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出來的8種“飲食”病
慣出來的8種“飲食”病
1、未能及時添加輔食:在嬰兒輔食添加的關鍵時期,沒有給寶寶適宜的鍛煉,使寶寶的咀嚼能力、味覺發(fā)育落后于同齡兒童。
應對方法:從嬰兒四個月起,隨著月齡的增加,要依據由少到多、由一種到多種、由軟到硬、由細到粗的原則,逐步添加輔食。
2、零食過多:在寶寶添加離乳食品期間,發(fā)現了他愛吃的食物,以后就不斷地買回來。餐前零食過多,正餐自然也就吃不下了。
應對方法:父母一定要了解幼兒營養(yǎng)的知識,還要讓孩子懂得可樂雖然好喝,但是會長胖;果汁很好喝,但是會阻礙食欲,也容易造成蛀牙。
3、玩玩吃吃: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不愛吃飯,就采取了講故事、做游戲邊吃邊玩的方式。結果適得其反,不但進一步分散了小兒進餐注意力,還易發(fā)生嗆食等意外。
應對方法:不妨嘗試一下鼓勵法:孩子不好好吃飯時就不理他,但當他又拿起勺子好好吃時,立刻告訴他很喜歡他吃飯的樣子。
4、食物品種過于單調:有些媽媽擔心寶寶消化吸收不好,總給他吃那么幾種常吃的“安全”的食品,使孩子產生了厭惡情緒。
應對方法:菜的烹調方式也不要一成不變,應盡量混合多種食物,口味以清淡為主。哪怕只有一枚雞蛋,也可以做成雞蛋餅、雞蛋羹、雞蛋湯,千萬不要總讓寶寶吃煮雞蛋。
5、討厭某種食物的顏色:很多小朋友都不喜歡黑色的食物,比如:芝麻糊、發(fā)菜等。對一些新奇的新的、與平時飲食味道不一樣的食物,也可能不愛吃。
應對方法:父母要利用適當的方式來吸引孩子,譬如:設計成色香味俱全及造型獨特的餐點、混合于孩子喜歡的食物中,或用孩子可接受的理由來引導。
6、受父母飲食習慣的影響:父母盡量不要在幼兒面前批評食物,即使自己不喜歡,也應該給孩子食用。
應對方法:通常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學習周遭人物的行為舉止;一些不良的飲食和用餐禮儀的形成,可能就是在不自覺中學習到的。
7、曾經有過不愉快的經驗:如果以前吃了某種食物后肚子疼或很不舒服,或者是在不愉快的環(huán)境下被迫吃下的。這樣就會使孩子對這種食物產生抗拒的心理,非常排斥它。
應對方法:父母要盡量避免在飯桌上斥責孩子,以免破壞進餐情緒。也不要強迫孩子吃太燙的食物,會損傷寶寶嬌嫩的口腔粘膜。而且經常吃過燙的食物,還有致癌作用。更不要把孩子一個人留在那里吃飯。即使您不能守在身邊,您要讓孩子有個“伴”,可以給他一個洋娃娃或卡通動物玩具扮演這個角色。
8、父母太過在意:有些孩子知道父母很在意自己是否吃飽飯,因此就利用這些來控制父母,提出諸多條件,如:你給我買什么什么,我才會吃飯。
應對方法:吃,一旦變成“籌碼”,問題也就無法消失,更不能徹底解決了。其實父母對于孩子吃得太少或不吃的焦慮,主要是擔心孩子營養(yǎng)不良、長得比別的小孩瘦小。但事實上,每個人的高矮胖瘦各有天生,只要孩子健康,并不差人一等。
好孩子育兒網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