糾正:西湖邊的歌舞。
嗯,也說得很不錯,對不對?
那剛才兩個孩子譯的時候都把游人譯做游玩的人,該不該這樣譯呢?(劃出游人)
點評:這個詞抓得非常關(guān)鍵,老師用這個詞引出了這首詩的歷史背景,引出了這首詩的主要人物達官權(quán)貴,再引出了這首詩的情感,實在是妙。
這就需要我們聯(lián)系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誰能根據(jù)自己搜集的資料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生答。
他說是在北宋滅亡時寫下的這首詩,同不同意?
生:不對
不同意,有的孩子說??赡芩谑占Y料時出了一點小差錯,不過沒關(guān)系,你來說。
嗯,你談到了詩人的心情,老師也找到了一些資料。孩子們可以自己小聲讀一讀。
好,那我們再來看一看這首詩。游人,你們讀完資料后認為應(yīng)該譯做什么?
生答,應(yīng)該是南宋的那些達官貴人們。
嗯,那就是南宋的權(quán)貴們。
那這些南宋的權(quán)貴們究竟在杭州西湖邊上干什么呢?課文中哪些詩句寫出了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
現(xiàn)在把那兩句詩勾畫出來。
好,李志野,你來說說你找到了哪兩句詩?
同意嗎?同意。
一起讀一讀。
醉(三角符標出),是什么意思?
生答:沉醉,陶醉。
是什么人沉醉、陶醉了?
展開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是什么讓他們沉醉陶醉了?
生答:美麗的歌女,香噴噴的美酒和飯菜。
還有嗎?
生答,美麗的景色、金錢。
是呀,種種都讓他們陶醉。
點評:這幾個問題設(shè)計得很好,讓學生說自己的理解,再加以引導,做到了以生為主。
那,究竟是怎樣的畫面呢?我們一起到杭州城西湖邊上去瞧一瞧吧。
播放視頻,欣賞達官貴人們飲酒作樂的古畫。
是呀,達官貴人們就在這香醇的美酒、如云的美女、美妙的歌舞中深深的陶醉,早已忘記了身在何處。
看著他們老師呢,不由得想起了另一群人你們知道是誰嗎?
百姓。
被他們遺留在中原的北宋遺民。
他們過的又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呢?我們也去瞧一瞧。
播放畫面,戰(zhàn)火不斷,兵荒馬亂。
達官貴人們,縱情聲色,花天酒地,遺民們痛失親人,流離失所。
孩子們,看著這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再讀這個醉字,你認為這是怎樣的一種醉嘆?能用你自己的詞語來說一說嗎?
醉生夢死,紙醉金迷,爛醉如泥。
是呀,孩子們,在這一群酒囊飯袋的眼中,我們的杭州城還是杭州城嗎?
點評:通過播放視頻引出第一組對比,達官貴人和遺民的生活對比。教師語言流暢,聲音激昂,質(zhì)問有力,直擊人心。
生:不是
手勢引讀最后一句: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是南宋的都城,汴州是北宋的都城,一南一北,相隔數(shù)千里,這究竟是兩座怎樣的城市?老師就帶著孩子們先去瞧一瞧。
播放視頻。(古畫配樂欣賞)
師隨著視頻開始解說,聲情并茂。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就是這樣一座美麗的城市。它那連綿起伏,如屏障般的青山,那層層疊疊的樓臺,那西湖里柔柔的碧波,無不令人心生向往。杭州也是一座繁華的城市,早在南宋時期,它就是一座足以媲美汴梁的大都市了,孩子們,好好地瞧一瞧吧。
汴州又稱汴梁,汴京,北宋的都城,它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一座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這幅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地再現(xiàn)了它的繁華,孩子們可以看那風景如畫,街道縱橫,人來人往,店鋪林立,好一派國泰民安的景象??!但這一切的一切,從城門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就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
汴州已經(jīng)被活活地斷送了,不知道杭州的明日會不會和汴州,一個模樣呢?
點評:老師隨著視頻的這一番解說緊扣課文,將汴京和杭州進行對比。這是第二組對比,兩組設(shè)計得非常巧妙。教師的解說也非常有感染力,抑揚頓挫。
汴州和杭州都是一樣的風景如畫,一樣的繁華,難怪南宋權(quán)貴們會:引導生齊讀最后一句。
你從這句詩里讀明白了些什么?想一想。
生答擔憂及原因。
說的多好呀,你真是一個會讀書的孩子,掌聲送給她。
生答痛恨及原因。
是呀,無論是在杭州還是在汴州,權(quán)貴們都是這樣,日日飲酒,朝朝做樂,他們已經(jīng)忘記了江山,忘記了黎明百姓。
?精讀二
那孩子們現(xiàn)在再讀這兩句詩,你們的心情是怎么樣的?能不能用一個詞來概括?
生答。憤怒,憐憫,及原因。
你讀出了很多的感受。老師用一個詞來概括你的感受,就是怒。
(板書:怒)讀一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確實讀出了自己的憤怒。
那后面的孩子能不能像老師這樣惜字如金,用一個字來表達你的感受?
生答,恨。
板書,為什么恨?恨什么?
把你的恨讀出來。嗯,也讀出了自己的痛恨。
你還讀出了什么感受?
憂。讀出你的憂。
讀的真好?
還讀出了什么感受
憐。嗯,我們可以換一個詞,他是在替黎民百姓們感到痛苦,悲傷。
板書:悲
那你能讀出你的悲嗎?讀一讀吧
點評:用四個字精準概況情感,并抓住情感進行朗讀指導。
詩人林升也和孩子們一樣,他為南宋權(quán)貴們的花天酒地而怒,為他們的不思進取而恨,為杭州城的明天而憂,替黎民百姓而悲。
孩子們,現(xiàn)在我們在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句詩吧!
讀到這里,老師不禁想起了南宋另一位詩人陸游的那一首秋夜將曉出籬門飲涼有感。在這首詩里,詩人寫道(出示)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清兵肆虐,遺民淚盡,國破家亡,民不聊生。
陸游在寫這首詩的時候,遺民們已經(jīng)整整盼望了65年了。
一年過去了,讀:遺民
可那令人心涼的南宋王師們干什么去啦?
讀:暖風
十年過去了,讀:遺民
可那令人心涼的南宋權(quán)貴們干什么去啦!
讀:暖風
整整六十五年過去了,遺民們讀:遺民
可那令人心涼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
讀:暖風
南宋權(quán)貴們在西湖邊上花天酒地,樂不思蜀,什么江山,什么黎民,他們?nèi)粧佋诹四X后??晌覀兊倪z民們卻在苦苦等候著,等了一年又一年。我們的詩人陸游,直到死的那一天,他都沒有等到。
而我們的北宋遺民們,直到南宋小朝廷被元朝所滅,他們也沒有等到。(痛心)
點評: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整個課堂的第一個情感高潮部分,非常精彩,教師結(jié)合陸游的詩進行對比教學,一層一層地推進情感,學生不自覺地就在朗讀中加入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情感體驗。老師的引導語言也聲情并茂,步步推進,情緒高漲,直擊人心。
孩子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首詩的第二個句子。
齊讀,西湖歌舞幾時休。
是一個問句,誰問誰?
生答,詩人問達官貴人。
誰愿意替詩人問一問?
生讀。
問得真好。
老師現(xiàn)在就把這些南宋的權(quán)貴們請到了我們的課堂當中。(出示圖片)
誰愿意走上前來問一問他們?
生指著圖片憤怒地讀。
老師也把南宋皇帝請到了我們的課堂當中(出示圖片)誰愿意像何偉喬那樣指著鼻子來問一問他?
真棒。全班孩子,我們一起來問一問!
點評:這個設(shè)計是第二個小高潮部分,非常生動精彩,孩子們情不自禁地指著這些權(quán)貴們的圖片,把這句詩的情感讀得淋漓盡致。
是呀,北方山河淪陷,遺民受苦,南宋權(quán)貴們卻在西湖邊上花天酒地,飲酒作樂,眼見如此,詩人不由得質(zhì)問生讀:西湖歌舞幾時休。
不由得怒罵生讀:直把杭州作汴州。
孩子們,你從中感受到了詩人一顆怎樣的心?
生答:愛國;憂國憂民
嗯,這個詞用得真棒。
板書:憂國憂民
詩人林升只是一介文人,空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是無處施展。唯有將詩歌言志,將滿腔愛國之情都化做了這一首生齊讀題目。
?精讀三
孩子們,現(xiàn)在讓我們再回到這首古詩,來讀一讀。相信你一定能讀得更好。自己練習再讀一讀,讀自己的。
老師呢,想請孩子配上音樂來讀一讀。
何偉橋讀的是聲情并茂,多有感情啊,掌聲送給他!
誰還想向何偉喬挑戰(zhàn),再讀一讀?
你的朗讀聽得老師的心都揪起來了,你把詩人林升的那種悲和憂讀得是淋漓盡致?。?/p>
還有誰想向他們挑戰(zhàn)?
從你的表情,從你的朗讀中老師能夠感受到你那滿腔的怒火和痛恨,你讀得可真好,掌聲送給她!
全班孩子,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題林安邸,預備起?
真棒,老師都想情不自禁地為你們鼓鼓掌,自己給自己鼓鼓掌吧!
點評:深入分析完古詩的情感后,再自由讀、個人讀,感受更加深刻,老師的點評語也更加具體精彩。
北方山河淪陷,百姓受苦,面對如此的情況,無道昏君沉淪了,無恥佞臣墮落了,但與此同時,一位位愛國志士站起來了,除了林升以外,南宋還有無數(shù)的詩人,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詩篇,孩子們就讓我們飽含感情,一起去讀一讀吧!
出示三首古詩。
范成大在州橋當中如此寫道,讀。
陸游在示兒當中這樣感慨道,讀。
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寫道,讀。
點評:最后進行了主題拓展,加深對古代文人愛國思想的體會。
類似的愛國詩歌還有很多很多,下課以后可以去做一些收集,我們可以在班上開展一個愛國詩歌的吟誦比賽,好,孩子們,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兒。
下課。
23、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評課稿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陸游是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一生留下了近萬首詩,其中有不少就是專門寫給他兒子們的。如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就是給兒子們傳授寫詩的經(jīng)驗,要想寫好詩,功夫在于寫詩之外的博覽群書和生活閱歷。對于執(zhí)教完的教研課《示兒》,我的感悟就是汝果欲教詩,功夫在詩外。
功夫之一:搜集資料
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示兒》是陸游的絕筆之作。簡短的28個字,飽含著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強烈的愛國熱情。但僅讓孩子們知道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為此,我利用網(wǎng)絡(luò)資源,搜集有關(guān)陸游的資料;利用音頻軟件,聽楊雨教授講《俠骨柔情話陸游》,聽孫丹林教授講《陸游》;認真閱讀《陸游傳》《陸游的英雄夢》等相關(guān)書籍
通過這些途徑,陸游一生的點滴仿佛就在我眼前真實上演,我悲傷著他的悲傷,快樂著他的快樂,幸福著他的幸福,追逐著他的追逐
功夫之二:誦讀詩作
陸游的詩有九千多首留存下來,內(nèi)容極為豐富,在不斷地吟誦涵詠中我漸漸明白
一杯齏餺飥,手自芼油蔥。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這是一位精通烹飪的美食家;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這是一位喜愛動物的寵物控;
乘除尚喜身強健,六十登山不用扶。這是一位注重養(yǎng)生的健身族;
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更是一位為報國而生,為憂國而死的愛國者!
功夫之三:推敲教學
每一次教研課都是組內(nèi)教師教研水平、團隊力量的一個集中體現(xiàn)。為了上好這次教研課,大到選課、教學設(shè)計,小到課堂上老師說的一個字,一句話,組內(nèi)老師都給予了悉心地指導。
整首詩,團隊在朗讀指導上做了精心設(shè)計: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受,讀中感悟,讀中升華;教學中還著眼一個悲字,拓展了《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兩首詩,把學生的情感串起來,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提升,情感得到升華,也越能使他們走進詩人悲的心境。
課后,通過向老師們請教,我也發(fā)現(xiàn)了這節(jié)課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首先,對高學段古詩教學的側(cè)重點把握不清,應(yīng)該在指導學生悟詩情,擴充學生詩詞積累方面下功夫;其次,應(yīng)該在詩眼悲上做足功夫,可用一篇帶多篇的方法,拓展陸游不同時期的愛國詩,通過對比讀,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詩人所要表達的悲天憫人的情感;再次,我的課堂評價語過于單調(diào),教學語言還需凝練,教學應(yīng)變能力還需加強。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今后我還需要深挖教材,課前認真?zhèn)湔n,在對學生學情的了解上做到細致入微,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24、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讀后感
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讀后感
《題臨安邸》是一首政治諷刺詩。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卻一味茍且偏安,尋歡作樂,為吐心頭的憤恨,表達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而題寫在墻壁上的心里話。
25、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好詞好句摘抄
五年級語文上冊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好詞好句摘抄
好詞:
祭:祭拜 祭祀 祭奠 祭天 祭壇 祭文
乃:乃父 乃至 乃至于 有容乃大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主題:
《示兒》是詩人臨終前寫給兒子的一首詩,詩人痛惜自己無法親眼看到國家統(tǒng)一,希望兒子以后家祭的時候能將這一好消息告訴自己,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情懷。
鑒 賞:
① 人死之后萬事皆空,詩人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tǒng)一。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悲哀凄涼的心境。
② 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囑咐兒孫不要忘記把喜訊告訴自己。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
26、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課堂筆記譯文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課堂筆記譯文
詩意:本來就知道,人死后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唯獨放不下,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tǒng)一。宋朝的軍隊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告訴你的父親。
27、六年級下冊語文,古詩三首之馬詩詩句賞析
六年級下冊語文,古詩三首之馬詩詩句賞析
詞句賞析: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這兩句是描寫邊塞風景中的經(jīng)典,以雪比喻沙,以鉤比喻月,展現(xiàn)出一片富于特色的邊疆戰(zhàn)場景色。這幅戰(zhàn)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得悲涼肅殺,但對于志在報國之士卻有著異乎尋常的吸引力。大漠燕山是邊塞征戍之地。自漢迄唐,這些地方,曾經(jīng)有過無數(shù)次的鏖戰(zhàn),歷來成為熱血男兒顯身手的處所,造就了無數(shù)叱咤風云的英雄。沙如雪月似鉤,略作點染,極精煉地勾勒出戰(zhàn)場的典型環(huán)境。平沙漠漠,朔風浩浩,塞外惡劣的氣候條件。更加濃悲壯的氣氛。如果說戰(zhàn)爭是威武雄壯的正劇。那么,這景象就是其舞臺背景。唐代的邊塞詩人們,正是連同這背景一并攝入彩筆下,寫出許多豪壯的詩章的。此詩說砂礫飛揚如雪,突出其酷烈,說峰巔殘月似徇,烘托其慘澹,可謂傳神之筆。這兩句寫邊塞,境界闊大,氣勢磅礴。
2.何當金絡(luò)腦,快走踏清秋。
這二句借駿馬喻懷抱。邊塞為駿馬馳騁的廣闊天地,但駿馬能否有機會一效千里之足,就要看是否有人賞識。詩人說自己就如這千里馬,一旦得展驥足,即可萬里騰驤。主人飾馬以金絡(luò)腦,表明特見賞愛。詩人借此以憧憬身當恩遇的榮寵。但這不過是詩人一己的愿望,所以說何當。何當一語承上啟下,既寫出對建立勛業(yè)的向往之情,又表現(xiàn)出對自己能夠見用于時的渴念,以千鈞之力逼出結(jié)尾這一句:快走踏清秋。這十個字,感慨奮發(fā),是詩人火一樣的熱情所化成。
28、六年級下冊10課古詩三首之《竹石》教學設(shè)計
《竹石》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并能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托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2.通過多種形式、不同要求的感情朗讀,讓學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詩人高潔的品格。
3.通過對詩文的理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并能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托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多種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復誦讀,讓學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詩人高潔的品格。
【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媒體】幻燈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詩謎導入
1.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開動開動腦筋,猜兩則謎語。
請看第一則: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風》【唐代】李嶠
【簡析】能吹落秋天的落葉,能催開春天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二)自憐結(jié)束小身材,一點芳心未肯灰。時節(jié)到來寒焰發(fā),萬人頭上一聲雷?!侗瘛贰久鞔坷璐?/p>
【簡析】雖然我的身材瘦小,全身被扎得緊緊的,但是,我并不因而心灰意冷。等到適當?shù)臅r節(jié),我的心中就會引燃火焰,在萬人頭上發(fā)出如雷的聲響。
2.男女生分讀兩首詩。
一、了解詠物詩
1.我們學過寫景詩、送別詩,那么大家說以上兩首詩是什么詩呢?(板書;詠物詩)
2.什么是詠物詩呢?抽生說。
師:簡而言之,詠物詩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詩歌。(板書: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詠物詩竹石。
二、學詩悟情
(一)今天老師教大家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叫三步學習法,即:解詩題、知作者讀詩文、明詩意悟詩情
(二)學習《竹石》(板書;竹石)
1.解詩題,知作者
(1)讀詩題,知道了什么? 竹石是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
(2)抽生展示收集到的作者鄭燮的資料,其他學生捕捉信息。
(3)一般我們看到的竹子是長在什么地方?從詩題你猜猜作者鄭燮要寫什么?猜猜作者鄭燮想表達什么情感?
(4)學生猜測
究竟作者鄭燮寫的和大家猜的是否相同呢?我們來登上第二級臺階讀詩文明詩意。
2.讀詩文,明詩意
(1)請大家自讀這首詩,借助注釋和已有的經(jīng)驗讀讀詩文,想一想每句詩講的是什么意思?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這個任務(wù)。
(2)看大家學得認真,大家都是自信、勇敢的學生,誰來試一試說說詩意?
《竹石》詩意:竹子抓住青山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jīng)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么堅強,不管你是吹來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吹來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jīng)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頑強地生存著。
3.第二級臺階的任務(wù)已經(jīng)完成。我們來挑戰(zhàn)最難任務(wù)悟詩情。
同學們,《竹石》這首詩中哪一個詞最打動你?為什么?
預設(shè):
(1)咬,咬字什么意思?(本義:用牙齒把東西夾住或切斷弄碎。)竹子他有牙齒嗎?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擬人手法,表現(xiàn)出竹子具有與人一樣的倔強和堅韌的性格。,
誰來讀出竹子的這種性格。(你就是那棵竹子,讀出你的性格,抽2生讀)評價:一個咬字使我們感到竹子多么頑強的力量呀!齊讀。
(2)作者在這里寫的破巖東西南北風寫的是什么?面對這些竹子有什么表現(xiàn)?一個任字,又寫出了竹子凜風而立無畏無懼、慷慨瀟灑、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
破巖惡風,壓制摧殘著竹枝的生長,竹枝咬住青山,扎根破巖,挺立風中,雖經(jīng)千磨萬擊,不管是在炎夏還是在寒冬,仍然節(jié)節(jié)向上,傲然屹立,我們能體會到竹子的什么精神?
(3)補充作者鄭燮辭官回鄉(xiāng)賣畫為生的故事
這不正是作者那種不屈不撓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嗎?
(4)引讀
破巖惡風是兇殘的,但在惡勢力的催殘中,竹枝不僅沒有屈服,反而更加堅勁挺拔。讀: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千磨萬擊寫惡勢力之甚,東西南北寫惡勢力無處不有,但是傲竹凜風而立、斗惡不止。讀: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那里還只是竹子,分明是堅韌頑強的斗士!他什么都不怕!讀: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4.下面讓我們把體會到的情感帶回全詩,有感情地讀詩,通過你的讀讓我們感受到竹子的精神,詩人的品質(zhì)。
學生練習感情讀。
抽三個學生讀
預設(shè)評價:你的讀讓我們感到竹子那頑強而又執(zhí)著,堅韌不拔的品質(zhì)。
預設(shè)評價:你的讀讓我們感到鄭燮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的骨氣。
預設(shè)評價:你的讀讓我們感到鄭燮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
三、書法展示(配樂)
學懂了詩,背會了詩,請同學們認真地將這首詩寫到展示紙上。
四、拓展延伸
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我們描摹歌詠的對象。古人很喜歡詠物,僅《全唐詩》已存6021首。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詠物詩,進一步積累。
同學們,《竹石》這首詩給了我們以生命的感動,讓我們伴著優(yōu)揚的樂曲一齊來背誦這首詩,希望同學們今后無論面臨怎樣惡劣的環(huán)境,怎樣大的困難,都要像竹石一樣剛強勇敢,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29、五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從軍行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從軍行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譯文》
青海湖上烏云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guān),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jīng)百戰(zhàn),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xiāng)。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廣闊的畫面,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詩的前兩句在寫景的同時又滲透了豐富復雜的感情,將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guān)注,對所擔負任務(wù)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2.從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這句詩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黃沙突出西北戰(zhàn)場的艱苦特征,百戰(zhàn)而至穿金甲更可見戰(zhàn)斗艱苦激烈。
30、五年級下冊古詩三首稚子弄冰生字組詞字詞解釋
晝夜 白晝
耘 耘田 耕耘
桑 桑樹 蠶桑
曉 拂曉 破曉
字詞釋義:
稚子:幼小的孩子。 金盆脫曉冰:早晨從金屬盆里把冰取出來。
?。哼@里沒有實在意義。 鉦:一種金屬打擊樂器。
磬:一種用玉或石制成的打擊樂器。
31、五年級下冊古詩三首生字組詞帶拼音
五年級下冊古詩三首生字組詞帶拼音
四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以樸實的語言,細致地描繪了鄉(xiāng)村農(nóng)人耘田、績麻以及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種瓜的情景,展現(xiàn)了農(nóng)家夏忙時熱鬧的勞動場面。稚子弄冰從小孩幼稚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脫冰作戲的場景,表現(xiàn)了兒童調(diào)皮、可愛的特點,表達了詩人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村晚詩人描寫了自然景物變化和牧童的活動,構(gòu)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nóng)村晚景圖,表現(xiàn)了牧童無憂無慮的生活,以及詩人對這種生活的向往之情。
晝zhu:晝夜 白晝 極晝 晝夜不息
耘yn:耘田 耕耘 春耕夏耘
桑sāng:桑樹 蠶桑 桑葉 滄桑 滄海桑田
曉xiǎo:拂曉 破曉 報曉 知曉 揭曉
32、五年級下冊古詩三首常見多音字與近反義詞
五年級下冊古詩三首常見多音字與近反義詞
四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以樸實的語言,細致地描繪了鄉(xiāng)村農(nóng)人耘田、績麻以及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種瓜的情景,展現(xiàn)了農(nóng)家夏忙時熱鬧的勞動場面。稚子弄冰從小孩幼稚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脫冰作戲的場景,表現(xiàn)了兒童調(diào)皮、可愛的特點,表達了詩人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村晚詩人描寫了自然景物變化和牧童的活動,構(gòu)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nóng)村晚景圖,表現(xiàn)了牧童無憂無慮的生活,以及詩人對這種生活的向往之情。
多音字:
解:jiě解釋 ji押解 xi 渾身解數(shù)
供:gng供品 gōng提供
33、五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堂筆記之詩歌譯文
五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堂筆記之詩歌譯文
劍外忽然傳來收薊北的消息,剛剛聽到時涕淚滿衣裳?;仡^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點的憂傷,胡亂地卷起詩書欣喜若狂。在晴朗的日子放聲高歌痛飲美酒,趁著明媚春光與妻兒一同返回家鄉(xiāng)。就從巴峽再穿過巫峽,經(jīng)過了襄陽后又直奔洛陽。
34、五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堂筆記之句子解析
五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堂筆記之句子解析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首句表現(xiàn)了捷報的突然。第二句初聞緊承忽傳,忽傳表現(xiàn)捷報來得太突然,涕淚滿衣裳則以形傳神,表現(xiàn)突然傳來的捷報在初聞的一剎那所激發(fā)的感情波濤,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實表現(xiàn)。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妻子漫卷詩書,這是兩個連續(xù)性的動作寫出了詩人的驚喜。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這兩句詩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前一句寫狂態(tài):人已到了老年,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后一句則寫狂想: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兩句詩包含了四個地名:巴峽、巫峽、襄陽、洛陽。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xiàn)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疾速飛馳的畫面。
35、五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從軍行課堂筆記之重難點歸納
五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從軍行課堂筆記之重難點歸納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廣闊的畫面,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詩的前兩句在寫景的同時又滲透了豐富復雜的感情,將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guān)注,對所擔負任務(wù)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2.從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這句詩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黃沙突出西北戰(zhàn)場的艱苦特征,百戰(zhàn)而至穿金甲更可見戰(zhàn)斗艱苦激烈。
36、五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從軍行課堂筆記之詩句賞析
五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從軍行課堂筆記之詩句賞析
《從軍行》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王昌齡,通過對邊塞戰(zhàn)事場景的描繪,表現(xiàn)了戍邊戰(zhàn)士的崇高精神。詩的前兩句描繪了邊塞的遼闊景象,通過青海湖、長云、雪山孤城、玉門關(guān)等景物、勾勒出戍邊將士戰(zhàn)斗、生活的典型環(huán)境;同時,開闊、蕭索的景色描寫,也從側(cè)面反映出將士戍邊生活的孤寂和艱苦。詩的后兩句以戍邊將士的口吻發(fā)聲抒發(fā)了他們的豪情壯志。黃沙突出了戰(zhàn)場的環(huán)境特點,歷經(jīng)百戰(zhàn)而穿金甲,則將戍邊時間的漫長及戰(zhàn)斗的頻繁、激烈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是,將士的報國之志卻沒有因此而消磨,反而變得更加堅定,在身經(jīng)百戰(zhàn)之后,發(fā)出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壯誓言。全詩將意蘊豐富的環(huán)境描寫和宏偉豪邁的感情抒發(fā)融為一體,是邊塞詩中的佳作。
37、五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從軍行課堂筆記之句子解析
五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從軍行課堂筆記之句子解析
1.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這兩句描繪了一幅壯闊蒼涼的邊塞風景,概括了西北邊陲的狀貌。
2.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前一句概括了戍邊時間之漫長、戰(zhàn)事之頻繁、戰(zhàn)斗之艱苦、敵人之強悍,同時也說明將士們報國壯志之堅定。后一句是將士們的豪邁誓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體現(xiàn)了守邊將士不畏艱險、奮不顧身、誓死殺敵衛(wèi)國的豪情壯志。
38、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稚子弄冰課堂筆記之字詞理解
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稚子弄冰課堂筆記之字詞理解
①稚(zh)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脫曉冰:早晨從金屬盆里把冰取出來。
③?。哼@里沒有實在意義。
④鉦(zhēng):一種金屬打擊樂器。
⑤馨(qng):一種用玉或石制成的打擊樂器。
⑥玻璃: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現(xiàn)在的玻璃。
39、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稚子弄冰課堂筆記之句子解析
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稚子弄冰課堂筆記之句子解析
1.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這兩句通過對小孩子一系列動作的描寫,刻畫出一個天真快樂的兒童形象。脫生動地寫出了孩子取冰的樣子。
2.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這兩句詩聲意俱美,寫出了聲音從玉磬穿林響的高到玻璃碎地聲的清脆的變化,且頗具畫面感,讓我們仿佛看到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40、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課堂筆記之字詞理解
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課堂筆記之字詞理解
①晝(zhu):白天
②耘(yn)田:在田間鋤草
③績麻:把麻搓成線。
④各當家: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ng):從事。
⑦傍:靠近。
⑧陰:樹蔭。
41、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課堂筆記之詩歌譯文
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課堂筆記之詩歌譯文
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來搓麻線,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wù)勞動。小孩子雖然不懂得耕織之事,卻也模仿大人的樣子,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
42、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課堂筆記之句子解析
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課堂筆記之句子解析
1.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這兩句表現(xiàn)了一個字忙,白天忙,夜里忙,晝夜不停,生動地描繪了鄉(xiāng)村里男耕女織、日夜辛勞的情形。
2.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這兩句通過兒童學種瓜的情景襯托忙,生動描寫了農(nóng)村兒童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的情形。一個學字讓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
43、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村晚課堂筆記之重難點歸納
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村晚課堂筆記之重難點歸納
1.詩題是什么意思?由此你想到什么?
意思就是鄉(xiāng)村的傍晚,可以知道這首詩是描繪鄉(xiāng)村傍晚景色的。
2.銜和浸這兩個動詞用的好在何處?
銜字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落日掛在山頭的景象,富有畫面感;浸字,寫出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生動形象。
44、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村晚課堂筆記之詩歌譯文
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村晚課堂筆記之詩歌譯文
池塘四周長滿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幾乎溢出了塘岸。遠遠的青山,銜著紅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閃動著粼粼的波光。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diào)的樂曲。
45、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村晚課堂筆記之句子解析
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村晚課堂筆記之句子解析
1.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詩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機地融合起來,描繪了一幅非常幽雅美麗的圖畫,為后兩句寫牧童出場布置了背景。
2.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橫字表明牧童不是規(guī)矩地騎,而是隨意橫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認真地吹,而是信口吹,表現(xiàn)了牧童的調(diào)皮可愛天真、悠閑自在。
46、五年級下冊9古詩三首生字組詞并造句
五年級下冊9古詩三首生字組詞并造句
從軍行這首詩通過對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的描寫,表現(xiàn)了戍邊戰(zhàn)士殺敵立功、保衛(wèi)國家的豪情壯志。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由景及人,通過對祖國壯麗山河的描述和對遺民迫切希望南宋統(tǒng)治者收復失地強烈愿望的描寫,表達了詩人愛國和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主要敘寫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消息后,十分喜悅,要收拾行裝立即還鄉(xiāng)的事。抒發(fā)詩人無法抑制的勝利喜悅與還鄉(xiāng)的快意,表現(xiàn)了詩人真摯的愛國情懷。
仞 千仞 九仞 為山九仞,豈能功虧一簣。
岳 五岳 岳父 泰山是五岳之首。
摩 摩擦 按摩 閱讀是一種精神的按摩。
遺 遺忘 遺憾 他為沒能考取第一名而遺憾。
涕 鼻涕 涕淚 弟弟感冒了,一直流鼻涕。
巫 巫婆 女巫 女巫把王子變成了青蛙。
47、五年級古詩詞三首小練筆
孫 泊 愁 寺 榆 畔
二、給下列漢字注音并組詞
暝( )( )( ) 聒( )( )( )
更( )( )( ) 浣( )( )( )
寺( )( )( )
三、比一比,再組詞
榆( )( ) 畔( )( )
愉( )( ) 胖( )( )
愁( )( ) 孫( )( )
怒( )( ) 遜( )( )
魚( )( ) 帳( )( )
漁( )( ) 賬( )( )
四、給下列多音字組詞
pō( ) gēng( )
泊 更
b( ) gng( )
xiāng( )
相
xing( )
五、咬文嚼字(填序號)
故:A.事情;事故。 B.緣故;原因。 C.所以;因此。D.原來的;從前的;舊的。 E.朋友;友情。 F.(人)死亡。
1.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 )
2.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
3.他沒請假怎么無緣無故地就走了?( )
48、四年級下冊古詩三首生字組詞帶拼音
f 芙蓉 芙蓉花
蓉 rng 芙蓉 蓮蓉
洛 lu 洛陽 洛河
壺 h 茶壺 水壺
雁 yn 大雁 雁陣
硯 yn 硯臺 硯池
乾 qin 乾坤 朗朗乾坤
坤 kūn 乾坤 坤角
49、三年級下冊古詩三首清明生字組詞字詞解釋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欲 病好后,她的食欲大增。
魂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借 我需要借用你的卷筆刀。
酒 爸爸平常都是不喝酒的。
何 你為何要說謊呢?
牧 牧民們十分熱情。
兄 他們家兄弟姐妹眾多。
獨 我獨自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
異 這兩件物品差異太大了。
佳 元宵佳節(jié),市場上熱鬧非凡。
字詞解釋:
清明: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掃墓、踏青等習俗。
紛紛:形容多。 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
借問:請問。 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
- 坐井觀天多音字近義詞反義詞
- 風娃娃生字組詞結(jié)構(gòu)筆畫及造句
- 三年級語文上冊課文24司馬光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 不懂就要問課堂筆記之好詞好句積累
- 課文是怎樣將老麻雀的無畏寫清楚的?
- 四年級上冊第7課生字組詞
- 五年級十八課威尼斯的小艇近義詞反義詞
- 五年級下冊16田忌賽馬形近字與多音字組詞
- 小練筆:給那塊叫海力布的石頭寫一頓話說說來歷
- 散步評課稿
- 紙船和風箏的多音字近義詞怎么寫
- 一年級人之初生字組詞并造句
- 四年級下冊第7課納米技術(shù)就在我們身邊課堂筆記之重難點歸納
- 二年級找春天生字組詞帶拼音
- 幼兒園中班唱歌活動:樹苗苗
- 可愛的小鳥
- 中班遠足觀賞:秋景
- 祝恭喜發(fā)財
- 杭州旅游朋友圈文案38句
- 纜業(yè)公司名字大全459個
- 最紅微信名366個
- 五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從軍行課堂筆記之句子解析
- 五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從軍行課堂筆記之詩歌譯文
- 五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從軍行課堂筆記之字詞理解
- 四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詞三首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課堂筆記之句子解析
- 五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堂筆記之句子解析
- 六年級語文上冊3課古詩詞三首之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好詞好句摘抄
-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生字組詞及造句
- 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稚子弄冰課堂筆記之詩句賞析
- 六年級下冊第3課古詩三首十五夜望月課堂筆記之詩句賞析
- 五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課堂筆記之句子解析
- 五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堂筆記之詩歌譯文
- 四年級下冊第9課短詩三首繁星七一課堂筆記之詞句賞析
- 三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絕句課堂筆記之詩句賞析
- 六年級下冊第3課古詩三首寒食課堂筆記之詩句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