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企鵝遇險記》科學教案
大班《企鵝遇險記》科學教案
1、大班《企鵝遇險記》科學教案
活動中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jié)尋找抓捕企鵝的路線。 體驗探索多種路線的樂趣。
設計意圖
《企鵝遇險記》這個繪本情節(jié)有趣,畫面生動,許多故事發(fā)展的線索被巧妙的暗含在了畫面中,且根據大班幼兒對歷險類題材故事比較感興趣的年齡特點,因此選擇了這樣一個繪本設計了今天的活動。
根據繪本畫面的特點,我將活動重點落在了:根據故事情節(jié)尋找抓捕企鵝的路線?;顒又杏性S多次對畫面的引導觀察,從最開始的尋找發(fā)現到后來的方位記憶,乃至最后通過尋找抓捕企鵝的路線,建立情節(jié)發(fā)展前后順序的內在聯系,這是對幼兒思維不斷提出挑戰(zhàn)的一個過程。
活動中利用三只貓追捕企鵝的故事情節(jié),讓幼兒設計追捕的路線,從最簡單的路線設計到后來最短路線設計以及為了幫助企鵝逃跑而設計的最長路線。每一次的路線設計要求不同,鼓勵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同時適當整合了方位表述,使在一節(jié)學習活動中將探索價值能夠最大化。
活動目標
1. 根據故事情節(jié)尋找抓捕企鵝的路線。
2.體驗探索多種路線的樂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尋找抓捕企鵝的最短和最長路線.
活動難點:探索尋找企鵝的多種路線.
活動準備
PPT課件、記錄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引起幼兒閱讀興趣:
1.介紹故事的名稱,理解“遇險”。
2.猜測企鵝可能會遇到什么危險?
過渡:我們一起來看看、聽聽這個故事吧。
二、理解故事內容,尋找抓捕企鵝的路線
1.講述故事:這天下午,三只貓把家里的東西都吃光了,可是肚子還是餓得咕咕叫。它們把屋子上上下下翻了個遍,終于找到3枚硬幣。
2.出示一張地圖
*三只貓要出門解決它們的問題了,它們可以去哪里呢?
*可是走出家門的第一家店就吸引了它們,離貓家最近的店是什么嗎?
3.連續(xù)播放兩張PPT(看電影和綁架企鵝):
*你看懂了嗎?三只貓在電影院看了一場什么電影,又做了一個什么決定?
4.仔細看看小企鵝在哪里出現過?(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幼兒準確、清楚表達企鵝的位置)
5.三只貓追捕企鵝:
*幼兒猜測三只貓追捕企鵝的路線(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幼兒清楚表達方向和數量,統一方向.如從下往上,從左到右,第幾排第幾格)
*幼兒尋找多種不同的最短追捕路線。(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設計最少的抓捕路線和步數)
*幼兒尋找三只貓追捕企鵝的最長路線,為企鵝逃跑贏得時間。(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設計最多的逃走路線和步數)
小結:同樣的起點和終點,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走法,有最短距離的抓捕路線,但有時最長的那個路線還能幫助小企鵝成功逃跑。
6.繼續(xù)講述故事至結束。
三、結尾:
感謝孩子們?yōu)樾∑簌Z找了最長的路線。小企鵝的成功脫險可不光靠運氣,還因為你們幫助他找到逃走的好辦法。我們有空再去書里找找小企鵝逃跑的路線。
活動總結
教師能根據大班孩子年齡特點,尋找符合幼兒已有經驗的內容。在我活動《企鵝遇險記》中,嘗試打破傳統套路,以新穎的科學方式開拓幼兒的思維。幼兒通過觀察畫面,尋找路線,再遞進到方位記憶,最后挑戰(zhàn)自己設計路線。在力求提高教育活動目標的達成度時,對環(huán)節(jié)設計中仔細反復地打量與思考,嘗試設計一些開放性和挑戰(zhàn)性的提問,有層次和遞進性地打開幼兒的思維。通過這樣的實踐探索后教師發(fā)現孩子們在活動的更愿意主動地學,學的更開心。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2、大班科學教案《動物》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的特殊本領,知道人類的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與動物有關。
2.能利用對動物本領的的認識進行大膽想象,設計自己的的新發(fā)明。
3.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掌握一些動物生活基本常識。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各種動物圖片及根據動物發(fā)明的物品的圖片,筆、紙等。
活動過程:
1.音樂導入:《動物模仿操》,隨音樂做動作。
師:剛才我們做了《動物模仿操》,你喜歡小動物嗎?你喜歡什么的小動物?為什么喜歡它?它有什么本領?下面老師跟小朋友一起認識幾個小動物朋友:
2.出示圖片一:
師:你喜歡小鳥嗎?它有什么本領?
幼兒:小鳥會飛,能飛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我們一起模仿小鳥飛。
師:我們如果想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要怎么辦?
幼兒:坐飛機。
師:我們一起學飛機起飛的動作。
師:飛機與小鳥有什么相同之處?
得出結論:飛機是根據小鳥的原理制造的。
3.圖片二:蜘蛛知網。
師:蜘蛛為什么知網?生活中有什么東西與蜘蛛網相似?(漁網、捕蝶網、紗網、等。)
結論:生活中的網狀物品就是根據蛛網的原理制造的。
4.圖片三:海底世界。
師:水里有什么?魚有什么本領?魚用什么游泳?(魚鰭)出示船的圖片。
師:魚鰭像船的什么?(船槳)我們模仿一下劃船的動作。你們看魚鱗向我們見過的什么?(瓦片)
結論:瓦片是根據魚鱗的原理做的,船就是根據與游泳的本領制造的。
5.總結:其實,只要你是個細心觀察的孩子你會發(fā)現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是仿照小動物本領做的。
6.游戲:猜一猜
我們來玩?zhèn)€游戲。逐一出示鴨子(袋鼠、蝙蝠、蚊子、章魚):下面我會出示很多圖片,仔細看如果你覺得哪張圖片是仿照鴨子(袋鼠、蝙蝠、蚊子、章魚)做的你就大聲喊“停”。
活動延伸:
1.小朋友開動腦筋時刻到了,快動腦筋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么也是仿照小動物做的?
大象——吊車 螃蟹——鉗子 變色龍——迷彩服 人跳舞——機器人跳舞 鯊魚——潛水艇等。
2.我們小朋友來當小發(fā)明家根據小動物的本領,也來設計個小發(fā)明吧。互相交流自己的小發(fā)明,結束活動。
小百科;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征(形態(tài)、細胞、遺傳、生理、生態(tài)和地理分布等)進行分類,將動物依次分為6個主要等級,即門、綱、目、科、屬、種。
3、大班科學教案《排序》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使幼兒能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征按一定的規(guī)律排序。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3、幼兒能輕松愉悅的參與操作活動,充分體驗游戲活動的樂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排序的科學現象。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背景圖、小兔圖片、幾何圖形若干、雙面膠、各色彩紙若干張、木棒10根
活動過程實錄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游戲引入課題,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小朋友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來游戲吧!”教師做拍手、跺腳的動作,引入課題。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老師做了什么動作,小朋友可以跟老師一起來做動作?!?/p>
提問:“剛才老師做了什么動作,拍手后又干什么了?跺腳,那老師做拍手、跺腳的動作有沒有規(guī)律?”
幼兒思考回答。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做的動作規(guī)律是:拍兩次手,跺兩次腳,拍兩次手,跺兩次腳……小朋友可以試試按照這個規(guī)律做做動作。
幼兒嘗試根據規(guī)律做動作,教師指導。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小手、小腳丫圖片,引導幼兒發(fā)現規(guī)律
教師:“剛才小朋友已經記住我們做的動作了,為了加深記憶,現在我們用小手和小腳把剛才的動作記錄下來,拍手我們用小手來記錄,跺腳用小腳丫來記錄。”
教師引導幼兒用小手、小腳丫記錄兩組,并提問:
(1)、小朋友看看我們把小手小腳排在一起有沒有什么規(guī)律?
兩只小手、兩只小腳,兩只小手、兩只小腳
(2)、繼續(xù)有規(guī)律的排列兩組。
(3)、幼兒發(fā)現規(guī)律。
(4)、引導幼兒明白什么是有規(guī)律的排序?
2、出示背景圖,小兔圖片,幾何圖形卡片,引導幼兒掌握規(guī)律。
教師:“小兔子餓了,要回家吃飯了,可是,它回家的路被大水沖斷了,正在搶修,但還沒有修好,我們小朋友一起幫它把路修好,讓它回家,好不好?”
出示背景圖,森林里一條沒有鋪好的路。
引導幼兒發(fā)現規(guī)律,說出規(guī)律,并把路修好。
請幼兒說說修好的路的規(guī)律。
3、教師小結:
引導幼兒明白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規(guī)律的現象和事情。
三、分組操作活動
教師:介紹不同的操作材料,強調操作要求(要按一定的規(guī)律來排序)。
1、鋪路。
2、水果運動會。
3、制作糖葫蘆。
4、我是小小設計師。
四、結束部分
游戲“音樂會”結束本課。
活動小結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幫小兔修好了回家的路,它非常開心,它邀請我們小朋友去參加森林音樂會,小朋友想去嗎?那我們就出發(fā)吧?!?/p>
要求小朋友有序排好隊:一位女生兩位男生的規(guī)律排隊。
幼兒有規(guī)律的排隊,去參加森林音樂會,結束本課。
4、大班教案《認識企鵝》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幼兒動手動腦利用廢棄物做小手工。
2、 在制作中讓幼兒了解南極企鵝的形態(tài)。
3、 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 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企鵝。
重點難點
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企鵝的動態(tài)變化。
活動準備
廢棄的白色紙杯3個(其中一個在外層涂成全黑色晾干) 剪刀、膠水或雙面膠,彩筆。
活動過程
一、話題引出活動中心——小企鵝
師:“在南極啊,有一種動物,它呀,有著白呼呼的肚皮,和黑色圓滾滾的胖身體。會游泳,走起路來啊,還一搖一擺的,你們能猜到這是什么動物嗎?”(企鵝)
“企鵝有2只腳,它也可以像我們小朋友一樣站著,但是它太胖了,所以走路時一搖一擺的(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看圖片,學企鵝走路)
二、闡述廢棄物再利用的好處
1、師:“今天我們要來做一只可愛的企鵝,要用家里用過但已經用不著的東西來做,我們把這樣的東西叫做“廢棄物”,誰能想一想什么樣的廢棄物可以做成企鵝?
2、師:“老師這里就有一只用廢棄物做的企鵝,你們看一看這是用什么廢棄物做的?(紙杯)
3、師:“原來平時不用的東西可以做出這么可愛的小動物,你們想不想做啊?那仔細聽一聽,看一看,老師是怎么做這只小企鵝的。
(看制作好的圖片)
三、教師說明制作方法,提出制作要求
1、將白色的紙杯剪去底部,再剪開,變成一張類似長方形的紙板。在這張紙板上先用黑色水彩筆勾畫出一對翅膀,一個半圓形的白肚皮,一對可以站立的腳,一張企鵝的嘴巴,和2個小圓圈。(1個杯子畫不下的幼兒可以將第2個紙杯剪開備用),畫完以后將這些都剪下。
2、上色:將翅膀和腳涂成黑色,嘴巴都涂成橘黃色,2個小圓圈當中點上一點黑色用做眼睛。
3、將已經在家涂成黑色的紙杯倒扣在桌子上。(先黏眼睛和肚皮在黏嘴巴,這樣做比較容易掌握好嘴巴的位置)
4、翅膀和腳可以根據企鵝的動作貼出不同動態(tài)中的企鵝。
四、幼兒自己動手參與
1、提醒幼兒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
2、教師巡察指導。
五、教師總結欣賞作品
1、相互欣賞作品,讓做好的小朋友拿著做好的小企鵝學企鵝走路。
2、紙杯還可以做成什么?互相討論,回家與家里人嘗試制作別的動物或東西。
六、延伸活動
1、企鵝一直呆在南極可無聊了,它想出去旅行。小朋友們想帶它去哪里?
2、讓幼兒畫出想帶小企鵝去的地方,小企鵝出發(fā)旅行咯!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幼兒園大班一節(jié)手工課,利用生活中廢棄的紙杯,將物品回收再利用,做成可愛的南極小企鵝,通過制作小企鵝來了解小企鵝的外形特征。同時,廢棄物的再利用也能啟發(fā)幼兒形成勤儉節(jié)約的品德。
設計時以猜謎的形式讓幼兒了解關于企鵝的知識,引起幼兒對活動內容的好奇與興趣,從而提高幼兒的注意力。通過問題的提出與敘述的方式讓幼兒了解廢棄物的再利用,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環(huán)保意識。操作步驟詳細說明,易于幼兒理解與操作。教師將制作步驟演示給幼兒看,讓他們動手制作。
我覺得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在教師演示制作過程的時間較長,幼兒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課堂秩序不是很好,我想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自己要注意。
5、大班教案《企鵝》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基本看懂企鵝的步驟圖,并且嘗試自己探索折疊企鵝。
2.能在折企鵝的過程中體驗折紙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
運用正確的方法獨立折出企鵝的腳。
活動難點:
能夠自己獨立正確的折出企鵝的外形。
活動準備:
彩色正方形紙、勾線筆、范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學企鵝走路出場。小朋友,誰來了呀?你覺得企鵝長的怎么樣?
2.教師出示企鵝,可是我只有一個人,沒有朋友我不快樂啊。
3.那我們一起來幫幫企鵝好嗎,讓他有更多的好朋友。
二、幼兒嘗試
1.教師出示步驟圖,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企鵝是怎么折出來的吧。
2.引導幼兒認真看步驟圖,請個別幼兒說說你能看懂哪幾步,是怎么折的呢?請個別簡單說說。
3.幼兒嘗試自己看步驟圖折紙。(要求折紙時,每一個角、邊都要對齊,每條折線都要抹平)
4.幼兒結束嘗試。幼兒說出在折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三、全體幼兒看教師演示,并自己折紙
1.有的小朋友在折的時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難,現在看看老師是怎么折的。我們要快一點幫企鵝找到好朋友,所以要仔細看哦!
2.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折企鵝給幼兒看(給企鵝畫上眼睛)。
3.請幼兒說折紙時要注意些什么。
4.幼兒折紙,教師巡視,注意個別輔導。
5.能力強的幼兒可以用多余的紙教能力較弱的幼兒。
四、作品展示,欣賞交流
1.很多小朋友都把企鵝的朋友折好了呢!現在我請每組幼兒推選出自己組上最美的企鵝,黑板上展示。
2.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他的企鵝吧,幼兒自由欣賞。
3.小朋友們真棒,企鵝有好多朋友了呢,帶上你的企鵝來和他做好朋友吧!
課后反思:
這節(jié)折紙課上下來,我感覺幼兒對企鵝很感興趣,在自己探索自由折疊的時候幼兒們表現的積極主動,能把自己的想法折出來。在讓他們把遇到的困難說出來的時候幼兒們踴躍舉手能夠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我量詞用的不到位,說成了一個企鵝,應該是一只企鵝。還有就是有的幼兒頭部不是很會折,在頭部我示范的時候還可以再清楚些。總體來說最后完成作品的效果還是較好的。
6、大班科學教案《西紅柿旅行記》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認識人體的消化系統,了解各種消化器官的功能。
2. 合作完成消化系統模型,并用清晰地語言進行講述。
3. 知道保護自己的消化系統,有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 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人體的消化系統。
2、難點:了解各種消化器官的功能。
活動準備:
1. 西紅柿每人一份。
2. 《西紅柿旅行記》課件。
3. 不同消化器官拼圖、人體消化系統模型每組一套。
活動過程:
一、品嘗食物,談談所吃西紅柿的去向
1. 出示食物
師:孩子們,今天我請你們吃美味的西紅柿,我們排好隊去拿西紅柿吧。
2. 師幼交流
師:想一想,你吃的西紅柿哪里去了?(幼兒自由回答)
3. 教師小結
師:剛才有人說西紅柿到了胃里,有的說到了肚子里,還有的說到了腸子里……
二、傾聽故事,說說西紅柿的消化過程
1. 傾聽故事
師:那么,西紅柿到底去了哪里呢?我們聽聽故事里是怎么說的。
2. 教師提問
師:誰來說一說西紅柿去旅行經過了哪些地方?
3. 個幼回答
4. 教師小結
師:西紅柿的旅程真奇妙!首先從嘴開始,經過一條像水管的通道,來到一個像大口袋的地方,接著去了細細彎彎的小腸,來到一條比小腸粗的地方,最后沒被吸收的被排除到體外。
三、觀看圖片,講講各種消化系統功能
1. 觀看圖片
師:誰知道這些消化器官都叫什么?
2. 個幼回答
3. 教師提問
師:那你知道每種消化器官各自的功能都是什么嗎?現在請你和身邊的伙伴說一說吧。
4. 幼兒討論
5. 個幼回答
6. 教師小結
師:剛才我們說的這些消化器官共同組成了一個系統,叫做消化系統??谇恢械难例X負責咬碎及初步嚼磨食物;食道是輸送食物的通道;胃會不停地蠕動、分泌胃液,把食物消化成為食糜;小腸可以把食糜分解為養(yǎng)分,吸收食物的營養(yǎng);大腸可以吸去食物殘渣內剩余水分,使食物殘渣成為糞便。
四、拼圖活動,擺擺人體消化系統模型
1. 提出要求
師:今天我們玩一個和消化系統有關的拼圖游戲,我為每組準備一套消化器官的拼圖和一個消化系統模型,完成拼圖后將消化器官粘貼到消化系統模型上,最后每組選出一位代表用清晰的語言給大家說一說每種消化器官的名稱和功能,接下來開始行動吧!
2. 幼兒操作
3. 小組介紹
師:現在請小組的代表到前面來說一說吧!
4. 教師小結
師:通過大家的合作,我們從口腔、食道、胃、小腸到大腸,共同完成了一個人體消化系統的模型。
五、 生活踐行,聊聊飲食和衛(wèi)生好習慣
1. 提出問題
師:消化器官非常重要,誰來說一說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呢?
2. 個幼回答
3. 教師小結
師:消化系統非常重要,平時我們吃完東西一定漱口,堅持早晚刷牙;飯前便后要洗手;飲食要有規(guī)律、定時定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吃零食,多吃飯菜;飯后不要進行劇烈運動,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越來越棒。
活動反思:
對于此節(jié)課,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下面簡單的講述下自己對于此節(jié)課的反思:以謎語導入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但是,提問幼兒謎底是什么的時候,幼兒未能正確的猜出謎底。自己未能加以在重新引導幼兒正確的猜出謎底。課堂氛圍師幼互動活躍,幼兒能大膽的舉手回答,講述自己在對西紅柿觀察中的發(fā)現。能讓幼兒知道西紅柿的內外部特征及西紅柿對人體的作用。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7、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牙齒旅行記》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系。
2.加深對身體的了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3.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和衛(wèi)生習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ppt
2.動畫視頻。餅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每人吃一塊小餅干,談話引出課題。
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帶來了一塊好吃的餅干,你們開心嗎?那我們一起來嘗嘗。好吃嗎?
二、欣賞故事,感知作品內容的有趣,認識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剛才我們吃的餅干還在嘴巴里嗎?去哪兒呢?有的小朋友說餅干去了---還有的小朋友說---那餅干究竟去了哪兒?老師這兒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請你們仔細聽聽食物經過了人體的什么地方?
欣賞故事視頻
三、回憶內容,體驗自己身體的消化器官
1.聽完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們知道食物去人體旅行,都去了些什么地方?
幼兒說到哪個部位,教師點擊相應圖片。
口腔(咀嚼功能)嘴巴-它還有呢外一個名稱叫口腔,它有什么本領呢?
食道(運輸功能)脖子-對脖子,它里面有一根細細的長長的管子,你們知道叫什么嗎?(食道)它可以干什么呢?食道就像滑梯一樣,幫助人體運送食物。
胃(攪拌功能)胃又有什么本領呢?把食物顛來倒去地,像攪拌機一樣把食物絞成稀泥糊糊,小腸(吸收營養(yǎng))它可以干什么?從食物中吸收營養(yǎng)大腸(垃圾的倉庫)大腸是食物垃圾聚集的地方,大腸的終點是什么?(肛門)肛門負責把垃圾排出人的體外
2.師小結:小朋友們真聰明,知道食物經過人體都去了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這些地方。這些地方它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豐富詞匯"消化器官"。)我們每個人身體里面都有這些消化器官,這些消化器官在我們身體里工作著……口腔里的牙齒能咬碎食物、食道像滑梯一樣往下運送食物、胃把食物顛來倒去地,像攪拌機一樣把食物絞成稀泥糊糊、、小腸從食物中吸收營養(yǎng)、大腸是食物垃圾聚集的倉庫、大腸的終點就是肛門,負責把垃圾排出人的體外。
3.幼兒操作游戲:圖片排序。(演示畫面二)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排序游戲:請看圖片上有一根長什么?繩子上夾著-夾子,請你們按照人體消化的順序,對下面的這些消化器官進行排隊,一個一個的夾到夾子上。誰來說說,誰排第一---------
四、游戲"翻翻樂",鞏固和拓展相關經驗
1.小朋友們真能干,下面我們再來玩一個"翻翻樂"的游戲。(放PPT),這個游戲一共有六道題,不管你指到誰,它就會翻開,給你帶來一個有趣的問題?;卮鹫_方能過關,才能進入下一題。小朋友加油喓!
2.關于人體消化器官,你還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出來。
3.游戲:對錯猜猜猜。
1.吃飯時細嚼慢咽(對)
2.運動后馬上喝水(錯)
3.吃完后慢慢地散步(對)
4.飯后劇烈運動(錯)
5.天熱時多喝開水,少喝飲料(對)
6.吃湯泡飯(錯)
7.一邊吃飯一邊講話(錯)
8.不吃早飯(錯)
五.結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真棒!坐了這么長時間,為了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那我們一起動起來吧!
附"翻翻樂"游戲題:
1."飯后,我們一起去踢球吧!"這樣的做法可以嗎?為什么?
2."游戲真好玩呀,大便先憋一下吧。"這樣的做法可以嗎?為什么?
"為什么有時候我們會拉肚子呢?"你能說出原因嗎?
3.身體里哪個消化器官有點像攪拌機?為什么說胃或口腔像攪拌機?
4.暴飲暴食對嗎?
5.經常吃粗糧好嗎?(可以追問:粗糧有哪些?)
6.睡覺蹬被子對嗎?
活動反思:
幼兒知道健康的牙齒白白的,不疼痛,沒缺口;不健康的牙齒會疼、延遲的顏色是黃色或黑色,有的牙齒上
蟲洞,有的咬不動稍微硬一點的食物,討論如何保護牙齒時,部分幼兒缺乏輕聲討論交流的習慣,不能按要求傾聽同伴的發(fā)言,自我意識較強,個別組有爭搶發(fā)言標志牌的現象,活動常規(guī)需要長期培養(yǎng)??傮w說來,幼兒知道牙齒生病的原因,掌握了保護牙齒的方法。
8、大班科學教案《種子》
活動目標:
1、通過讓幼兒觀察、操作、探索,了解種子的內部特征。
2、激發(fā)幼兒的科學探索精神。
3、認識各種植物的種子。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種子、放大鏡、紙、記號筆、錄象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師出示各種各樣的種子,進行提問:
1、“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為什么叫種子呢?”
(二)、操作探索
1、師提問:“請你們猜猜種子里面有什么?”
(幼兒將自己的答案以繪畫的形式記錄在紙上)
2、幼兒介紹自己猜測的答案
3、師再次提問:“種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種子有哪些部分組成?”
(幼兒解剖各類種子,用放大鏡進行觀察,再次將自己的答案以繪畫的形式記錄在紙上)
4、幼兒介紹自己觀察的結果
(三)、觀賞結束
1、幼兒觀賞錄象,驗證自己的答案
2、師總結結束
9、大班科學教案《除水垢》
[設計意圖]
水垢是幼兒生活中常見但是不易為幼兒所了解的東西,本活動通過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讓幼兒了解水垢和水垢對人身體的危害,以及除垢的簡便方法,以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及對化學小實驗的操作興趣。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水垢的危害及簡單的除垢知識。
2、培養(yǎng)幼兒對化學小實驗的操作興趣,學習正確的操作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及對實驗現象的正確表達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白醋、水垢清除劑、玻璃杯、藥匙、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各一個、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水垢,知道水垢對人們的危害。
?、庞變河^察瓶內的水垢,認識水垢教師手持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請幼兒輪流觀察兩個瓶內的情況,說一說兩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內附著的物體就是水垢。
⑵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還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見到過水垢?
⑶教師小結,講述水垢的危害師:“這些粘在水壺和水瓶里的東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雜質和礦物質,在水中被加熱、燒開以后變成的。水壺、鍋爐燒水多了或者熱水瓶、飲水機用時間長了會結成一層水垢。水壺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燒開,浪費燃料;水垢的碎塊如果被我們喝進身體里,會損害健康容易生病;工廠里的大鍋爐如果不除水垢,還會有爆炸的危險。
2、幼兒操作實驗,觀察除垢的過程
⑴幼兒觀察玻璃杯中的液體:無色、透明,聞一聞氣味,知道杯中的液體是白醋。教給幼兒聞液體的方法:一只手扶住杯子,另一只手在杯口輕輕煽動,再用鼻子聞煽動的空氣。
⑵幼兒觀察盤中的水垢:黃色的、粉狀或塊狀
⑶讓幼兒用藥匙把水垢放入白醋,觀察發(fā)生的變化。
⑷幼兒講述自己觀察到的情況。
⑸教師小結:白醋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會產生氣泡,漸漸變小,這種變化叫化學反應。
3、觀察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知道除了用醋,還可以用專門的除垢劑來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4、請幼兒說一說,還知道哪種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種最省力最好用。
10、大班科學教案《小水滴旅行記》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雨的形成過程,水兩態(tài)之間的變化。
2、知道雨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一個酒精燈,一個裝有水的燒杯,一塊透明玻璃。
2、課件《小水滴旅行記》。
3、水滴寶寶圖片、下雨的圖片,雨與人類關系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導入活動。
1、出示水滴寶寶圖片。今天呢,水滴寶寶想去旅行,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旅行中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呢?(想)
2、出示下雨的圖片。哇,下雨了!我們的水滴寶寶躲到哪里去了呢?
3、引導幼兒討論雨是怎么形成的。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二、實驗演示,幼兒觀察操作過程。
1、教師用酒精燈加熱燒杯里的水,讓小朋友仔細觀察燒杯里的水,并說說發(fā)現了什么變化。(水變成了水蒸汽)
教師提問:你在哪里看見過水蒸發(fā)的想象?[本.文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水變成水蒸汽跑到哪里去了?變成什么了?
2、繼續(xù)試驗,在燒杯上遮蓋上玻璃片,讓幼兒觀察玻璃片上有什么變化。再請幼兒拿起玻璃片觀察玻璃片里的水珠流到水杯里的想象,讓幼兒說說這是為什么。
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汽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3、播放課件《小水滴旅行記》,了解雨的形成原因及過程。
教師小結: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就像一個爐子,衣服、江河、大海、湖泊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汽,這么多的水蒸汽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三、幼兒再次觀看課件《小水滴旅行記》,了解雨的形成循環(huán)過程。
小結:水遇到熱量后就會變成水蒸汽,大量的水蒸汽聚集到一起,當他們遇到冷空氣后就變成了小水珠。小水珠越來越重時,空氣托不住小水珠了,小水珠就變成雨落下來了。
四、了解雨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播放雨與人類關系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并說說雨的重要性。
教師小結:
1、雨,是地球水循環(huán)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幾乎所有的遠離河流的陸生植物補給淡水的惟一方法。
2、雨可以灌溉農作物,利于植樹造林。
3、雨能夠減少空氣中的灰塵,能夠降低氣溫。
4、下雨利于水庫蓄水, 可以補充地下水,可以補充河流水量利于發(fā)電和航運。
5、下雨了可以隔絕嘈雜的世界營造安寧的環(huán)境,可以催眠,可以洗刷街道。
6、雨能沖走地面垃圾,稀釋有毒物質,凈化環(huán)境。
7、 雨可以凈化空氣,雨過天晴心情爽朗。
活動反思:
剛開始時,我準備通過繪本《小水滴去旅行》為載體,以自主閱讀的形式來讓幼兒學習這個故事,后來聽了一位老師的這節(jié)課,她也把這活動定位在了語言、科學領域,聽完后,我總覺得小朋友應該對故事內容理解的不透徹,而且對于水的三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氣態(tài))也是稀里糊涂,根本不能通過這個故事來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我左思右想還是定位到科學領域,通過小實驗,讓幼兒直觀感知水的三態(tài)變化。我先演示實驗,讓幼兒對水的三態(tài)變化有個直觀了解,再通過播放課件《小水滴旅行記》,讓幼兒了解雨的形成及循環(huán)過程。通過看老師做實驗的方式,讓他們更直觀、更清楚理解。在做實驗時,幼兒很興奮,很好奇,好像一下子把他們的求知欲全釋放出來了,四十多雙明亮的眼睛都盯著我。通過實驗的方式讓幼兒直觀、清楚的了解了水的三態(tài)變化,通過故事《小水滴旅行記》讓幼兒對雨的形成及循環(huán)過程有了初步了解,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這節(jié)課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成功的。
11、大班科學《找不同》教案
目標:
1.認識“找不同”游戲,討論 “找不同”游戲的玩法。
2.進行“認識新朋友”游戲和“小小設計師”游戲,尋找快速完成游戲的方法并嘗試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游戲。
3.樂意參與游戲,并對創(chuàng)設新游戲有積極性和持續(xù)性,體驗完成游戲的愉快和合作完成游戲的趣味。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準備:
“認識新朋友”圖卡10張;教學課件“找不同”;水彩筆一盒
過程:
一、幼兒觀察圖片,幼兒討論發(fā)現,教師自然引入主題。
1、師:哇,這是誰呀?(小朋友)他們在做什么?(玩區(qū)角)你發(fā)現了什么(有兩幅不一樣的圖)?
2、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新游戲,這是一個關于“不同”的游戲,請你和我一起來看看游戲是怎么玩的?
二、幼兒觀看視頻,進行“擦除”操作,認識新游戲的名字“找不同”并討論新游戲的玩法。
1、幼兒舉手發(fā)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2、教師請部分幼兒配合進行“找不同”游戲,其他幼兒小聲討論游戲的玩法。
3、教師小結:原來這個游戲叫做“找不同”,找不同游戲是要規(guī)定的時間內找出左右兩幅圖中不一樣的地方,并用筆圈出來,時間結束,游戲就結束了。
三、幼兒進行新游戲“認識新朋友”,在游戲中鞏固對“找不同”游戲玩法的操作,并體驗計時游戲與合作游戲的樂趣。
1、師:有一個小男生和一個小女生,他們想成為好朋友,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誰來邀請小女生?(幼兒用橡皮檫擦出小女生的圖片,開始第一輪游戲)
2、師:小女生已經準備好了,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男生準備的怎么樣了?(幼兒觀察圖片,開始第二輪游戲)
3、師:他們開始出門了,可是天氣怎么樣了?(幼兒畫面情況討論畫面內容,開始第三輪游戲)
4、師:小男生和小女生,他們現在怎么樣?當他們相遇了,又會有什么情況?(幼兒想象畫面并講述猜想,開始第四輪游戲
5、教師出示圖卡,請幼兒開始第五輪的操作游戲。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用筆圈出左右兩幅圖中不一樣的地方,并能用語言講述不一樣在哪里。
師:小男生和小女生成為了好朋友,他們十分感謝小朋友的幫助,謝謝你們。
四、完成擦除作業(yè),探討“小小設計師”的任務內容,并進行新游戲的合作和挑戰(zhàn)。
1、請一個幼兒上臺擦除蒙層,其他幼兒講解設計“找不同”游戲的元素,教師總結幼兒發(fā)現的設計因素:形狀、顏色、多少、一樣的和不一樣的
2、幼兒進行新游戲的合作和挑戰(zhàn)。
教師引入“倒計時”,增強游戲的趣味性和挑戰(zhàn)難度。
五.游戲活動結束,幼兒延伸創(chuàng)造自己的新 “找不同”游戲。
1、師:十分感謝小朋友們的認真游戲,小朋友們現在想自己創(chuàng)設一個“找不同”游戲嗎?讓我們想一想再一起創(chuàng)造新的“找不同”小游戲吧!
12、幼兒園大班科學《植物過冬》優(yōu)質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植物怎樣過冬,感知冬季植物與氣候變化的關系。
2、通過觀察、繪畫、交流等方式,進一步感知各種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狀態(tài)。
3、有探索植物奧秘的興趣及愛護植物的情感。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課件—植物的過冬準備
2.圖片—冬天的樹,稻草
3.記錄紙,彩色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話題
1、教師:小朋友,你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冬季)
你感到氣候有什么變化嗎?
2、教師:這么冷的天氣,花草樹木會凍死嗎?植物們準備好怎樣過冬天了嗎?
二、引導幼兒觀察植物,并記錄植物現象。
1、教師:冬天到了,小樹上的葉子有什么變化?大樹上有什么變化?小草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請小朋友自主觀察,并講述自己的發(fā)現和自己的疑問。
3、教師引導幼兒有重點地觀察個別植物,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植物的變化。
(1)觀察大樹
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冬天的樹是什么樣子?想一想,它們凍死了嗎?找一找樹上還留下了什么?
(引導幼兒發(fā)現芽苞、果實、種子等。)
(2)教師:請小朋友剝開芽苞看一看,它里面有什么?猜一猜,明年春天會變成什么?
(3)觀察小草
請小朋友在草地上觀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么樣了?想一想,小草凍死了嗎?
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么顏色的?根上長著什么?
4、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植物,并用自己的彩筆記錄植物過冬的種種表現。
三、組織交流
教師:請小朋友跟同伴講講你的記錄和發(fā)現,看看植物過冬有幾種方式?
四、幫助幼兒了解植物過冬的各種方式。
1、教師:冬天到了,落葉樹的葉子紛紛掉下來,常青樹的葉子仍然還是綠色的;
落葉對樹木過冬有幫助嗎?
(減少水分蒸發(fā)、落葉能化為肥料、營養(yǎng)樹根)
2、教師:小草是什么顏色?它冬死了嗎?
(有的小草根已經死了,但是它留下了種子,有的小草根還活著,明年春天還會發(fā)芽。)
3、教師:人們怎樣幫助植物過冬呢?
(在樹上涂石灰、扎干草,為油菜、麥苗撒上草灰、干糞,把怕冷的觀賞植物搬到室內或溫室。)
活動反思:
這樣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非常開心。在老師與幼孩子們的互動、孩子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體現了讓幼兒自主學習的新課程理念。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樹木的過冬方式,由于這方面的內容知識性較強,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如果用說教的方式幼兒肯定難以理解。因此在講解落葉過冬的方法時,我先通過孩子們的感知覺,讓孩子們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具體感知落葉樹和常綠樹的不同之處,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去討論,從而得出結論;在講解蠟質過冬時,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仔細觀察,找出結果。在這樣自由探索的過程中,孩子才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在活動的延伸部分,孩子們從討論人們怎樣保護植物過冬到自己畫一畫,并動手為小樹包裹稻草,形成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自己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幼兒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感和滿足感,感到非常喜悅。
13、大班《企鵝遇險記》科學教案
活動中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jié)尋找抓捕企鵝的路線。 體驗探索多種路線的樂趣。
設計意圖
《企鵝遇險記》這個繪本情節(jié)有趣,畫面生動,許多故事發(fā)展的線索被巧妙的暗含在了畫面中,且根據大班幼兒對歷險類題材故事比較感興趣的年齡特點,因此選擇了這樣一個繪本設計了今天的活動。
根據繪本畫面的特點,我將活動重點落在了:根據故事情節(jié)尋找抓捕企鵝的路線?;顒又杏性S多次對畫面的引導觀察,從最開始的尋找發(fā)現到后來的方位記憶,乃至最后通過尋找抓捕企鵝的路線,建立情節(jié)發(fā)展前后順序的內在聯系,這是對幼兒思維不斷提出挑戰(zhàn)的一個過程。
活動中利用三只貓追捕企鵝的故事情節(jié),讓幼兒設計追捕的路線,從最簡單的路線設計到后來最短路線設計以及為了幫助企鵝逃跑而設計的最長路線。每一次的路線設計要求不同,鼓勵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同時適當整合了方位表述,使在一節(jié)學習活動中將探索價值能夠最大化。
活動目標
1. 根據故事情節(jié)尋找抓捕企鵝的路線。
2.體驗探索多種路線的樂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尋找抓捕企鵝的最短和最長路線.
活動難點:探索尋找企鵝的多種路線.
活動準備
PPT課件、記錄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引起幼兒閱讀興趣:
1.介紹故事的名稱,理解“遇險”。
2.猜測企鵝可能會遇到什么危險?
過渡:我們一起來看看、聽聽這個故事吧。
二、理解故事內容,尋找抓捕企鵝的路線
1.講述故事:這天下午,三只貓把家里的東西都吃光了,可是肚子還是餓得咕咕叫。它們把屋子上上下下翻了個遍,終于找到3枚硬幣。
2.出示一張地圖
*三只貓要出門解決它們的問題了,它們可以去哪里呢?
*可是走出家門的第一家店就吸引了它們,離貓家最近的店是什么嗎?
3.連續(xù)播放兩張PPT(看電影和綁架企鵝):
*你看懂了嗎?三只貓在電影院看了一場什么電影,又做了一個什么決定?
4.仔細看看小企鵝在哪里出現過?(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幼兒準確、清楚表達企鵝的位置)
5.三只貓追捕企鵝:
*幼兒猜測三只貓追捕企鵝的路線(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幼兒清楚表達方向和數量,統一方向.如從下往上,從左到右,第幾排第幾格)
*幼兒尋找多種不同的最短追捕路線。(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設計最少的抓捕路線和步數)
*幼兒尋找三只貓追捕企鵝的最長路線,為企鵝逃跑贏得時間。(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設計最多的逃走路線和步數)
小結:同樣的起點和終點,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走法,有最短距離的抓捕路線,但有時最長的那個路線還能幫助小企鵝成功逃跑。
6.繼續(xù)講述故事至結束。
三、結尾:
感謝孩子們?yōu)樾∑簌Z找了最長的路線。小企鵝的成功脫險可不光靠運氣,還因為你們幫助他找到逃走的好辦法。我們有空再去書里找找小企鵝逃跑的路線。
活動總結
教師能根據大班孩子年齡特點,尋找符合幼兒已有經驗的內容。在我活動《企鵝遇險記》中,嘗試打破傳統套路,以新穎的科學方式開拓幼兒的思維。幼兒通過觀察畫面,尋找路線,再遞進到方位記憶,最后挑戰(zhàn)自己設計路線。在力求提高教育活動目標的達成度時,對環(huán)節(jié)設計中仔細反復地打量與思考,嘗試設計一些開放性和挑戰(zhàn)性的提問,有層次和遞進性地打開幼兒的思維。通過這樣的實踐探索后教師發(fā)現孩子們在活動的更愿意主動地學,學的更開心。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14、大班《水流和洞洞》科學教案
活動中引導幼兒初步發(fā)現有洞的水瓶與瓶蓋的關系,探索洞洞的變化對瓶中水會有什么影響。能夠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記錄下實驗猜想與結果,樂于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設計意圖
活動來源——從班級的科學活動及個別化反饋中,我發(fā)現孩子們對實驗很感興趣,但在實驗記錄方面還缺乏一定經驗,表現為記錄較隨意,缺少目的性和方法,容易忽略細節(jié)。
選材思考——《有趣的水》 主題目標中提到“樂于動手動腦探究水的變化,了解它的主要特性,獲得有關經驗?!笨紤]到記錄為本次活動主線,于是我選擇了有探究性、利于操作觀察但又不含有過于復雜的小實驗作為載體,設計了“一個洞——兩個高低不同的洞”兩個環(huán)節(jié),前后遞進,旨在幫助孩子們在有趣的實驗中通過自主觀察記錄與教師梳理提升本班幼兒的清晰記錄事物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初步發(fā)現有洞的水瓶與瓶蓋的關系,探索洞洞的變化對瓶中水會有什么影響。
2、能夠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記錄下實驗猜想與結果,樂于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發(fā)現有洞的水瓶與瓶蓋的關系,探索洞洞的變化對瓶中水會有什么影響。
活動難點:能夠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記錄下實驗猜想與結果,并進行分享。
活動準備
戳有一只洞洞的水瓶×8、戳有一高一低兩只洞洞的水瓶×8、水桶×8、收納筐×8、毛巾×8、記錄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實驗(實驗激趣,初試記錄)
導入:請看,這只瓶子和常見的水瓶有什么不同?
集體猜測:有洞的瓶子裝滿了水,會發(fā)生什么?蓋上瓶蓋,又會發(fā)生什么?
過渡:光猜還不夠,要做實驗驗證猜想。
操作要求:
(1)兩人一組在瓶子里裝滿水,手提瓶口進行觀察。
(2)觀察蓋瓶蓋和不蓋瓶蓋兩種情況,將實驗結果清晰記錄在紙上。
提問:實驗完成,結果和你們的猜想一樣嗎?你們有什么發(fā)現?
追問:哪一組記錄一眼就能看明白?為什么?
小結:當瓶子上有洞時,蓋上瓶蓋不漏水,不蓋瓶蓋會漏水。大小適中、位置合適、線條流暢、頁面整潔的記錄方式,就能幫助你們清晰準確地記錄下實驗結果。
二、第二次實驗(二次實驗,花樣記錄)
過渡:看,這只瓶子和之前的瓶子有什么不同?(有上、下2個洞。)
集體猜測:2個洞的瓶子裝滿水,會發(fā)生什么?蓋上瓶蓋,又會發(fā)生什么?
操作要求同上
巡回指導:幼兒是否記錄了實驗過程中發(fā)生的現象;幼兒是否能與之前預測的現象進行比較。
提問:通過第二次實驗,結果和你們的猜想一樣嗎?你們有什么發(fā)現?
追問:他們的出水情況一樣嗎?對于這樣的發(fā)現哪一組的記錄更清晰?
小結:不蓋瓶蓋,2個洞都漏水,上面洞的水漏得近,下面洞的水漏得遠;蓋上瓶蓋,上面的洞不漏水,下面的洞漏水。
三、活動延伸(大膽猜測,無限可能)
第三種瓶子,你們看看不同之處在哪?(并排的兩個洞洞)蓋上瓶蓋和不蓋瓶蓋會是什么結果呢?
活動總結
此次活動有三大亮點,即自主探索--在活動中教師只是引導及旁觀者,幼兒有極大的空間進行自主探索;自主發(fā)現--在活動中教師只是幫助幼兒梳理總結,所有的發(fā)現都是通過實驗產生;自主記錄--在兩次操作后,孩子們運用不同的方式將發(fā)現的"秘密"自主記錄下來,豐富幼兒的記錄方式。
本次活動目標度達成度為90%。整個活動通過實驗引導幼兒發(fā)現洞洞與瓶蓋的關系從而探索發(fā)現洞洞的變化對水會有什么影響;孩子們基本能夠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記錄下實驗猜想與結果,并進行表達。
一開始,我設計了三個實驗,分別為探究如何讓有洞的瓶子不漏水、兩個上下位置的瓶子有沒有瓶蓋的出水情況及平行兩只洞瓶子的出水情況,但在幾次科學室活動與個別化中我發(fā)現讓孩子們們自己發(fā)現蓋上瓶蓋水瓶就不會漏水較難,會讓他們失去探究的興趣,所以我將環(huán)節(jié)進行了調整,變?yōu)樘剿饕粋€洞的瓶子與上下兩洞的瓶子蓋上瓶蓋和不蓋瓶蓋是否會漏水,難度適中的實驗會更好的激發(fā)幼兒興趣。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完整教案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收藏!
15、大班活動《影子的秘密》科學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影子是幼兒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幼兒在有意無意間都會注意到影子。影子充滿了神秘,并且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以及便利。5—6歲的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們愿意學習新的東西,并樂于主動解決問題。本次活動,旨在將幼兒生活中的有趣現象與幼兒年齡特點結合起來,為幼兒創(chuàng)造條件,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直接感知、親身體驗,發(fā)現影子的各種有趣現象,感受影子帶來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光和影子的位置關系。
2.能夠通過小組合作找到影子消失的辦法。
3.在探索過程中,使幼兒感受到發(fā)現的樂趣,激發(fā)幼兒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光和影子的位置關系。
難點:在探索過程中能夠小組合作找到影子消失的辦法。
活動準備:
幼兒:踩影子的前經驗。
教師:城堡模型,大的記錄表,手電筒,幕布,紙,筆,積木,毛絨玩具,PPT。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用影子講述“影子王國”的故事,引出主題,激發(fā)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一)影子的形成
1.請幼兒猜想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小結:想要變出影子,要有光,有被光照射的物體,還要有接住影子的地方。
(二)影子的變化
1.師:影子王國要開一個城堡影子派對,想請小朋友幫忙變出城堡不同的影子。
2.操作規(guī)則:兩人一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將物體放在紙中心的圓點上畫出不同的影子,發(fā)現光與影子的秘密。
3.引導幼兒從不同的方向照物體,發(fā)現影子的位置及長短變化。
4.小結并在記錄表上做記錄:
(1)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
(2)手電照物體的方向、位置改變了,影子的方向、位置也會發(fā)生改變。
(三)影子的消失
1.師:正當影子們狂歡的時候,巫婆悄悄的從下水道潛入了影子王國,他要把所有的城堡影子都抓起來,影子們害怕極了,她們想把城堡影子都藏起來,你們能幫幫他們嗎?
2.操作規(guī)則:兩人一組,要在有光源的情況下,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探索影子消失的辦法。
3.幼兒分享實驗結果:
(1)可以使小積木藏在其他物品的后面。
(2)多束光照物體時,影子會越來越淡,最后可能會消失。
4.你們把城堡影子都藏起來了,巫婆一個影子都沒找到,失望的離開了。
三、結束部分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影子每天都會出現在我們身邊,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樂趣,比如影子戲,手影游戲,皮影戲等。但是影子也會帶來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我們寫字時影子會投影到本子上,影響我們寫字;醫(yī)生在做手術時,影子會讓醫(yī)生看不清楚病人的患病處,所以人們利用小朋友剛才發(fā)現的,用多個手電照物體讓影子消失的方法造出了無影燈
四、延伸部分
將材料投放到科學區(qū),讓幼兒發(fā)現更多影子的秘密。
活動反思:
幼兒在區(qū)域活動和生活中已經對影子有了前經驗,明白影子的形成原因,我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幫助幼兒梳理了影子的形成的三要素,所以我的活動重點落在了感知光和影子的位置關系,活動難點是讓幼兒小組合作探索影子藏起來的辦法。
在導入部分,我采用了影子與幼兒互動的方式,直接引出了影子的主題,“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再觀其影”,幼兒迅速帶入影子王國的故事情境中,引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第一次探索光與影子的關系環(huán)節(jié)中,從孩子的認知出發(fā),交流剛才實驗中發(fā)現的秘密,讓他們暢所欲言,發(fā)展語言和思維的同時引發(fā)了對影子位置、大小、變化的興趣,從中引發(fā)第二次探索的興趣。在第二次探究影子消失的環(huán)節(jié)中,我選擇了開放式的投放材料,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完成實驗,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度很高,積極探索出了光和影子的位置關系和長短關系,幼兒都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培養(yǎng)了自信心。
文章來源于網絡,由小編轉載整理,只為分享優(yōu)秀教育理念,促進幼教行業(yè)健康發(fā)展。感謝原創(chuàng)作者的辛苦創(chuàng)作的付出,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出處所有,謝謝!
16、大班實驗活動《瓶子吹氣球》科學教案
在活動中讓幼兒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無色無味、比空氣重和不支持燃燒;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運用;通過實驗制作,培養(yǎng)孩子的團隊合作能力。
設計意圖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進行的科學研究,應該是從他們身邊常見的事物或者身邊發(fā)生的事情開始的。小蘇打、檸檬酸是我們常見的生活用品,氣球也是每個孩子們都喜歡的玩具。但是小蘇打和檸檬酸混合會產生的氣體能夠吹起氣球,卻是絕大多數孩子不知道的。因此這一活動對孩子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戰(zhàn)性,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與科學視野。小蘇打與檸檬酸的混合現象只是活動的載體,不是活動的唯一目標,活動詣在讓幼兒親歷一次真實的探究過程,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從而感覺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活動目標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無色無味、比空氣重和不支持燃燒;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運用;
3、通過實驗制作,培養(yǎng)孩子的團隊合作能力。
重點難點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
2、部分實驗操作需要同伴合作才能完成。
活動準備
教師用具:打火機(自備)
學生用具:瓶子吹氣球套件(紙1 張、檸檬酸1 包、小蘇打1 包、瓶子1 個、氣球1 個)
攪拌棒1 根、水
活動過程
1、課程導入
師:小朋友們好。前兩天老師看到了一個謎語,今天想讓大家一起來猜一猜,看誰最快猜出來。大家豎起小耳朵聽好啦,“看不見,摸不著,不香不臭沒味道,說它寶貴到處有,動物植物離不了?!蹦銈儾滤钦l?
生:空氣......
師:非常棒,已經有小朋友猜對了,答案就是空氣。接下來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做個小實驗。
2、實驗一:我們的呼吸
師:你們現在和老師一起做,手捧著空氣,慢慢放到口鼻處,深吸一口氣。你們感覺到什么?
生:我們把空氣吸到肚子里面去了,沒有什么感覺。
師:對,其實每天我們人都在呼吸,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如果讓人幾分鐘不呼吸的話,人就會死亡。你們知道我們人每天吸進去的氣體是什么?呼出來的氣體又是什么嗎?
生:……
師:空氣不單是一種氣體,而是混合氣體,它是由很多氣體組成的。我們的身體會吸進空氣,我們只需要空氣中對人體有用的氣體——氧氣,還有一些沒有用的氣體和身體里產生的廢氣——二氧化碳,就會被呼出來。
師:跟老師一起我們再做一次深呼吸??纯次覀兒舫鰜淼臍怏w是什么樣子的?一起,吸氣——,呼氣——。呼出來的二氧化碳有沒有顏色?
生:沒有,看不見。
師:有沒有氣味?
生:沒有。
師:我們的鼻子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它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3、實驗二:小蠟燭熄滅了
師:雖然二氧化碳氣體看不見,摸不著的,你們可不要小看它們,聽聽老師講的故事,你們就知道它們的厲害了!
師:有一片奇怪的峽谷,每當村民牽著狗通過的時候, 村民安然無恙,狗卻走著走著,越走越慢,最后離奇死去。當地的村民都傳說峽谷里有魔鬼,專門吃狗。這種傳言一直流傳著,難道這世間真的有魔鬼?一天,一個聰明的年輕人路過這里,知道這個傳言后,他跟村民借了一個火把,準備一探究竟。走到峽谷邊上的沼澤地,他仔細觀察了這里的環(huán)境,并且把高舉的火把放低,接近地面,火苗慢慢地熄滅了。他點點頭說道:“哦,原來是這樣......”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快快動動你的小腦筋!__
生:……
師:我們用實驗來模擬一下事情的經過吧。
師:這里有個空量杯,(展示給孩子看),兩袋化學物品,有一袋是顆粒狀的,是檸檬酸(常添加在飲料里,作為酸味劑);還有一袋是白色粉末狀的,是小蘇打(家里常用來發(fā)面)。先倒上小半杯水,把小半袋檸檬酸倒入量杯中,攪拌一下,直到檸檬酸顆粒溶化了。注意,我一會兒要倒入小蘇打粉末,你們要仔細觀察,小蘇打倒入量杯后,會發(fā)生什么現象?
(此時,要集中所有孩子的注意力,老師的語言很重要,一定不要著急就告訴孩子會發(fā)生什么,比如:有的老師會直接說,小蘇打倒入量杯中會和檸檬酸反應,會冒泡泡,你們要仔細看哦。這種方式不建議用。要讓孩子有想象的空間和表述的空間。)
師:你們都看到了什么?說一說。
生:冒泡泡了。
師:小蘇打和檸檬酸溶液混合在一起,會發(fā)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冒很多的泡泡,這些泡泡里裝著很多的二氧化碳氣體。量杯里裝著很多的二氧化碳氣體。老師點燃一根蠟燭(這就是故事里的火把),放到量杯口處(也可以往里伸些),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火滅了。
師:說明什么呢?
生:二氧化碳把火熄滅了。
師:這個實驗說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所以它可以用來滅火(舉例二氧化碳滅火器)。
小朋友們,現在你們知道在神秘的峽谷里,狗為什么會死了吧!
生:……
師:神秘的峽谷地表附近的二氧化碳太多了(沼澤地會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把火把放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火把會熄滅,地表的氧氣很少,而人和狗如果不能呼吸氧氣就會死。
生:人沒有死呀!
師:對,這還說明二氧化碳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比空氣重,氣體是流動的,會飄來飄去的,但是重的氣體會在下方,輕的氣體就會飄在上方。因為人的個頭比狗高,而且人舉著的火把可以燃燒時,說明這個高度的氧氣還可以維持人的呼吸。狗比較矮,吸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氧氣,所以就死掉了。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了解的二氧化碳的另外兩個性質:它比空氣重,不支持燃燒。
4、作品制作:瓶子吹氣球
師:小朋友們,你們平時都是用什么來吹氣球的呢?
生:用嘴巴、打氣筒....
師:你們見過瓶子可以吹氣球嗎?
生:沒見過。
師:如果想讓瓶子把氣球吹起來,還得請一位小幫手,就是我們剛才認識的二氧化碳。接下來,我們就來動手做這個好玩的實驗吧。
1.將小蘇打粉末倒2.將小蘇打粉末倒3.將檸檬酸與30ml 4.將氣球口套在瓶口
在白紙上。入氣球內。水攪拌溶解并導入處,拎起氣球將蘇打
瓶中。掉入瓶中,觀察現象。
師:我們的氣球吹起來沒有?__
生:吹起來了。
原理: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支持燃燒,且比空氣重。小蘇打和檸檬酸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充滿了整個瓶子,從瓶口跑進氣球內,就把氣球給“吹”大了。
5、生活拓展
師:你們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二氧化碳嗎?
生:......
師:我們喝可樂時,是不是會看到氣泡,而且喝完以后會打嗝?
生:是的。
師:這是因為可樂里面含有二氧化碳。
師:回去后跟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里有二氧化碳吧!
活動總結
1、著重強調安全,化學物品要注意不要讓孩子誤食,下課后,強調孩子洗手。
2、在實驗操作中,注意用火的安全,建議小蠟燭熄滅的那個實驗由老師來演示。
3、往氣球里裝蘇打粉和將氣球套到瓶口上這兩個步驟比較難,建議兩個孩子合作。氣球要往下套緊一點,將蘇打粉倒入瓶內時,要用手夾住氣球口,防止氣體漏出。
4、檸檬酸溶液可以用白醋來代替。
5、檸檬酸溶液和小蘇打的量要控制好,防止反應太強烈,建議老師課前先做一下實驗體驗一下,做到心中有數。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17、幼兒園教案大班科學《購物高手》教案
活動目標
1.體驗與團隊成員合作的快樂。
2.感知“錢幣”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3.能用多種方法進行10以內湊數購物的活動。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會用多種方法進行湊數購物的活動。
活動難點:
遵守游戲規(guī)則,感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教具:
各種玩具、價格標簽、人民幣代用券、白色即時貼、地墊2塊
學具:數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余玩具);象征玩具的卡牌六種,每種相同的若干張;按鈴;兩盒人民幣幣,分別為5個“1元”、5個“2元”。
經驗準備:
幼兒有用替代物進行游戲的經驗。
環(huán)境準備:
布置成玩具店的情景。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集體談話討論“玩具店”。
(1)師:你們有愿望嗎?你的愿望是什么?
(2)師:彭老師的愿望就是自己能夠擁有一個“玩具店”。
(3)師:我希望我的玩具店可以賣“毛絨兔子玩偶”,“益智玩具魔方”……你們呢?
2.自主參與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準備出售。
(1)師:在我們的教室周圍也有一些玩具請你們幫我把他找出來放在我們的柜臺上。
(2)師:根據玩具的大小、質地貼上相對應的價格標簽。
二、嘗試參與
1.教師引導小朋友自主分組。
(1)師:在玩游戲之前教師要求小朋友分成兩組。
(2)要求:每組7個人,兩組人數相同;每組都要有男孩和女孩。分組完成后在白線后舉手示意。(幼兒自主分組。)
(3)師:分組完成了嗎?請每組的排頭點一下人數?,F在人數都一樣多,你們兩隊在人數上是公平的。
2.初步嘗試湊數購物。
(1)師:我們要玩的游戲叫“湊錢買玩具”。女孩表示2元,男孩表示1元,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帶有代表“錢”的代用券。
(2)游戲規(guī)則:聽到我報出“×元錢”以后,能湊出這些錢數的人站到自己組的墊子上,其他隊員站回線后,全隊舉手示意才算確定答案;先舉手且湊數正確的隊才算優(yōu)勝隊,才能拿走商品
3.師幼共同游戲。
(1)教師任意出示,觀察幼兒的湊數方式,指導幼兒相互檢查別組情況,并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依次完成玩具價格為“6元”的玩具。
(2)對于兩隊湊數方法不同、但都正確的情況。
師:現在已經出現兩種正確的湊數方法了,如果哪一隊還能想出第三種方法,就有權利確定下一回合出售什么商品。
師:對于兩隊湊數方法、速度相同的情況。
師:我說“變”以后,如果哪組先變化出另外一種湊數方法,就獲勝。
三、鞏固提升
1.師:現在,還剩下不少商品。接下來,我準備兩件商品一起賣。
規(guī)則是:每隊站到墊子上的隊員湊出的錢數要正好能買下兩件商品,其他規(guī)則跟前面一樣。
(教師同時報出兩個數字,要求先計算總數再湊數。第一次的要求是:兩件商品的總價為9。幼兒分出勝負后,教師引導。)
師:雖然這組已經贏了,但我要對你們兩隊繼續(xù)提出要求:想一想有沒有別的方法。
師:如果你們兩隊組合起來湊數會怎么樣呢?(將兩塊墊子合在一起,讓幼兒繼續(xù)游戲,嘗試9的幾種湊數方法。)
師(小結):你們任何一個人憑借自己的力量都不能買走我這里的玩具,必須有同伴的幫助。請你們先和自己小組的隊友擁抱一下。同時,我們后來遇到的比較大的數字,是依靠所有同伴的力量才找到這么多方法的。今天的游戲不僅需要本組隊員的合作,也需要所有同伴的力量。所以也請你們和今天的對手擁抱一下。
2.拍賣游戲
(1)準備材料:數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余玩具);象征玩具的卡牌六種,每種相同的若干張;按鈴;兩盒人民幣幣,分別為5個“1元”、5個“2元”。
(2)幼兒在桌子兩邊面對面而坐,中間一側放玩具卡牌,人民幣盒置于各人面前,按鈴擺放在兩人中間。
(3)兩人互相商量,一人拿數字骰子、一人拿物品骰子,共同發(fā)出口令將自己的骰子投到按鈴兩側。
(4)迅速觀察骰子上的數字,例如,數字骰子上顯示“6”、物品骰子上顯示“玩具卡車”,則說明只要一方先湊出6元,就可以得到“玩具卡車”卡牌。
(5)確定答案后迅速按下按鈴。沒有按鈴或后按鈴的一方檢查對方所拿出的代幣是否符合湊數要求。
(6)檢查確認后,最先按鈴的一方獲得一張玩具卡牌。最先獲得4種不同玩具卡的為勝利方。
四、活動延伸:
1.將本節(jié)活動延伸至區(qū)域活動中繼續(xù)開展。
2不斷更新物品調整價格,加強各活動區(qū)之間的分工與合作。
3.逐步投放10元以上的商品,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求,增加游戲的挑戰(zhàn)性。
活動總結
活動開始時,教師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的學習過程。教師沒有直接把每一件物品都標上價格而是讓孩子根據物品的大小、質地貼上相對應的價格標簽。在錢幣的運用上教師沒有把10元、5元、2元、1元錢發(fā)給孩子而讓幼兒自主去取,既照顧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又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孩子,使幼兒能夠情緒愉快地參與活動。
活動中讓孩子在觀察、擺放、思考、調整中不斷地發(fā)現問題將抽象的數學符號生活化、游戲化。這說明教師確實做到了心中有孩子,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將當前的教育目標與幼兒的興趣點有機結合。此外,多種方式的湊數游戲體現了教師對個體差異的關注,引發(fā)了幼兒與材料的有效互動。尤其是兩件10元以上玩具的投放,引發(fā)了新的認知沖突,促進了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斷進步。在活動的過程中,自然地整合了社會及語言領域的多個教育目標。
整個活動中教師將角色游戲與幼兒的學習自然融合,使幼兒自始至終都貫穿在游戲性的操作過程中。游戲情景的創(chuàng)設使幼兒在操作中進一步理解了數的實際意義,感受到數學對生活的意義及趣味性。教師對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有正確地認識,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數學,而是為了生活而學習數學。
18、大班奏樂《海洋行動》教案教案
活動目標
1.在熟悉音樂基礎上能隨樂完成檢查儀表、開船動作、發(fā)現情報、發(fā)出警報等動作模型浪鼓拍擊和搖晃表現音樂的情境
2.根據音樂情境和教師口令,隨樂用樂器進行斷頓、連續(xù)的演奏。
3.在游戲情境下能夠學會垃圾分類,萌發(fā)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4.通過圖片理解歌詞內容,并能根據歌詞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
5.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了解并會進行垃圾分類
2.物質準備:音樂,16個按浪鼓,垃圾桶四個,分類物品若千干,手腕花。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產生興趣
師:從前,美麗的大海里生活著許多的美人魚,可是一些破壞環(huán)境人亂扔垃圾,使大海變得渾濁、不干凈,美人魚們都生病了。
二、匹配動作、嘗試奏樂
師:這時來了一群小勇士,他們會怎么做呢?請仔細看,我做了哪些動作。(1遍
1.合樂身體動作
教師隨樂做動作一遍。
師:請再看下還有什么動作,它們的順序是什么?(檢查設備、開船、看、發(fā)現情報,發(fā)出警報、轟)驗證幼兒答案。(1遍)
師:在這三組動作中,它們分別做了幾次。師生共同做動作1遍。
2.累加樂器動作
(1)配樂使用、尋找方法
師:想要警告破壞環(huán)境的人,我們還要加上武器,看,這就是我給你們準備的武器,是什么、(海浪鼓)拿到武器后請小朋友們探索一下,檢查設備的時候可以怎樣使用武器?開船的時候呢?、怎么看和發(fā)現情報以及警告破壞環(huán)境的人呢?(幼兒自由嘗試)
師:現在誰來說下檢查設備的時候怎么用?開船怎么做的?眺望發(fā)現情報(用海浪鼓發(fā)出造的聲音)發(fā)出警報轟(是一下一下斷頓的聲音)(1遍)
(2)嘗試使用、樂器演奏
師:在使用樂器的時候,有什么困難?那我來考考你們?(檢查設備是哪只手檢查的:帶手環(huán)的。準備眺望和發(fā)出警報需要停下樂器)
師:現在我們掌握了方法,再來練習一次吧。(1遍)
三、游戲情境、保衛(wèi)海洋
師:我們已經練好本領了,真的要出發(fā)了,請你們仔細看。結東后,我做了什么(清理分類垃圾邊上還有一些垃圾我請女生幫忙撿回來。(請配班老師表演壞人出來扔垃圾)(1遍)
師:剛才還有一些小朋友沒有看到亂扔垃圾的人,這次我們站出來巡邏。(抓住配班老師認錯)
師:保護環(huán)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我們要愛護環(huán)境。不亂丟亂扔垃圾,從我做起?,F在天黑了
小勇土們辛苦了,我們開船回家吧。
19、大班科學《鉆洞洞》教案
課程目標:
1、樂于參與活動,積極探索A4紙如何變成圓圈的方法。
2、能獨立制作圓圈,并能夠大膽進行猜想與嘗試。
3、體驗“鉆洞洞”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課程準備:
1、與幼兒人數相對應的兒童安全剪刀。
2、A4紙若干。
3、PPT。
課程過程:
1、引出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出示小玩偶,想要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游戲——鉆洞洞,可以鉆什么洞洞呢?
幼兒思考。
出示A4紙,幼兒思考如何用A4紙制作洞洞供小熊鉆呢?幼兒思考,并大膽進行嘗試。
引導幼兒觀察如何可以剪出更大的洞洞,小結:邊留的越細、越窄,洞洞越大。
2、出示更大的布偶,表示也想參與游戲,可是A4紙那么小,哆啦A夢怎么樣才能鉆過去呢?
出示步驟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學習制作圓圈的方法,教師講解并示范。
3、幼兒回到座位進行操作。
幼兒獨立進行制作,并大膽進行嘗試。教師來回巡視指導。
4、對幼兒的作品進行點評。
對于成功的幼兒進行表揚,并體驗穿過洞洞的樂趣。
對于沒有成功的幼兒,在旁指導,并鼓勵幼兒進行多次嘗試。
20、大班《調查與統計》科學與數學教案
能根據主題分組制作調查表,并將其調查結果運用條形統計圖進行記錄;能協商、分配任務,與同伴合作進行調查統計,體驗不同統計記錄方式的特點和作用;引導幼兒出現爭執(zhí)時,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
設計意圖
近段時間各種水果陸續(xù)成熟,上周我們剛剛帶領著小朋友一同收獲了幼兒園的琵琶,我們以“琵琶”為主題,組織幼兒通過觀察、品嘗、制作琵琶膏等一系列的活動,學習關于琵琶的知識。在過程中,小朋友很積極、主動分享著有關各種水果的話題。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幫助幼兒了解春季到初夏時期的時令水果,提高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感知調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每個小朋友對各種水果的喜好。
活動目標
1.能根據主題分組制作調查表,并將其調查結果運用條形統計圖進行記錄;
2.能協商、分配任務,與同伴合作進行調查統計,體驗不同統計記錄方式的特點和作用;
3.出現爭執(zhí)時,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
重點難點
重點:
1.能根據主題分組制作調查表,并將其調查結果運用條形統計圖進行記錄。
2.出現爭執(zhí)時,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
難點:
能協商、分配任務,與同伴合作進行調查統計,體驗不同統計記錄方式的特點和作用。
活動準備 條形統計圖圖例、統計記錄紙、任務卡、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以“近段時間水果”的話題,組織幼兒進行談話活動。
“小朋友們,昨天我們一起品嘗了幼兒園的琵琶,好吃嗎?”
“那誰知道還有哪些水果也是這段時間成熟呢?”
小結:隨著氣溫的升高,季節(jié)的變化,我們生活中的一些水果也逐漸成熟。在4月底到5月初的這段時間,除開琵琶成熟了,我們還可以吃到新鮮的草莓、櫻桃、番茄、芒果、荔枝、檸檬······
(二)引導幼兒根據近期時令水果的類型,分享自己喜歡的。
“這段時間有這么多的新鮮水果上市,那你們都喜歡吃這里面的哪些水果呢?誰愿意來分享一下!”
(三)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知道每種水果有多少人喜歡吃,最受歡迎的水果”引發(fā)幼兒思考、討論。
“這段時間有這么多好吃的水果,那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每個小朋友喜歡吃的水果有哪些,每種水果有多少人喜歡吃呢?最受歡迎的水果是什么呢?”
小結:對,要了解每種水果有多少人吃,哪種水果最受歡迎,不管一組一組地問,還是一個一個地問,都要通過調查才能知道答案。
二、基本部分
(一)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調查,記錄。
“剛剛我們說的要通過調查才能知道答案,那怎樣做調查呢?可以怎樣做記錄?”
“調查表必須需要些什么?”
小結:可以制作一個關于近段水果的調查表,調查表必須要有調查主題、被調查的人、調查內容、調查人。
(二)引導幼兒共同確定今日的調查主題、被調查的人,以及調查內容、調查人。(調查近期水果,你喜歡什么?針對小組成員調查,最后標記組名)
(三)出示記錄紙、筆,幼兒分組協商、討論,制作調查表。
“現在老師給小朋友提供了記錄紙和筆,一組一套,請小朋友一起商量、合作,制作調查表,調查你們那一組小朋友都喜歡和不喜歡近期的哪3種水果?”
(四)個別小組分享、展示調查結果。
小結:1.符號不明確,不知道具體誰喜歡,誰不喜歡吃哪種水果。
2.調查過程中,漏掉了個別組員,導致結果不正確。
(五)幼兒第二次調查,并了解調查表的特點。
1.幼兒合作進行第二次調查;。
2.引導幼兒了解調查表的特點。
“這個調查表中,你能看出幾個小朋友喜歡吃琵琶?幾個小朋友喜歡吃櫻桃嗎?”
“你怎么看出幾個人喜歡吃琵琶嗎?”
“怎么知道是3個呢?表上沒有數字3呀?哦,要數數?!?/p>
小結:如果調查的人數再多一點,你覺得這樣的記錄方法容易馬上看出結果嗎?對,不容易。
(六)介紹新的記錄方法,嘗試用條形統計圖記錄小組幼兒喜歡的水果信息。
1.閱讀條形統計圖
還有一種記錄方法,也能讓我們知道調查結果。
“誰能看出這張表想調查什么?“
“怎樣看出來的?你怎么知道的?還可以從哪兒看出來?”
“結果是什么呢?從哪里看出來的?”
“旁邊的一列數字是什么意思?”
小結:橫線下面記錄了要調查的內容,橫線上面用格子記錄數量,要注意格子和數字對整齊。
2.幼兒用條形統計圖來記錄喜歡的水果情況。
“你能用這種方法來統計一次你們這組幾個人喜歡吃什么水果嗎?”
(提醒幼兒對照之前的數據)
3.分享交流。
“這是xx的,能看出結果嗎?記錄的真清楚?!?/p>
“這張能看出結果嗎?發(fā)現了什么問題?”
小結:記錄時符號要分清楚,格子的數量要準確,最好和左邊的數字對整齊,從下往上記錄,這樣就能清楚的看出結果。
4.對比分析幼兒兩種記錄方式,了解不同的記錄方式反映出的信息也不相同。
小結:其實,每種記錄方式告訴我們不同的信息:這樣的記錄表能讓我們很快看出幾個人,但不知道具體是哪幾個人,而這張表就能告訴我們是“xx、xx喜歡琵琶”當我們要知道具體是誰喜歡吃琵琶的時候,這樣的記錄方法更清楚;當我們想要知道是幾個人時,這樣更方便。
三、結束部分
引導幼兒回家后完成調查任務。
“你們家人最喜歡的四種水果做一個調查,每一種水果幾個人喜歡吃,哪一種最受歡迎?哪一種最不受歡迎?明天帶過來給小朋友分享。”
活動總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指出:幼兒應從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去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從這一目標理念出發(fā),我設計了此活動。
實施過程中,幼兒參與非常積極,能根據自我生活經驗大膽分享,與同伴共同思考、討論、合作、交流。讓幼兒在各種綜合能力(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克服與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應變能力等)得到了有效發(fā)展。
但同時,在活動設計方面,還有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在誰來畫調查表,怎么畫的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存在爭吵,幼兒共同商討、合作意識的意識方面有待提高。
二、活動環(huán)節(jié)設計緊湊,但在對條形統計圖的記錄方法上,介紹得不是很清楚,造成幼兒記錄結果有誤。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完整教案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收藏!
21、大班綜合活動《快樂書屋》科學教案
愛看書的習慣應當從小養(yǎng)成,小編整理了以下這節(jié)書的教案,通過活動讓幼兒知書的豐富性,知道書的種類、內容、板式是多種多樣的。份優(yōu)秀的教案是幼師上課成功的關鍵,那么幼師教案如何寫?每天大量更新大中小班各類教案,一起來參考和學習吧!
活動目標:
1.感知書的豐富性,知道書的種類、內容、板式是多種多樣的。
2.會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對圖書進行分類。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鼓勵幼兒從家里帶書來園,將書堆放在一起不知成6個小小的"快樂書屋。"
2.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1.參觀"快樂書屋",展示幼兒自己帶來的圖書,并進行討論。
(1)這些書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
(2)請幼兒到前面來,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圖書。
2.以小組為單位,商量不同的圖書分類方法,并進行嘗試。
全班可分為6小組進行活動。鼓勵幼兒探討不同的分類標準對圖書進行分類,如大小、厚薄等。
3.交流分享不同的分類的方法,并相互提問,不斷改進。
22、大班《有趣的0》優(yōu)質科學教案
設計意圖: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引導幼兒感知和體會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會用到數,關注周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字的信息,體會數可以代表不同的意義。引導幼兒了解和感受數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的特點,設計了這節(jié)數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數字“0”,感知“0”的意義。
2、引導幼兒能準確將數字0-9與相應的量進行對應。
3、引導幼兒充分認識到數字和生活息息相關。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認識數字“0”,感知“0”的意義
活動難點:幼兒能準確將數字0-9與相應的量進行對應。
活動準備:
教具:三個奶粉罐子、兩個木球、八片雪花片
學具:學具“紅色圓片”、“數字卡片”、操作盤若干 、圖片三張
活動過程:
1、導入:游戲“搖罐子”,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三個奶粉罐子,請一位幼兒上來搖一搖三個奶粉罐子有什么不同,幼兒感知后打開奶粉罐子看看里面有什么,為什么不同。引導幼兒可以用數字表示奶粉罐子里面的東西。2個木球可以用數字2來表示,8個雪花片可以用數字8來表示,空的罐子表示什么都“沒有”,可以用數字“0”來表示。
教師總結:“沒有”可以用數字“0”表示。
2、引導幼兒將數字與相應的量進行一一對應。
教師引導幼兒操作學具,按照0-9的順序在數字的下方擺上相應的紅色圓片。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邊操作教師邊將操作的幼兒照片拍下來,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擺的,再將老師擺放的圖片展示給幼兒。引導幼兒觀察,數字“0”的下面一個紅色圓片也沒有。和幼兒一起鞏固,“沒有”可以用數字“0”表示。
3、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的“0”。
引導幼兒說一說在生活中,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數字“0”。
教師出示圖片(溫度計),引導幼兒找找溫度計中的“0”在哪里(在溫度計的中間),并提問幼兒是什么意思。教師總結:溫度計的溫度在“0”的下方,天氣會變得很冷,水會結冰。如果溫度慢慢上升到“0”的位置以上,天氣會越來越暖,結的冰會慢慢融化成水。教師繼續(xù)出示圖片(尺子),引導幼兒尋找尺子中“0”的位置,提問幼兒這里的“0”表示什么意思。教師總結:我們用尺子量東西的時候從“0”開始測量,所以這里的“0”表示起點的意思。
教師繼續(xù)出示圖片(電話),引導幼兒尋找“0”,并問小朋友們有沒有小朋友知道這里的“0”表示什么意思。教師總結:電話里的“0”表示一個電話號碼。
教師總結:引導幼兒和教師一起鞏固今天在活動中學習到數字寶寶“0”的本領,不僅可以表示“沒有”,還可以表示號碼,表示起點,和表示溫度計的界限等等。告訴幼兒數字寶寶“0”還有很多很多本領,讓幼兒關注身邊的“0”。
4、結束:游戲“0”的舞蹈。
引導幼兒用身體的各個部分或者和小朋友們一起做出“0”的形狀。教師和幼兒一起做一個大大的“0”結束活動。
5、活動延伸:幼兒回到家里和家長一起找一找生活中遇到的“0”,學習“0”表示的不同的意義并與小朋友們進行分享。
活動總結:
活動時,幼兒能夠根據生活當中的不同物品找準數字“0”,比如空調的溫度等等。在最后的游戲過程中,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做出像“0”的肢體動作,這節(jié)活動可以將數字和生活聯系起來,并且幼兒真正認識到了“0”明白了“0”的不同含義。
文章來源于網絡,由小編轉載整理,只為分享優(yōu)秀教育理念,促進幼教行業(yè)健康發(fā)展。感謝原創(chuàng)作者的辛苦創(chuàng)作的付出,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出處所有,謝謝!
23、大班科學活動《翻滾吧》教案
活動來源:
大班數學活動中,有認識圓柱體和球體的教學活動,我請幼兒從家里帶一些形似圓柱體、球體的東西,幼兒帶來了薯片筒、方便面筒、紙杯、茶葉筒、皮球等物品。課間活動的時候,孩子們把這些東西拿出來,放在地上滾來滾去地玩兒,還有些幼兒互相比賽,有的說:“看,我的茶葉筒滾得比你的紙杯快!”有的說:“我的這個還會轉圈圈呢!”大家玩得興高采烈?!队變簣@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在一日活動中,幼兒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和疑問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因此幼兒的科學教育應更多地在一日活動中隨機生成,順應幼兒的興趣,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讓幼兒體驗發(fā)現的樂趣?;谶@一理論指導,我設計了本次科學探索活動——有趣的滾動。
設計意圖:
既然幼兒對“滾動”有很大的興趣,那我就設置情境讓幼兒盡情地玩一玩滾動游戲,滿足幼兒好奇、愛玩的天性。這些滾動游戲中,也蘊涵著許多科學現象,幼兒通過玩中觀察、玩中發(fā)現、發(fā)現后嘗試記錄等方式進行科學探究,發(fā)現物體滾動路線與其形狀之間的相互關系,自主構建新的科學知識和經驗。這樣做可以發(fā)展幼兒實際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保護了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和熱情,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不同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
2、自主探索出三類物體的滾動路線,并嘗試記錄。
3、在游戲中體驗合作探索的樂趣,產生進一步探索物體滾動路線的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物品:罐頭、杯子、球、紙盒、積木等。
2、小棒8根。(為游戲《趕小豬》而備的趕“豬”棒。)
3、大記錄紙一張,記號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體會滾動?
在活動室里散放著紙杯、茶葉筒、球、塑料盒、積木等各種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這里有些我們平時用過、玩過的東西,請你們把會滾動的東西找出來。”
評析:開放、自由的空間很快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玩一玩:請你們玩一玩,為什么這些東西會滾動呢?
評析:這個時候,幼兒手上拿著自己找到的會滾動的東西,開始有些興奮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滾一滾,玩一玩,那么作為教師,應給予幼兒自由玩的空間,但并不是讓幼兒毫無目的地玩,而是帶著問題去玩。這個問題就是:想一想,為什么它們都能滾動呢?讓幼兒在玩中發(fā)現,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滾動物體的特征。
3、說一說:為什么這些東西都能滾動?
評析:幼兒帶著問題自由玩,對問題的答案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大家,這時老師及時給予幼兒大膽表達的機會,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老師適當引導,總結出答案:因為它們總有一個地方是圓的,所以會滾動。
二、第二次探索:物體滾動的路線是怎樣的?
1、游戲:滾進球門。
老師介紹游戲玩法:小朋友兩兩一組,一人分開雙腳做球門,一人滾動物體進球門,輪流進行。
評析:這個游戲的優(yōu)點在于,縮短了幼兒等待游戲的時間,一個人滾動物體時,兩個合作伙伴能同時觀察,共同探究發(fā)現不同物體的滾動路線,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與協作的機會。在幼兒游戲過程中,老師所做的就是觀察與傾聽,必要時和孩子們一起玩,做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鼓勵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去發(fā)現,讓幼兒體驗發(fā)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通過這個游戲,幼兒會發(fā)現,有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小組的兩個合作伙伴對發(fā)現的這一現象進行了質疑、思考、討論。這時,老師作為活動的引導者,有必要帶領全體幼兒對這一發(fā)現作一個總結和提升。
2、集體交流,并嘗試記錄物體滾動的路線。
老師:“哪些小朋友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幼兒回答、交流后,請幼兒把這些滾不進球門的東西都送到前面來,這樣可以讓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師以驚奇的口氣提出疑問:“咦,為什么這些紙杯、方便面筒、肯德基筒就滾不進球門呢?”幼兒思考、討論。
當幼兒回答出“這些東西都是一頭大一頭小的”、“滾動的時候會轉圈”等答案時,老師及時作現場演示,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觀點和想法的接納、重視和贊賞,同時也可以讓全體幼兒對圓錐臺滾動時會轉圈這一科學現象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這時再請幼兒上來在大記錄紙上記錄它們滾動的路線,幼兒都躍躍欲試。在記錄出圓錐臺滾動路線的基礎上,再來記錄圓柱體和球體滾進球門的路線對幼兒來說就更容易了。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幼兒學會了記錄,懂得了當自己在科學探究中有了結論或觀點時,可以通過記錄把他們呈現出來,讓幼兒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學”,培養(yǎng)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
三、第三次探索:圓柱體和球體滾動時哪個更靈活?
1、游戲“趕小豬”。
老師介紹游戲玩法:這是一個三人合作的游戲,小朋友自愿組合成三人組,其中兩人做小樹,一人分別趕“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在“兩棵小樹”中間繞“8”字型走,三人輪流進行。
評析:上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已經自主探索出三種物體的滾動路線,但對圓柱體和球體滾動路線的異同還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作為教師,有必要為幼兒提供更進一步的觀察、經歷、體驗的機會,讓幼兒探究出球體、圓柱體的外型與它們滾動路線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點,老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設計了一個三人合作的游戲——趕小豬。這個游戲巧妙之處在于,幼兒在趕這兩種小豬繞“8”字走時,由于圓柱體和球體的不同特性,幼兒趕著它們轉彎會有很明顯的差別,一定會有不同的感覺,為順利解決活動難點埋下伏筆。教師在游戲中繼續(xù)扮演活動支持者的角色,對幼兒的探究活動盡量不去打擾。
游戲結束后,老師提問:
“剛才,我們趕了‘圓筒小豬’和‘皮球小豬’,你有什么感覺?”
“為什么‘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
評析:這一問題給了幼兒較大的發(fā)散思維空間,由于幼兒都分別趕過這兩種“小豬”,有了親身的經歷和體驗,所以都有話說,樂于說。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幼兒經過思考和觀察發(fā)現圓柱體是一個長長的圓筒,而皮球從各個角度看上去都很圓,由于它們形狀上的不同,導致它們在滾動的時候出現了不同的結果。教師這時及時演示,同時請幼兒上來說一說,指一指,并注意肯定和贊賞幼兒的發(fā)現,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從上到下一樣大的圓筒,我們把它往哪兒推,它就只能往一個方向直直地滾去,轉彎時不靈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滾動,很靈活。
得出結論后,讓幼兒在記錄紙上補充出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任意滾動的路線。
四、結束活動
老師小結活動情況,對積極參與游戲和探索的幼兒給予表揚,并提出問題和要求:“你們還在哪兒看到過會滾動的東西?它們滾動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回去找一找、滾一滾,把它們滾動的路線也畫下來,帶到幼兒園來給大家看?!?/p>
評析:會滾動的東西不只局限于課堂上幼兒所看到的,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幼兒對它們依然有好奇和疑問,于是老師順理成章地在活動小結以后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讓幼兒課后繼續(xù)進行滾動路線的探究和記錄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生于幼兒的興趣,設置游戲情境,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教師適時指導、提升為輔線,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兒自我建構知識與經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24、大班《邋遢小熊大變樣》科學教案
了解環(huán)境的美,要靠我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和保護,萌發(fā)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掌握一些環(huán)保方面的小方法,以及區(qū)分垃圾的種類。愿意交流,自覺養(yǎng)成保護環(huán)境、垃圾分類投放的好習慣。
設計意圖
現在全球資源日益減少,環(huán)境保護也日顯緊迫,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而我們的孩子生活無憂,社會環(huán)保意識淡泊,經常做出亂摘花草,亂扔垃圾等行為,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不得不令我們幼教工作者產生重重的憂患。而《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教育幼兒愛護動植物、保護環(huán)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所以對幼兒進行認識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因此,我從“垃圾分類”這一方面重點入手,以垃圾分類為主線,設計了活動《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
活動目標
1.了解環(huán)境的美,要靠我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和保護,萌發(fā)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2.掌握一些環(huán)保方面的小方法,以及區(qū)分垃圾的種類。
3.愿意交流,自覺養(yǎng)成保護環(huán)境、垃圾分類投放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愿意交流,自覺養(yǎng)成保護環(huán)境、垃圾分類投放的好習慣。
難點:掌握一些環(huán)保小方法,以及區(qū)分垃圾的種類。
活動準備
ppt課件 垃圾分類教具 音樂《邋遢大王》 小熊頭飾
一些實物垃圾(零食袋子、香蕉皮)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律動《邋遢大王》,導入活動
提問:小邋遢到底是誰呀?(請個別幼兒說一說)我們一起數三個數,它就出來了。
小熊做了什么邋遢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發(fā)現垃圾,知道垃圾給我們帶來的危害。
(1)情景表演:小熊一開始感覺餓了,拿出香蕉,直接把香蕉皮扔在了地上,看見手臟了,就拿出紙擦手,又把紙扔在了地上,下來邊走邊吃,一遍隨地扔垃圾,渴了,喝了飲料,瓶子直接扔在了河里,下來來到了目的地,拿出零食邊吃邊扔垃圾。(教師表演)
(2)討論:你們喜歡小熊這樣做嗎?那它應該怎么做呢?(扔垃圾桶)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幫一幫小熊,把這些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2.亂扔垃圾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危害呢?(請小朋友說一說)
小結:亂扔垃圾會污染水資源,會導致海洋生物死亡,會污染大氣,亂扔垃圾也會給我們的環(huán)衛(wèi)工人增加很多的工作量,高空扔垃圾也容易誤傷他人。那我們生活中都是怎么樣處理垃圾呢?(幼兒分享)
3.播放ppt,引導幼兒將垃圾進行分類。
(1)觀看ppt1,了解分類垃圾桶與之前垃圾桶的區(qū)別
(2)依次出示ppt,有害垃圾“紅微微”
?、僖龑в變赫f出是什么垃圾?它是什么顏色?
有害垃圾就是對我們身體或者環(huán)境造成直接危害的垃圾。請個別幼兒分享他知道的有害垃圾有哪些?
出示更多有害垃圾圖片,教師補充小結
?、谥鹨怀鍪究苫厥绽N余垃圾、其他垃圾等ppt,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并請個別幼兒回答。
?、劢處煶鍪酒溆嘘P垃圾的圖案ppt
教師小結
4.請個別幼兒初步體驗食物垃圾分類(我們學習了垃圾分類,誰愿意幫助小熊把它扔的垃圾進行分類)
5.幼兒分組進行操作,鞏固加深幼兒對垃圾分類的認識。
游戲:送垃圾回家
(1)規(guī)則:第一組:每組五人,每人一份材料,找不同,找出不屬于這個垃圾桶的垃圾,用圈圈圈起來
第二組:每組五人,每人一份材料,曲線游戲,把相對應的垃圾和垃圾桶用線連起來。
第三組:是五人合作游戲,把卡片投放進相應的垃圾桶
第四組,也是五人合作游戲,把垃圾卡片貼在對應的標識下面。
要求:鼓勵幼兒勇敢的挑戰(zhàn)自己
完成后大家迅速回到座位,每組找一位小朋友帶上材料跟大家分享。
(2)請個別幼兒分享
5.教師總結
三、結束部分:
音樂律動《邋遢大王》,自然結束。
活動總結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幼兒的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很多小朋友都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幼兒希望被肯定、被鼓勵,因此在孩子們回答問題后都應該及時的給予肯定,同時給孩子自己的空間,從周圍發(fā)生的種種現象中讓他們對這個環(huán)境保護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后面游戲中,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有層次的進行操作練習,讓每個幼兒都能有所進步。
總之,如果讓我從新開展這次活動,我會先從自身的教姿教態(tài)上嚴格要求自己,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更加簡潔明了些,同時聽取更多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意見提升自己的教學手段,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多樣化,不斷地提升自己、突破自己。
活動亮點:
1.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引導幼兒在游戲和操作學到知識,得到提升。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清晰流暢,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淺入深,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學習特點。
2.活動以邋遢小熊為支撐,讓幼兒在主動體驗和游戲中輕松愉悅的獲取知識,有效的達成活動目標。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25、大班《紙杯力量大》科學教案
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改變紙杯的數量,可以使紙杯的承重能力發(fā)生變化,能夠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操作,并用科學的方法記錄實驗結果,在紙杯探索實驗過程中,感到興和滿足。
設計意圖
紙杯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用來喝水、而且很輕。創(chuàng)設寬松舒適的環(huán)境,引導幼兒直觀感知紙杯的承重,并通過自己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進行紙杯承重的探究活動,不僅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而且培養(yǎng)幼兒進行分工合作的意識。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改變紙杯的數量,可以使紙杯的承重能力發(fā)生變化。
2.能夠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操作,并用科學的方法記錄實驗結果。
3.在紙杯探索實驗過程中,感到興和滿足。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改變紙杯的數量,可以使紙杯的承重能力發(fā)生變化。
活動難點:能夠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操作,并用科學的方法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過分工合作的經驗
物質準備:紙杯、A4打印紙(約40包)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幼兒展示力量。
引導語:這次我們要玩與力量有關的游戲。你有力量嗎?請給大家展示一下。
2.懸念導入,情境引出“紙杯大力士”提問:鋼琴后面藏著一位小客人,說他能撐起特別重的東西,你相信嗎?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示范操作過程,引發(fā)幼兒猜測及探索興趣。
(1)對比打印紙和紙杯的重量,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提問:如果把這么重的打印紙放在杯子上,紙杯會怎么樣?
(2)示范紙板和杯口的放法。
引導語:紙杯放在干凈的卡紙上,杯口朝下放。我再拿個底板防止傾斜。
(3)教師示范放打印紙,請幼兒大膽預測結果。
提問:輕輕地放在了紙杯上面,壓塌了沒?這一個紙杯最多能撐起多少包?
2.幼兒自主分工,合作探索實驗
(1)教師提出要求,協助幼兒分工。提問:按照課前的分組,你們商量-下,怎么分工?
(2)幼兒開始嘗試,教師巡回指導。教師重點提醒分工和操作要點。
3.師幼共同討論,科學記錄結果。
(1)討論“放了多少包”的問題。
(2)幼兒完成記錄表。
4.增加紙杯數量,探索紙杯數量與承重的關系。
(1)引導幼兒大膽猜測兩個紙杯的重。
提問:兩個杯子,能撐起多少包?
(2)幼兒記錄第二次實驗結果,發(fā)現規(guī)律。
引導語:你從記錄表上發(fā)現了什么?
三、提升拓展,延伸活動
1.引發(fā)幼兒對3個紙杯承重能力的猜測。
提問:再加一個紙杯,你覺得能撐起什么?
2.師幼合作用紙杯撐起小朋友,達到活動高潮。
引導語:我要把他輕輕的抱起來放上去。小杯子,能有這么大的力量嗎?
3.邀請成人參與體驗。
提問:用9個紙杯,可以撐起一位大人嗎?
4.延伸拓展。
師:紙杯的力量可真大啊,它還能有哪些精彩的表現呢?請小朋友回去后大膽探索,下次我們一起來交流。
活動延伸:
園內延伸:在建構區(qū)投放紙杯、紙板,為幼兒提供繼續(xù)探索的平臺。
園外延伸:鼓勵幼兒利用家中材料挑戰(zhàn)紙杯承重的游戲,并用照片或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與同伴分享經驗。
活動總結
“紙杯力量大”比較符合課程游戲化的原則,通過科學探究游戲的暗示,引導幼兒大膽地、放松地進行活動?;顒又幸龑в變捍竽懙丶僭O,再通過實際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最終發(fā)現紙杯的數量與承重之間的關系,愿受紙杯的神奇“力量”。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都是在地面上進行的,為幼兒帶來更為舒適、放松的探索環(huán)境,而且教師引導幼兒自由分工合作,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集體識,也有利于幼兒注意力的集中。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26、大班科學《神奇的光》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在區(qū)域活動中,孩子們喜歡拿著手電筒玩,一會兒照亮,一會兒用手擋住光,甚至用積木擋住光,看不見光。但是他們對這些現象的產生不理解,也很有興趣很愿意通過實驗來探索一些光的奧秘,為了滿足幼兒的求知愿望,我設計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接觸光的穿透現象,知道光穿過不同的東西會變得不一樣。(僅限手電筒的光)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能大膽表達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并記錄下來。
3、體驗探索光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重點難點
光穿過不同的東西會變得不一樣。(僅限手電筒的光)
活動準備
1、課件
2、手電筒、白紙、毛巾、紙盤、積木、一次性碗、皺紋紙、電光紙、紅旗、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設置情景,引起幼兒對光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請來一個神秘的客人,但是這位客人有一個要求,要我們的教室變得黑黑的,它才出來,怎么辦呢?(幼兒:把燈關上、、、、、、)
師:教室變黑了,讓我們把客人請出來吧。(亮手電筒的光)
師;大家好,我是光博士,很高興來大大七班做客,你們歡迎我嗎?(幼:歡迎)
師:謝謝,那你們知道我是從哪來的嗎?(幼回答)
師:小朋友真聰明,(師用書把光遮住)
師:咦,光怎么不見了呢?(幼兒回答)
師:光能穿過嗎?(幼兒回答) 哦,光不能穿過,那光能穿過這個玻璃嗎?(幼兒回答)
師:到底能不能呢?我們來看看。
師:用玻璃遮住手電筒的光,光能穿過嗎?(幼兒回答)
師:剛才我們玩游戲,發(fā)現光不能穿過書,能穿過玻璃。你知道有哪些東西光不能穿過?(幼兒回答)還有哪些東西光能穿過?(幼兒回答)
師:你們動腦筋說了很多。
二、基礎部分
1、幼兒探索,哪些東西光不能穿過,哪些東西光能穿過,分組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師:今天,老師這里準備了好多實驗材料,有手電筒、白紙、毛巾、紙盤、積木、一次性碗、皺紋紙、電光紙、紅旗、雪花片,這里還有一張記錄紙,
通過實驗,如果光不能穿過紙,就在它下面的方框里用“×”記錄,如果光能穿過紙,就在它下面的方框里用“√”記錄。
師:現在要請你們取一張記錄紙開始實驗吧。
師巡回指導。
2、交流實驗結果,結果不一樣的再次實驗。
師:小朋友拿著你的實驗結果到前面來。誰來說說你的的實驗結果。
師:通過實驗,光不能穿過、、、、、、光能穿過、、、、、(師記錄幼兒結果)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有些東西光不能穿過,有些東西光能穿過,在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比如說我們的教室,你們說說太陽光是能穿透窗戶,還是能穿透墻壁照進來?
師:小朋友真聰明,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現象,大家以后還會發(fā)現更多 。
3、幼兒探索,光穿過不同的東西會變得不一樣
師:剛才小朋友實驗的時候,光穿過藍色電光紙,發(fā)生了有趣的變化,我們來看看。
師:光穿過藍色電光紙,我們看到了什么?(幼兒回答)
師:那光穿過一次性的碗、電光紙、皺紋紙、紅旗、雪花片,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請你們去做實驗,光穿過什么,你發(fā)現了什么?(幼兒回答)
小結:今天我們做了光的實驗,知道有些東西光不能穿過,有些東西光能穿過。并且光穿過不同的東西會變得不一樣 。
4、結合生活實踐,加深印象
師:我們剛才做實驗是手電筒發(fā)出的光,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光?請小朋友看一看光的圖片。
太陽光,螢火蟲,水母,恒星
師:它們都是自己本身發(fā)光,是一些自然光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一些人造光源,是科學家發(fā)明的,比如有點燃的蠟燭,發(fā)光的電燈,還有哪些呢?請小朋友說一說。
師:你們都動腦筋想了很多,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光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
師:我們看了光的圖片,請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沒有光會是什么樣子?(幼兒回答)
師:光照亮了我們的生活,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三、結束:游戲“追光”
我們的好朋友光博士請你們玩追光的游戲,用小朋友手電筒的光來追老師手電筒的光。
活動反思
我們班孩子活潑、好動、喜歡游戲、喜歡探索,因此,我設計了科學活動<<神奇的光>>,讓孩子們在游戲中產生對光的興趣。活動中我注意收集利用豐富多彩的材料,結合幼兒的實際經驗,調動幼兒多感官參與,鼓勵幼兒自由觀察、操作、發(fā)現、記錄與探究,充分展示了一個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動態(tài)活動過程,讓幼兒帶著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探究欲望。
我們共同實踐,共同研究,共同學習,將活動不斷深入下去,在活動中對光是否能穿過紙有爭議時,這是我沒有預設到的,在做記錄時能及時把它留下再來解決。
當時我急于解決問題,想讓小朋友盡快說出光能穿過紙,最后經過幾次實驗,小朋友才知道光能穿過紙。經過田園長的指點,讓我認識到應采取有效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讓小朋友來實驗,然后老師進行引導和示范,讓小朋友去比較、發(fā)現,才知道光能穿過紙?;顒又袘l(fā)揮記錄紙的作用,拓展幼兒的經驗,并寫上名字在科學活動區(qū)中展示。
事實證明,應追隨幼兒興趣,根據幼兒的發(fā)展需要。選擇有價值,有意義的點進行活動。這樣更有利于幼兒通過自己的發(fā)現主動構建相關的知識經驗。
在今后的活動中,還要取長補短,不斷的積累實踐經驗,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27、幼兒園大班科學《制作風向計》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
2.學習自制風向標,一步提高觀察天氣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吸管若干根、硬紙板若干張、大頭針若干個、有橡皮頭的鉛筆若干支。
活動過程:
1.問題導入。
(1)師:今天老師帶來一樣工具(風標),請你們猜一猜這種工具的作用是什么?
(2)幼兒自由猜想,并引導幼兒說出理由。
2.了解示風標的作用。
(1)師:請一位幼兒朝風標吹氣,觀察風標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再次變化方向吹氣,觀察風標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小結:風的大小和強弱就是是用風向計來測量的。風標就像一個信使,能告訴我們風來了,是從哪個方向吹來的。
1.制作風標。
(1)教師示范制作風標(見幼兒用書p25頁)
(2)幼兒制作風向計。
(3)幼兒手持自制的風標,自然走動、跑動觀察風的方向及風力大小。
活動延伸
請幼兒將自己制作的風標插放在窗口或室外的樹上,觀察風標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情況。并鼓勵幼兒在記錄天氣時,根據風標來記錄風向和風力大小。
28、大班《染色和褪色》科學教案
活動中引導幼兒主動參加科學小實驗,體驗與同伴共同探索的樂趣。感知體驗染色和褪色的現象,知道不同染色劑(洗滌劑)的染色(褪色)效果有差異。學習以自己的方式記錄實驗的結果。
設計意圖
5—6歲幼兒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礎上,逐漸能夠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識經驗,初步理解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發(fā)現一些淺顯的規(guī)律。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fā)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師要發(fā)現和保護幼兒對布條染色和褪色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實踐操作的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
活動目標
1.主動參加科學小實驗,體驗與同伴共同探索的樂趣。
2.感知體驗染色和褪色的現象,知道不同染色劑(洗滌劑)的染色(褪色)效果有差異。
3.學習以自己的方式記錄實驗的結果。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食物中含有天然色素,這些色素能夠染色。
難點:探索出哪些顏色容易褪色,哪些不容易褪色。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一定的染色和玩色經驗。
物質準備:紫甘藍、菠菜、橘子、水彩顏料、紅墨水、白布條、水碗、杯子、鑷子、洗衣粉、洗滌靈、酒精、清水、實驗記錄紙2份。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手絹,引出活動。
小朋友們知道手絹上的顏色是怎么染上去的嗎?我們今天來染布好不好?
2、教師出示食物及顏料,引發(fā)幼兒的興趣。
(1)出示實驗用的帶顏色的食物(紫甘藍、菠菜、橘子),它們能染布嗎?
教師把以上食物榨成汁,裝在杯子中,引導幼兒觀察其顏色。
(2)教師出示水彩、水粉及墨汁等有顏色的液體,引導幼兒猜想這些顏色能染色嗎?染色后,那組顏色容易清洗掉?
3、幼兒分組進行染色實驗,教師個別指導。
(1)請幼兒將白布條分別放進上述準備好的幾種帶有顏色的液體中,輕輕攪拌,然后靜置約10分鐘。
(2)在等待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做褪色的猜想,猜一猜那種顏色最容易褪色。
(3)用鑷子取出上述液體中浸泡的布條,觀察它們的染色效果,看一看它們與相應顏色水的深淺差異。
(4)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什么食物中含有天然色素能夠染色。
4、幼兒分組進行褪色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
(1)將染色的布條分別用清水漂洗,看看漂洗后的情況,做好記錄。
(2)如清水漂洗三次未完全褪色,課按如下順序加洗滌劑洗滌:
?、偃鱿匆路巯礈?②加洗滌靈洗滌;③用酒精浸泡后洗滌。做好洗滌效果記錄。
5、交流經驗,教師總結。
活動總結
我將此活動內容定位在科學領域教學活動,我的重點放在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發(fā)自內心地去探索、發(fā)現,感知白布條在顏料中染色和褪色的特點和不同,并將探索到的發(fā)現和結果,轉化為語言表達出來,與同伴一起分享。以“花手絹”的方式進入導入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也很快進入了課堂的氣氛,創(chuàng)造了一個孩子們比較愿意接受的活動氣氛,對接下來的科學探索過程有了一個比較好的開始。
在活動中教師重視孩子們自由探索的過程,教師不急于揭示答案,給予孩子們更大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發(fā)現,鼓勵孩子們敢于動手,在活動中盡量引導每一個孩子都能積極地去實踐操作,去感知實物,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
在活動前,我準備了很多材料,有自然材料:紫甘藍汁、菠菜汁、橘子汁,化學材料:墨汁、顏料、水彩。在染色中,我把實驗分為自然染劑染色和化學劑染色,在實驗中孩子們都能從實驗中發(fā)現布條染色的變化,在化學染劑中孩子們能很快發(fā)現布條的變化,通過實驗的記錄讓幼兒很好的總結實驗結果。在褪色實驗中孩子們通過幾種洗滌劑的實驗操作感知了那種洗滌劑褪色效果最好,最后通過活動讓孩子們大科學實驗聯系到我們的生活中,如果孩子們在畫畫中不小心把顏料掉到衣服上我們可以選擇什么樣的洗滌劑,吃東西時菜湯掉身上了我們用什么樣的洗滌劑。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29、大班《造紙橋》科學教案
活動中引導幼兒樂意用紙搭建橋面,體驗探索的樂趣。通過比較的方法感知同樣的紙做成不同的橋面,承重力也不同,能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并和同伴分享實驗結果。讓幼兒初步了解改變紙的形狀可以使紙的承重力發(fā)生變化。
設計意圖
紙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教師在幼兒園的區(qū)域環(huán)境中經常會投放紙質的材料,簡單的紙在幼兒手中會變化出很多的物品,幼兒也喜歡擺弄不同的紙。在本次活動的設計中,我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橋”作為探索對象,創(chuàng)設了有趣的情景,讓幼兒在活動中樂于動手動腦,不斷探索,大膽嘗試用紙搭建不同的橋面,從而發(fā)現改變紙的形狀能使紙的承重力發(fā)生變化的現象,并能運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探索的過程。
活動目標
1.樂意用紙搭建橋面,體驗探索的樂趣。
2.通過比較的方法感知同樣的紙做成不同的橋面,承重力也不同,能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并和同伴分享實驗結果。。
3.讓幼兒初步了解改變紙的形狀可以使紙的承重力發(fā)生變化。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紙的形狀可以使紙的承重力發(fā)生變化。
難點:用紙搭建不同形狀的橋面。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請家長帶幼兒參觀陽山大橋,了解橋的特點。
2.材料準備:
(1)A4打印紙、雪花片、積木。
(2)記錄表。
3.環(huán)境準備:關于橋的圖片PPT。有關波紋紙應用的PPT。
活動過程
(一)演示關于橋的PPT,鞏固幼兒對橋的認識。
提問:橋是什么樣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教師指著橋墩、橋面問: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小結:橋一般由橋墩和橋面組成。
(二)創(chuàng)設幫助紙國王要造一座橋的情景,引導幼兒探索搭建紙橋。(第一次探索)
1.創(chuàng)設情景:紙國王的新城堡蓋好了,真漂亮呀,有綠綠的草地,漂亮的房子,清清的河水……紙國王很想去城堡看看,但是,城堡的外面有一條小河,河上沒有橋,怎么過去呢?(做一座橋)
為了能去看看新城堡,紙國王決定建一座橋,但是必須是用紙做的橋。他想請小朋友們做建筑師,幫助他用一張紙造一座堅固的紙橋。小朋友們愿意幫助他嗎?
2.幼兒根據情景要求利用材料自由探索,并做記錄。
教師:紙國王為你們準備好了一張紙寶寶,你們能把這一張紙變形,讓他變成一座可以讓國王站上去的紙橋嗎?
要求:用兩塊積木做橋墩,用紙來做橋面,一片雪花片是紙國王。
3.請做好紙橋的幼兒將紙橋展示在桌子上。
提問:你成功了嗎?你是怎樣做的?
(三)利用“橋面選拔賽”游戲,讓幼兒進行第三次探索,加深幼兒對改變紙的形狀使紙的承重力發(fā)生變化的認識。
1.情景:國王覺得小朋友都很棒,但是他不知道要用誰造的橋好。他決定舉行一個“橋面選拔賽”,讓大家比一比,看看誰做的紙橋能夠放的雪花片最多。最多的就請他來搭建紙王國的橋。
2.教師提出要求:請幼兒把紙橋變一變,想一想怎樣才能在橋面上放更多的雪花片呢?
3.幼兒自由探索,并記錄。
4.橋面選拔賽:請幼兒把自己搭建的橋進行展示,比一比誰的橋最牢固。
(四)在幼兒已經了解把紙變形的基礎上,拓展幼兒思維。
1.情景:小朋友幫國王造了一座堅固的紙橋,國王可高興了,可是他說波浪形的紙橋不好走,走起來很難受,還想請聰明的小朋友幫幫她,讓波浪形的橋面可以平整一點,好走一點。你們誰想到好辦法呢?
2.鼓勵幼兒大膽設想,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3.師:瞧,現在紙國王可以舒舒服服地過橋,去看他的城堡了。
(五)拓展經驗,產生繼續(xù)探究的興趣。
(1)請幼兒討論思考:生活中哪里會用到波浪紙呢?
(2)組織幼兒觀看有關波浪紙在生活中的運用的PPT,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
(3)請下朋友回到課室去再找一找,還有什么是用到波浪紙的呢?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30、大班韻律《胡巴奇遇記》教案
挑戰(zhàn)3新妖王出現了,快速躲藏,并觀察大胡巴怎樣趕走新妖王
挑戰(zhàn)2倆倆一組念兒歌合樂游戲+交換朋友
挑戰(zhàn)1倆倆一組念兒歌合樂游戲
音樂坐在椅子上做動作(2遍)
動作觀察真假胡巴相遇后的動作
故事
游戲玩法
玩法預令口決:
“我要和你比力氣”、“變成野獸嚇走你”、“施魔法跟我跳舞吧”“想辦法呀想辦法”、“ xiongxiong xiong抱一下吧”。
動作建議:
在倆倆一組小朋友面對面游戲時,前奏一開始三個八拍:第一個八拍:預令“我要和你比力氣”
第二個八拍:“(出同邊一只手)、(出同邊一只手)”五指交又合并;第三個八拍:“我的力氣比你大”雙手交替推拉;接下來后面都是做一樣的動作(面對面做動作,雙方不能有身體接觸);
最后一個動作“xiongxiong xiong抱一下吧”(雙方身體可以接觸)
活動目標
1.熟悉《舞底線》A段樂曲,能協調地合樂舞蹈,并隨著游戲情節(jié)做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2.嘗試交換朋友進行念兒歌合樂游戲,體驗與不同朋友游戲“嚇走對方”怪異表情的樂趣。
3.能積極參與律動游戲,遵守游戲規(guī)則,培養(yǎng)自我保護意識,遇到危險能快速躲藏,并安靜觀察大胡巴是如何趕走新妖王的,預知第二課時內容。
4.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著節(jié)奏律動。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jié),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準備:活動室。
2.材料準備:音樂(舞底線)、新妖王頭飾。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教師隨樂律動,初步感受律動的音樂。
教師:“妖界大亂,新妖王打敗了老妖王,還要提拿小妖王一一胡巴,胡巴在逃命的路上中遇見了和它一樣的小妖王,他們?yōu)榱俗C明自己才是真正的胡巴,于是,他們展開了實力的較量…
2.教師引導幼兒理順整個故事情景,并念兒歌匹配動作。
教師:胡巴在逃命的路上中遇見了和它一樣的小妖王,他們?yōu)榱俗C明自己オ是真正的胡巴是怎么較量的?
3.念兒歌聽音樂匹配動作,提練“比カ氣”、“變三種遇野獸的動作。
4.T1-S1,念兒歌合樂示范,引導幼兒會倆倆一組念兒歌合樂游戲。
(1)T1-S1,念兒歌合樂示范。
(2)倆兩一組念兒歌合樂游戲
教師:你們想不想也來試試?
5、s眾一S眾交換朋友念兒歌合樂游戲
6、S眾-S眾再次交換新朋友念兒歌合樂游戲,新妖王的出現,小胡巴快速回家躲好,并觀察大胡巴是怎么趕走新妖王的。
教師:現在我要帶你們去另外一個山頭玩游戲,可能會碰到新妖王,如果新妖王來了,小胡巴們趕緊找個地方躲起來,千萬不要發(fā)出聲音,看看我是怎么對付他的。
7.預知第二課時學習內容?;顒咏Y束。
教師:新妖王被我趕走了,我們終于可以回家略!如果下次我們出來玩再一次遇到了新妖王,你們可以幫我一起趕走他嗎?
31、大班科學活動《探索人體》教案
本活動通過幼兒了解自己,培養(yǎng)自我保護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它與幼兒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是幼兒很熟悉的人體器官之一,對皮膚的探索,符合幼兒直覺行動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特點,可見、可聞、可觸摸、可操作。
活動目標
1、萌發(fā)探索人體的興趣。
2、在觀察和操作中,初步了解皮膚的構造和功能,提高觀察能力和觸覺感受力。
3、知道要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并使皮膚不受到損傷。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 幼兒已認識過人體的某些器官
2 操作材料:冷水、熱水、夾子、羽毛、石子、玻璃球、絨毛玩具、木塊、放大鏡、印泥、白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1 幼兒互相找身上的皮膚,知道皮膚的重要性。
1)小朋友,你們覺得人體中什么器官最重要?
注:在幼兒已認識了人體一些器官的基礎上,我請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人體哪種器官最重要?其目的在于復習以前學過的有關人體器官的知識,同時也促使幼兒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促進幼兒的思維活動。
2)請小朋友互相找一找身上哪些地方有皮膚。(幼兒觀察議論,得出人的身體上每個地方都有皮膚。)
注:好奇心是幼兒學習的內驅力和學習獲得成功的先決條件。在幼兒看來,這是很好玩、有趣的一件事,它喚起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正是在這種好奇心的驅使下,使幼兒能專心致志地去尋找、去觀察。
3)皮膚是我們人體最大的器官,那我們如果沒有皮膚會怎么樣?
注:如果我們沒有皮膚會怎么樣?孩子們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力。有的說:沒有皮膚,血都流出來了;有的說;沒有皮膚,我們會死的;有的說:沒有皮膚,人會變得很難看……他們善于思考、積極表達,這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是非常難得的。
小結:皮膚就象我們的外衣一樣,人身上不能沒有它。
2 通過觀察和操作,了解皮膚的構造和功能。
1)請小朋友去玩一玩桌上的材料,互相說說發(fā)現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
材料安排
第一組 冷水、熱水 第二組 夾子、羽毛
第三組 石子、玻璃球 第四組 絨毛玩具、木塊
第五組 放大鏡、印泥、白紙 第六組 記號筆
注:操作物體、觸摸是兒童獲取科學經驗、形成和運用科學概念的源泉,也就是說只能通過他自己的探索、操作物體、感知來建構物質世界的觀念,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多種多樣的材料,使每個幼兒有多次接觸材料的可能性。在這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得積極、主動、輕松而無拘束,他們用各自不同的方法去發(fā)現、去感受,用自己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與同伴交流。
2)請小朋友說一說發(fā)現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
注:孩子們的回答是這樣的:一只臉盆里的水是冷的,一只臉盆里的水是熱的;夾子夾在手上很疼,羽毛碰在手心上癢癢的;石子是粗粗的,玻璃球是滑滑的;玩具是軟軟的,木塊是硬硬的;用放大鏡可以看見手上有毛孔、汗毛,手上還有指紋和手紋;用記號筆畫一條線在手上,把皮膚拉緊,線條就變長了……從孩子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通過觀察、操作、與材料的充分作用,已經在感知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建構了有關皮膚的構造與功能,它是靠幼兒自己去理解的。幼兒得到了樂趣,活躍了思維,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小結:皮膚上有細細的毛孔和絨絨的汗毛,熱了,毛孔能幫助身體排汗、散熱;冷了,毛孔就縮小,不讓冷空氣進入體內。手上有指紋和手紋,而且每個人的指紋和手紋是不一樣的;它還能感覺出冷、熱、痛、癢,感覺出物體的軟硬、光滑和粗糙;皮膚還具有彈性。
3)小朋友去玩一玩剛才沒玩過的材料。
注:設計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能力較差的幼兒能夠去操作盡可能多的材料,發(fā)現、感受剛才未知的經驗。而能力較強的幼兒則可更深入地進行觀察、探索、思考,尋求多種方法。
3 討論如何保護自己的皮膚。
啟發(fā)幼兒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討論:要勤洗澡、洗臉、洗頭、換衣,防止尖利的器具損傷皮膚,傷了要及時擦藥,要加強鍛煉,使皮膚更健康。
注:在已經認識了皮膚的構造和功能的基礎上,我很自然的把問題引到了自我保護上。在這里,我并沒有運用傳統的說教法,而是通過幼兒與同伴之間、幼兒與老師之間的討論來獲取知識。教師的主導性與幼兒的主體性處理得恰到好處。
4 游戲:對與錯
請小朋友仔細聽,如果我說得話是對的,就舉起手中的紅卡,如果是錯的,就舉起手中的綠卡。
1)蔬菜和水果使我們的皮膚變得不健康。 (錯)
2)喝水對皮膚有好處。 (對)
3)皮膚被劃破了,就再也不會好了。 (錯)
4)小朋友用了化妝品能使皮膚變得更漂亮。 (錯)
5)最薄的皮膚是嘴唇,最厚的皮膚是指甲。 (對)
注: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說是活動達到了高潮,運用孩子樂于接受的形式——游戲,來增加、加深對皮膚的認識,顯然是成功的,它抓住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使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知識,起到了擴展、補充的作用。
32、大班科學《水果和干果》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果實的多樣性,了解水果和干果的主要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學習區(qū)分干果與水果的不同及對人類的作用。
3.知道水果和干果營養(yǎng)豐富,喜歡吃水果和干果。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不同的水果和干果、小籃子、小箱子
活動過程:
1.猜猜是什么
(1)出示小箱子,請幼兒戴上眼罩摸一摸,箱子里藏了什么?(橘子和核桃)說說橘子和核桃哪個是水果,哪個是干果?
2.了解干果與水果的主要特征。
(1)出示干果與水果分類果實,請幼兒用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等方法,了解干果和水果的特征。
(2)請幼兒說說干果和水果的不同之處。
小結:干果外面比較堅硬。干果和水果都是果實,都能吃,都有豐富的營養(yǎng)。
2.分類游戲
(1)請幼兒組成小組對果實進行分類,同一類的裝在一個籃子里。
教師啟發(fā)幼兒使用多種方法進行分類。
(2)請幼兒分享自己的分類方法。師幼共同歸納分類方法:按形狀、顏色、大小、生長地方、氣味、味道、軟硬、吃法等分類。
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干果與水果,了解它們的特別作用,如梨糖膏治咳喘病,葡萄可以釀酒等。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我根據我們班的實際水平與接受能力,在活動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采取相互尊重,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的方式。運用觀察和操作,利用多種感官(讓幼兒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看一看)進行探索實際操作,讓幼兒知道水果與干果的特點(水果顏色鮮艷、果皮薄、果肉厚、水分多、味道酸酸的甜甜的;干果顏色不鮮艷、果皮硬、果肉干、水分少、味道香香的)及他們的不同之處;運用游戲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鞏固對水果與干果的認識、分類。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運用提問、討論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由于本次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對吃也感興趣,在活動中幼兒積極地參與,活動氣氛活躍,更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
33、大班《調皮的風》科學教案
活動中讓幼兒感受風速,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能力,了解風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風對人們的利與弊。激發(fā)幼兒對風的好奇心,并喜歡探索風的秘密。
設計意圖
我們都知道風是看不見的,它相對抽象但又能感覺得到的,而《綱要》中指出,幼兒科學活動重在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現象產生興趣和探索的欲望。因此,在《調皮的風》這節(jié)科學活動課中,我將激發(fā)幼兒對風的好奇心,并喜歡探索風的秘密,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能力作為本活動的重點。于是就設計了這次科學活動《調皮的風》。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風速,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能力。
2.讓幼兒了解風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風對人們的利與弊。
3.激發(fā)幼兒對風的好奇心,并喜歡探索風的秘密。
重點難點
1.嘗試感知風的存在和風速。
2.了解風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旗、報紙、扇子、桌布、塑料袋、帽子、空牛奶盒、絲巾、一次性紙碟、羽毛若干根;彩旗一條;抽紙一包;墊子若干張;《調皮的風》課件PPT一份。
2.經驗準備:已經知道空氣的存在;活動前在戶外感受風。
活動過程
一、談論與發(fā)現風
(一)談話引導
1.提問: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東西,看看,這是什么呀?
(二)引導幼兒感知風的存在。
教師:我們來和小旗子做個游戲,請小朋友們不碰小旗子但又能用我們身體的某個部位來讓小旗子飄動起來。
(三)小結:我們用身體的某個部位動一動就會帶動空氣的流動,形成風,風就會讓小旗子飄動起來。
二、發(fā)現和探索風的秘密
(一)自由探索發(fā)現
教師:那老師還為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的材料,請你們都用每一樣材料來讓小旗飄動起來。
(二)集體檢驗
1.教師:你選擇的是什么東西?
2.教師:它是否可以讓小旗飄動起來?(幼兒演示)
(三)彩旗飄飄
1.教師:請小朋友們用每一樣材料讓彩旗飄動起來!
2.幼兒自由探索
3.小結:原來,我們生活中許多東西只要動一動都可以造出風。
三、制造風
(一)風速
1.教師:請小朋友們利用墊子制造出不一樣的風速(大風和微風)。
2.小結:
(1)造出大風:要用很大的力氣,手抖動的速度要快快的。
(2)造出小風:要用很小的力氣,手抖動的速度要慢慢的;
(二)游戲
1.教師:請小朋友們用不一樣的風速讓紙巾飄動。
2.幼兒自由探索。
3.小結:用微風的時候紙巾慢慢的輕輕的飄走了;用大風的時候紙巾到處飄。
四、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觀看《調皮的風》PPT課件)
教師:風的本領很大,也很調皮,在夏天,調皮的風可以帶給我們涼爽,在冬天,會讓我們覺得很寒冷;調皮的風還可以可以讓我們的風箏飛到天上去;它還可以幫助蒲公英傳播種子;也可以幫助我們吹干衣服,調皮的風還可以發(fā)電呢。但是,當風發(fā)怒的時候,它會帶來可怕的龍卷風和臺風,龍卷風和臺風會引發(fā)風暴潮,這些風暴潮會把我們的樹木、房子全都摧毀,嚴重的還會造成人員傷亡,讓我們失去紙巾的親人;發(fā)怒的風還會帶來可怕的沙塵暴,使空氣質量嚴重惡化,污染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
五、活動延伸
教師:小朋友們是喜歡和調皮的風做好朋友還是喜歡和發(fā)怒的風做朋友呢?我們都喜歡和調皮的風做好朋友,因為調皮的風會帶給我們許多歡樂和幫助,所以我們都喜歡和調皮的風做朋友,那現在讓我們拿著羽毛到外面去與調皮的風一起玩耍吧!
活動總結
風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的一種自然現象,它相對抽象但又能感覺得到。雖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我設計這節(jié)科學活動就是為了讓幼兒去發(fā)現風,探索風和感受風并了解關于風這一自然現象對我們人類生活的影響。只有讓幼兒親自感受到風的存在,才可以體會到單憑口說理解不了的知識?!芭d趣是幼兒的老師”,那怎樣可以使幼兒感受到風呢?于是我想到了借助輔助材料,因此我為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小旗子、塑料袋、空絲巾、一次性紙碟、羽毛等,還利用了信息技術讓孩子觀看有關風的PPT課件來更進一步了解風,把它"變"得與幼兒生活更近一些,加上一些歡快的、狂怒的背景音效,孩子仿佛舍身處境一般感受到了風帶給我們的不同感受。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完整教案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收藏!
34、大班《摘葫蘆》科學教案
設計意圖
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也是個收獲的季節(jié),為了讓幼兒體驗勞動的成果和收獲的快樂,組織了幼兒集體采摘葫蘆實踐體驗活動,分享收獲的喜悅。
活動目標
1.能夠在實踐中探索出摘葫蘆的方法
2.體驗與同伴一起摘葫蘆的快樂,感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大膽嘗試使用不同方法摘葫蘆。
活動難點: 遇到問題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活動前幼兒做過摘葫蘆的計劃。
物質準備:相機、幼兒搜集的各種采摘葫蘆的工具、剪刀、安全刀、梯子、平衡木、墊子、籃子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發(fā)出摘葫蘆的提議
2.請幼兒說說想用什么方法摘葫蘆。
教師:孩子們,我們觀察過幼兒園的葫蘆,葫蘆長大了小朋友們都想把它摘下來。我們也一起討論了摘葫蘆的方法,有的小朋友說可以用剪子,可以用刀,還有的小朋友說我不用工具也可以摘葫蘆,到底哪一種工具最好用呢?哪一種方法能把葫蘆摘下來呢?咱們一起到院子里去試一試就知道啦!
二、了解摘葫蘆時的安全
1.請幼兒說一說摘葫蘆時應該注意的安全。
2.教師幫助幼兒梳理安全提示:在摘葫蘆時要小心,不亂跑,使用工具時更要小心,千萬不能弄傷自己或其他小朋友。
三、幼兒嘗試摘葫蘆
1.觀看曹爺爺摘葫蘆示范,掌握正確摘葫蘆的方。
重點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周爺爺如何摘葫蘆,才把葫蘆的“龍頭”留住
2.幼兒自愿分組進行采摘葫蘆。
3.幼兒根據自己制定的計劃摘葫蘆。(提示摘葫蘆時要注意安全)
(1)夠不到較高處的葫蘆怎么辦?
預設:幼兒自己踮腳、跳一跳、向下拉樹枝等。
措施:引導幼兒尋找身邊可以利用的工具。
(2)更高的葫蘆夠不到怎么辦?
預設:搭一張桌子已經無法夠到更高處的柿子了。
措施:引導幼兒想能幫助自己長得更高的方法。如在桌子上在搭一張桌子。
預設:搭桌子怎樣才是安全的。
措施:引導幼兒想怎樣是穩(wěn)當的,在兩個桌子上面在搭一張桌子(多注意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4.幼兒收拾整理場地,把摘的葫蘆放進籃子里,邊數一數自己的組摘了多少個葫蘆
四、分享環(huán)節(jié)
集體進行討論 觀看照片,根據照片一起說一說什么工具摘葫蘆最好用?你為什么摘大的葫蘆?誰想出了登高摘葫蘆的好方法等。
活動總結
反思:
(一)亮點
教師能夠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fā)點開展活動,因此孩子們的積極性一直很高?;顒忧昂秃⒆觽円黄鹩懻摿苏J要用的工具,教師對他們的想法給予肯定,對幼兒說出的不適合的工具時也沒有否定,希望他們在活動中通過親身體驗從而發(fā)現工具的不適宜?;顒舆^程中,教師相信幼兒一定行,于是鼓勵幼兒用各種方法摘葫蘆,幼兒在夠不到較高的葫蘆時,教師仍注重引導、鼓勵、支持他們遇到困難和問題要動腦筋想辦法,孩子們能夠主動地找身邊的工具,搬不動時還會主動請朋友們幫忙?;顒咏Y束時孩子們很自然的一起分享著摘葫蘆中的趣事,整個過程中幼兒是那么自主、自信,獲得了摘葫蘆的成功與快樂。
(二)不足
在活動中個別孩子有亂跑的想象。
(三)改進措施
加強室外活動時的安全教育。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35、大班《下落的秘密》科學教案
設計意圖
自然科學屬性相比與其他各領域活動而言,更加強調幼兒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冬天來了,我們在戶外活動中,幼兒最喜歡把落葉拋灑這玩,樂此不疲,他們對落葉下落的現象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谟變簩ξ矬w下落的探究和思考,我感受到了他們對“下落”這一現象興趣濃厚,于是設計了《下落的秘密》這一科學探索活動,讓孩子們發(fā)現各種物體下落現象的不同之處。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物體下落現象的興趣,感知物體下落時的不同特點;
2、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和表達觀察結果,了解不同物體下落方式不一樣,速度也不一樣。
3、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改變同一物體下落的現象。
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和表達觀察結果,了解不同物體落方式不一樣,速度也不一樣。
難點: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改變同一物體下落的現象。
活動準備
1、第一次操作所需的材料:絲帶、泡沫網、紙杯、桌面玩具、塑料袋、手工紙、木夾子、樹葉、羽毛、氣球、毛巾、廢棄的飲料瓶、乒乓球等,數量之和多于幼兒人數。
2、第二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上,每人增加一份記錄紙和筆。
3、第三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樣大小、顏色的手工紙幼兒人手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演示導入,激發(fā)興趣。
1、出示樹葉,并演示樹葉下落時的樣子,激發(fā)幼兒觀察、探索的興趣。
2、師:今天蘇老師帶來了很多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請大家去試一試,觀察它們下落時的樣子。
二、幼兒探索、感知物體下落時的不同現象。
(一)幼兒自主觀察、探索物體下落時的樣子,教師巡回觀察、了解幼兒的發(fā)現。
(二)通過提問,啟發(fā)幼兒表述自己的觀察結果。
1、師:小朋友們,通過剛剛的觀察,物體在下落時你有什么發(fā)現?
2、幼兒表述自己的發(fā)現。
3、師小結:原來小朋友發(fā)現不同的材料它下落的方式不一樣。
三、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和表達觀察結果,了解同一高度、同一時間,不同的物體下落的方式不一樣,速度也不一樣。
1、師:剛剛我們觀察了一種材料它是怎樣下落的,現在我們用兩種材料進行比較和觀察,每個小朋友選擇兩種材料,同一高度,同一時間放開,請你觀察這兩種材料下落的方式和速度有什么不一樣?并把自己的觀察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把你的發(fā)現用符號或者是線條表示出來,然后我們再來分享。
2、幼兒自主探索并記錄,教師適時引導。
3、張貼和分享記錄表
師: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用的是哪兩種材料,你有什么發(fā)現。
師小結:剛剛小朋友們通過自己的觀察,發(fā)現同一高度、同一時間,不同的物體下落的方式不一樣,速度也不一樣。
四、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改變同一物體下落的現象。
1、師:請小朋友用同樣的手工紙使它下落的方式不一樣。
2、幼兒自主嘗試讓同樣的紙發(fā)生不同的下落方式。
3、交流:你用哪些方法讓你的手工紙下落的方式不一樣。
4、師:同樣的材料,我們在改變了它的形狀以后,在下落時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原來物體的下落也和它的(形狀有關)。
五、延伸活動: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下落的有趣的現象,我們一起來欣賞視頻吧!小朋友視頻里這些下落的方式很奇妙吧?今天我們也發(fā)現了很多有關下落的秘密,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下落的秘密,我們接著再去發(fā)現吧!
活動總結
在一次操作活動中,我沒有過多的要求幼兒,只是給幼兒提供了一個比較自由和寬松的探索環(huán)境,這樣有利于幼兒自由嘗試,在初次嘗試之后,幼兒發(fā)現物體從空中下落時的速度有的快有的慢,有的轉著圈,有的左飄右飄的方式下落。第二次操作讓幼兒選擇兩種物體同高度觀察比較下落的方式和速度,并記錄,孩子們的記錄和分享表達也是非常豐富的。第三次通過操作同樣的物體,我們將形狀進行改變,小朋友發(fā)現到了物體的下落還和它的形狀有關。在整個活動中,我把發(fā)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分享表達,創(chuàng)造思維放到了首位。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主體作用?;顒友由旄A了幼兒的求知欲,給幼兒提供了繼續(xù)探索的方向。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完整教案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收藏!
36、大班《臟水變清》科學教案
在活動中讓幼兒初步了解污水的凈化材料和過程,探索多種多層過濾的方法,敢于大膽嘗試,勇于表達實驗的過程,并能對比和記錄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
(1)基于月主題;本月主題為“古老的民間藝術和玩具”,結合本月主題內容,我們科學組的成員選擇了適合主題的活動《臟水變清》,讓孩子初步了解和認識過濾的原理以及可以過濾的材料。
(2)指南科學領域目標;在指南科學領域目標1指出,幼兒親近自然,喜歡探究,目標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結合這兩個目標,我們制定了目標1:初步了解污水的凈化材料和過程,探索多層過濾的方法。2、敢于大膽嘗試并能對比實驗結果,勇于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實驗的過程。
(3)幼兒年齡的特點;基于是大班的幼兒,因此我們小組成員考慮到大班幼兒必須要用合作分享的能力,因此設定了目標3:萌發(fā)幼兒養(yǎng)成保護水資源和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并能在實驗中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實驗。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污水的凈化材料和過程,探索多種多層過濾的方法。
2、敢于大膽嘗試,勇于表達實驗的過程,并能對比和記錄實驗結果。
重點難點
1、科學猜想的重要性
2、單人獨立操作的必要性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前期調查過濾的材料
2、毛巾、碳、石頭、飲料瓶、盆、紙杯、臟水若干、記錄單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
1、師:前些天,孩子們已經調查了我們身邊過濾水的材料,你們都搜集到了哪些呢?
幼兒分享
師:水有什么用?我們生活中離得開水嗎?
二、了解水體污染的情況。
1、老師播放水被污染的圖片
水為什么會這么臟?看了這么臟的水你有什么感覺?
三、嘗試凈化水。
1、瞧!這就是從河里打來的水,多臟啊!你有辦法能讓臟水變干凈嗎?
2、教師介紹桌上物品及記錄單,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并記錄。
師:今天老師為孩子們準備了三種材料,它們分別是:毛巾、炭、石頭,你們覺得這三種材料哪一種過濾的水是最清的?
幼兒大膽猜想并記錄。
教師講述操作要求
每人都有的材料為一個操作盤,一個瓶子、一杯臟水、毛巾、炭和石頭是自己選擇其中的一種。
每次實驗只做一次,實驗完之后對比你和同學的實驗結果,并記錄你看到的最清的材料,并打勾。
第一次實驗結束后將操作材料歸回原位。
4、第一次實驗、幼兒分享操作結果:
?、傥野咽^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進去,水很快就流進瓶子里了。石頭上有些臟東西,但水還是臟的。
?、谖野烟糠旁诳掌靠谏?,把臟水倒在炭上,水慢慢地流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比之前的要干凈一點。
?、畚野衙矸旁诳掌靠谏?,把臟水倒進去,毛巾變臟了,水變干凈了一點。
4、教師小結:
?、偈^表面很光滑,臟水一下子都流過去了。
?、谔可系目障侗容^小,有吸附的功能,能把臟東西抓住,水就變得干凈一點。
③毛巾上有許多毛毛,就像很多的小手,能把水里的臟東西粘住,所以水就變得干凈了。
5、引導幼兒第二次操作:用更多的材料,多次來回過濾瓶子里的水,試一試水有什么變化。
6、幼兒分享實驗結果:
7、教師小結:
毛巾里的毛毛一遍一遍的把臟水里臟東西粘住,沒有臟東西的水就變得越來越干凈、清澈了。
四、結束部分。
師:我們人類很需要水,缺少水的人會很難受,嚴重的還會暈倒,甚至死亡。水是我們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我們要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活動總結
1、對科學領域目標及科學探究過程認識不夠,在開展活動之前沒有深度閱讀和理解指南中科學領域的相關知識點,導致每次在調整材料時只是想當然,我們覺得可能這樣效果更好,結果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并且沒有猜測環(huán)節(jié)的科學活動是不完整的。
2、對科學語言的挖掘不夠,教師對科學的相關知識沒有提前做好功課,沒有對幼兒進行科學詞語的滲透和解釋,在活動中也沒有多次提到。
3、對科學探究的誤解很深,我們一度關注的是實驗結果的差異,而忽視了孩子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的哇時刻,孩子在探究中的思維碰撞,老師的追問能力不足。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37、大班科學《鏡子真奇妙》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了解平面鏡的特性,并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2、有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操作能力。
3、對鏡子感興趣,有探究的欲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平面鏡動物玩具音樂,各種透鏡、面鏡。
活動過程:
一、照鏡子,了解鏡子的特性。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玩一個照鏡子的游戲。
2、請你找好朋友玩一玩照鏡子的游戲。
3、小結交流:你發(fā)現了什么二、了解鏡子的特征及用途。
1、師:今天老師的口袋里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么?
2、摸上去感覺怎么樣?(滑滑的)你覺得那是什么東西?
3、(出示鏡子)這是什么呀?
4、它可以用來干什么?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鏡子?
5、你還見過哪些不一樣的鏡子?(凹面鏡、凸面鏡等)三、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鏡子。
師:我們小朋友真能干,說出了那么多的鏡子,那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東西也可以當作鏡子?(討論)四、鏡子反光實驗。
1、幼兒分組探索。
2、小結。
五、游戲:小動物照鏡子。
1、第一次操作,發(fā)現動物數量的變化。
2、第二次操作,發(fā)現如何變化。
3、第三次操作,把兩面鏡子豎直面對面放,進行探索。
六、拓展經驗。
1、平面鏡真奇妙,我們發(fā)現了好多平面鏡的秘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奇妙的鏡子,你知道有哪些?
2、這些鏡子也藏著許多秘密,我們在分區(qū)活動的時候再玩一玩,發(fā)現它們的秘密。
活動延伸。
1、區(qū)活動時,繼續(xù)探索平面鏡的其他特性。
2、在區(qū)域中引導幼兒探索發(fā)現其他鏡子的特性。
活動反思:
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赡苁且驗殓R子是我們的生活用品,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鏡子,每個人都照過鏡子,認識鏡子。孩子們雖然認識鏡子,喜歡照鏡子,但對鏡子的了解還不是很多,而且鏡子的世界真的很奇妙,而且鏡子的種類繁多,用途也廣泛,孩子們能通過這一科學活動了解很多科學知識。 探索學習是幫助幼兒形成直接經驗的有效方式。幼兒在活動中帶著問題和已有經驗自主操作材料、親身感受與直接體驗、發(fā)現并自己得出結論,形成對事物的感性認識,這種學習方式對幼兒科學教育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激發(fā)幼兒這種自主學習的興趣,敢于讓幼兒發(fā)表意見,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本次活動的前期試教中,在了解鏡子在生活中的應用的環(huán)節(jié),我總怕幼兒說不到位,總是急于要求幼兒按照我的思路走而妨礙了幼兒的思考,活動中就缺乏了幼兒自主探究的氛圍。經過眾多老師的指出后,我認識到了這一點,教師在活動中應適當的引導幼兒,要幫助幼兒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激發(fā)幼兒大膽表達,才能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形成很好的科學探索氛圍。 總之,科學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在活動前的精心準備,只要教師充分考慮到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怎樣引導幼兒,活動就會成功一半。
38、大班科學《可愛的洋蔥頭》教案
活動目標
1、認識洋蔥頭的外形特征。
2、初步了解洋蔥頭的營養(yǎng)價值,教育幼兒養(yǎng)成不挑食的習慣。
3、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番茄、黃瓜、生菜、莧菜、茄子、洋蔥頭食物若。
2、PPT課件。
3、挖洋蔥的視頻一段。
活動過程
一、開始活動
1、教師:今天天氣真好,孩子們,跟著我一起去買菜吧!
(播放音樂,師和孩子一起去買菜。)
2、教師:哇!這里有這么多蔬菜,請你挑一個你最喜歡的蔬菜。
3、教師:誰來和大家介紹一下你買的是什么蔬菜?為什么買這個蔬菜呢?(幼兒回答)
二、認識洋蔥頭的外形特征
1、觀看挖洋蔥的一段視頻。
2、教師:瞧,這就是我們挖來的洋蔥,它是什么樣子的?你看到了什么?
小結:原來洋蔥是由根、莖、葉、花四個部分組成的。
3、鞏固認識洋蔥的各部分。
4、師:你知道我們應該吃洋蔥的哪一部分嗎?(莖)
“對了,我們吃的就是洋蔥的莖,一般我們都叫它洋蔥頭?!?/p>
5、請你看一看、捏一捏、聞一聞,你發(fā)現了什么?
小結:洋蔥頭是
扁圓形的,外面包著一層紫紅色的皮,捏起來硬硬的,聞起來有一種奇怪的味道。
6、剝一剝洋蔥頭,它有什么變化?切開來它又是什么樣的?
小結:洋蔥頭剝開來顏色變淡了,氣味濃了,摸起來很光滑,切開來里面是白的,洋蔥頭是一層一層的。
三、初步了解洋蔥頭的營養(yǎng)價值,教育幼兒不挑食
1、教師:你吃過洋蔥頭嗎?
(帶幼兒欣賞用洋蔥頭做成菜的圖片,簡單介紹洋蔥頭的吃法)
2、總結:洋蔥頭雖然有著特殊的味道,但是它的營養(yǎng)可豐富了,它可以幫我們身體里的細菌都給殺死,
還可以幫我們把吃進去的東西很快地消化吸收掉,它最大的本領是可以幫助我們小朋友預防感冒呢!
3、教師:還有這樣一些蔬菜,他們和洋蔥頭一樣有著特殊的氣味或味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
這些有著特殊氣味或味道的蔬菜,它們都有著豐富的營養(yǎng),所以我們要不怕異味,愿意吃這些蔬菜。
四、結束活動
小朋友帶著你們剝好的洋蔥頭和這些蔬菜,我們一起去送給食堂里的爺爺,讓他燒給我們吃吧!
39、小班安全教案《兔寶寶遇險記》反思
活動目標:
了解行人在馬路上應該遵守的一些交通規(guī)則,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有與成人一起外出的經驗。
2、有關模擬游戲的情景創(chuàng)設。
3、課件《看望兔奶奶》。
活動過程:
1、邊觀看課件(一)邊討論。
(1)兔奶奶生病了,兔媽媽帶兔寶寶去看望她。半路上,兔媽媽到水果店給奶奶買水果,兔寶寶就跑到了馬路上。她看到花叢中有一只漂亮的蝴蝶,就去捉蝴蝶玩。蝴蝶飛到了馬路中央,兔寶寶就一路追過去,差點被車撞上。
(2)為什么兔寶寶差點被車撞到?
(3)教師歸納:兔寶寶離開媽媽在馬路上玩耍,差點被車撞上。這樣太危險了,不管什么情況我們都不能在馬路上玩。
2、邊觀看課件(二)邊討論。
(1)兔媽媽和兔寶寶繼續(xù)往前走。奶奶家就在馬路對面,兔寶寶興奮地想沖過馬路見奶奶,可是被兔媽媽一把拉住了。
(2)兔媽媽為什么要拉住兔寶寶?過馬路應該走哪里?
(3)教師歸納: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4)十字路口有斑馬線,行人是不是什么時候都可以走呢?什么時候可以走?
(5)教師歸納:過十字路口要看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
(6)兔媽媽和兔寶寶走到斑馬線前,等綠燈亮時再穿過馬路去奶奶家。
3、小結:兔寶寶在路上遇到了一些危險,你們知道怎樣才能避免那樣的危險嗎?(幼兒回答后,教師用自編兒歌進行歸納:小朋友,要牢記,走路要走人行道,路上玩耍不可以。過馬路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確保安全是第一。)
4、在情景模擬游戲"去春游"中或到馬路上去實地體驗。
(1)帶領幼兒一邊走一邊根據場景提問,鞏固對交通規(guī)則的認識。
場景一:人行道和車行道師:前面有兩種道路,行人應該走哪一種路?(人行道。)師:行人應該注意什么?(靠右邊走,不能邊走邊玩,特別是不能到車行道上玩。)場景二:十字路口師:要過馬路了,我們應該怎么走?(找到斑馬線,看清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場景三:天橋師:這是什么?我們應該怎么走?(走天橋就像走幼兒園的樓梯,要靠右邊一個跟著一個走,不能推也不能擠。)
(2)順利到達目的地之后,引導幼兒對剛才的情況進行小結,啟發(fā)幼兒把過天橋的要點編到兒歌里去,如"過天橋靠右邊,一個跟著一個走"。
教學反思
本活動通過游戲、提問等方式讓幼兒了解并知道了有關交通規(guī)則方面的知識認識到了交通規(guī)則的重要性,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時刻保護自身安全。
40、大班《森林奇遇記》數學教案5的減法
活動中讓幼兒比較熟練地進行“5的減法”運算,并能夠列出算式,認識“5的減法”的實際意義,并理解“吃掉了、拔掉了、還?!钡仍~語的含義。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數學教育必須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的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边x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在生活化和游戲化的情境中不斷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和視野。
本次《森林奇遇記》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體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5-6歲兒童是數概念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年齡,在幼兒已經學習過“5的分解與組成”的基礎上,進行“5的減法”的數學活動,在情境游戲中幼兒反復操作,觀察中形成數的概念意識。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喜歡參與數學活動,在數學游戲活動中體驗與朋友交流帶來的樂趣。
技能目標:比較熟練地進行“5的減法”運算,并能夠列出算式。
認知目標:認識“5的減法”的實際意義,并理解“吃掉了、拔掉了、還剩”等詞語的含義。
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5的減法”運算,并能夠根據運算列出相應的算式。
難點:認識“5的減法”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并理解“飛走了、吃掉了、還剩”等詞語的含義。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森林綠草地等情景布置、小動物形象(小猴子一只、小兔子一只、小蜜蜂五只)、小貓釣魚情景畫兩幅(釣魚之前一幅,釣魚之后一幅)、PPT音樂圖片,蝌蚪,青蛙頭飾若干等。
經驗準備:幼兒已以學習過“5的分解與組成”,并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jié)。
活動過程
(一)《碰球》游戲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復習“5的分解與組成”。
師: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以前玩過的《碰球》的游戲嗎?今天我們再來玩一次數字“5”的碰球游戲,準備好了嗎?
師:小朋友,我問你,我的一球碰幾球?
(幼:X老師,告訴你,你的一球碰4球)
(游戲反復進行,可以齊答,可以單獨,也可以分組答)
師:“小朋友表現得很不錯嘛,今天老師邀請到了一位新朋友來我們這里做客,小猴子說想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大森林里玩一玩,你們想不想去呀,我們一起出發(fā)吧!”
(二)設計情境教學——初步學習五的減法。
1.小猴摘桃子——初步了解5的減法。
師:“小猴子走著走著有些餓了,它想要是能吃上1個又大又甜的桃子該多好呀,突然,它看見遠處有一顆桃子樹,我們看一看桃子樹上一共有多少個桃子呢?”(5個)
師:“小猴子它還太小了,夠不到大樹上的桃子,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幫助小猴子摘1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呢?”
師:“小猴子說’謝謝xx小朋友’,幫小猴子摘了1個桃子,我們來看一看樹上原來有5只桃子,我們可以用數字5來表示,被小猴子吃掉了1個桃子用數字1來表示,那桃樹上還剩下幾個桃子呢?(1個)那我們用數字1來表示?!?/p>
師:“今天還請來兩位朋友(出示減號,和等號),小朋友看一看它們分別像什么呢?”
2.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看法,師幼互動認識“?”“=”。
師:“這是減號,把它放在5和1的中間,意思是5個桃子減1個桃子,這個是等號,放在4的前邊,意思是是5個桃子減去1個桃子等于4個桃子,5個桃子減1個桃子和4個桃子這兩邊是相等的?!?/p>
師:“我們用數字寶寶可以表示為5-1=4”(教師演示)小猴子又看見一顆桃子樹,它想給它的兩個好朋友樂樂和奇奇每人也帶一個香甜的桃子,那我們一起動手用數字寶寶把它表示出來好嗎?”(教師分發(fā)數字寶寶卡片,每人一套,幼兒動手操作)
師幼一起驗證操作結果:5-2=3
師:“小猴帶著兩個桃子繼續(xù)向前走遇見了小兔子,她在干什么呢?”
2.小兔拔蘿卜——嘗試口述5的減法運算。
師:“小兔子說兔媽媽讓它到蘿卜地里拔蘿卜做午飯,蘿卜可真多啊,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有幾根胡蘿卜(5根)。
家里有兔媽媽,兔爸爸和小兔子,它們每人吃一根胡蘿卜,那么小朋友們想一想小白兔應該拔幾根胡蘿卜呢?(3根)
師:“有哪位小朋友大膽完整說出一共有幾根胡蘿卜拔掉了幾根,還剩幾根呢?”
師:“我們一起動手用數字寶寶把它表示出來好嗎?”
師:“老師看小朋友都表現得很認真,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們的答案(5-3=2)是否和老師的答案一樣”
師:“現在小白兔拿著胡蘿卜高高興興的走回家去了?!?/p>
3.蜜蜂飛走啦——動手用數字卡片列出5的減法算式。
師:“小猴子繼續(xù)往前走,這時它遇見了一群采蜜的小蜜蜂,我們看一看一共有幾只小蜜蜂?(5只) 可是有四朵花,請問有幾只小蜜蜂采不到蜂蜜呢?”
師:“現在小朋友們可不可又快又準確的用數字寶寶把它們表示出來呢?哪位小朋友愿意在黑板上擺一擺呢?”
師:“老師看小朋友擺的都非常迅速,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們的答案(5-4=1)是否和XX小朋友的答案一樣呢”
師:“小朋友們都表現的很棒,小猴子繼續(xù)向前走,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又會遇見誰呢?”
(三)小貓釣魚——嘗試自編應用題鞏固5的減法。
教師出示小貓釣魚情境圖,幼兒仔細觀察,并大膽嘗試自編問題。
師:“是呀,小朋友們觀察的真仔細,小貓在釣魚,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們開動小腦筋仔細的想一想,能不能根據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片用自己的話編一個小問題來考考其他的小朋友”
師幼討論大膽嘗試自編問題。
(四)《小蝌蚪找媽媽》游戲——結束活動。
師:“剛剛我們都學會了5的減法,現在老師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做個游戲,請小朋友們分成兩組,這邊一組是青蛙媽媽,另一組是小蝌蚪,(分發(fā)頭飾)請小朋友們帶好頭飾,現在青蛙媽媽都有相應的數字號碼,小蝌蚪們要想找到自己的媽媽,就需要開動腦筋算一算自己手中的算式卡片,算出結果后,就可以去尋找自己的青蛙媽媽啦?!闭业胶筮M行檢查數字卡片對應是否正確。
(提醒幼兒,青蛙媽媽需要用雙腳跳的動作找蝌蚪寶寶,蝌蚪寶寶要雙手合攏游的動作找青蛙媽媽,并播放《小蝌蚪找媽媽》音樂。)
活動延伸
師:“小蝌蚪都已經找到了青蛙媽媽,但是它們的房子被大雨沖倒了,小朋友們能不能幫幫它們,我們到建構區(qū)給小蝌蚪們建個家吧?!?/p>
活動總結
數學教學活動本身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活動,為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更能理解減法的意義,本次活動采用“情境教學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層層遞進,以幼兒為主體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為下一步活動奠定了基礎。
并且不斷教育生活化,從幼兒生活中非常喜愛的小動物入手,較新穎不乏味,在學習到本次活動“5的減法”知識的同時,讓幼兒更喜歡參加數學活動。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41、大班《一分鐘》優(yōu)秀科學教案
在游戲和操作中體驗一分鐘的長短,感受一分鐘時間和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關系。增強幼兒的時間意識, 嘗試對自己的活動情況進行記錄并簡單分析。知道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設計意圖
時間是滲透在孩子的一日生活里,大多數的孩子做事都比較拖拉,那該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為此,我設計了《一分鐘有多長》的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讓幼兒感受一分鐘的長短,了解一分鐘的作用,知道一分鐘很短,但只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能做很多事情,從而體會到時間的寶貴,意識到要珍惜時間,合理運用時間,并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需抓緊時間。
活動目標
1.在游戲和操作中體驗一分鐘的長短,感受一分鐘時間和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關系。
2.增強幼兒的時間意識, 嘗試對自己的活動情況進行記錄并簡單分析。
3.知道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體驗一分鐘與生活有關的事情。
活動難點:嘗試對自己的活動情況進行記錄并簡單分析。
活動準備
1.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認識時鐘生活經驗,簡單記錄總數量的經驗。
2. 物質材料準備: PPT課件“一分鐘能干什么”、時鐘1個、電池1個、時鐘表圖1張、黑板1個、音響、大夾子4個、6種記錄表記錄表共38張、藍色水彩筆7支、記號筆7支、剪刀7把、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龍眼、毛巾、面團6份、大紅豆、筷子6雙、愛心涂色表6份、剪圖形6份,盤子若干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經驗交流.
手指游戲《包子和卷子》導入幼兒的時間觀念。
導語:剛才的手指游戲你們知道用了多長時間嗎?
提問: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大班畢業(yè),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那么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
小結:我們請時鐘走一分鐘讓小朋友感受一分鐘吧。
二、生活體驗:一分鐘能干什么。
1.感受一分鐘有多長。
導語:時鐘可以告訴小朋友,一分鐘有多長。老師請出走動時鐘,幼兒觀察鐘面的針走動,體驗一分鐘。
提問1:我們都認識鐘,請問哪一根針在轉動一圈呢?(秒針)
提問2:秒針怎么走能告訴小朋友一分鐘到了呢?
現在我們跟著秒針走一圈(60小格),請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鐘。
小結:秒針走了鐘面一圈(60小格),就是一分鐘。
導語:(教師出示時鐘圖)如果有的鐘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利用分針來體驗一分鐘。
提問:分針怎么走表示一分鐘到了呢?
小結: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一分鐘到了。
解析:秒針在鐘面上走一圈(60小格),表示一分鐘;分針在鐘面上走一小格,表示一分鐘。
在此感知一分鐘音樂游戲(三只小熊),在這一分鐘里,充分讓小朋友和音樂做游戲,充分感知一分鐘有多長。
2.一分鐘能做什么?
導語:人們在一分鐘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師上網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
一分鐘點鈔機可以點1500張人民幣;
一分鐘,跑車大約能跑1200米;
一分鐘主持人能說800個字;
一分鐘小朋友能跑200米,從幼兒園彩虹跑道起點跑至終點,剛好200米;
一分鐘人能包60個餃子;
足球隊員抓住最后一分鐘進球了,贏得了足球比賽。
3.實踐操作:我們小朋友一分鐘能做些什么?
導語:大人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體驗一分鐘,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親自體驗一分鐘能做什么。
提問1: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規(guī)則:(1)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表格前面寫上屬于你的圖標,表格后面寫上你的總數量,配課老師監(jiān)督幼兒填表。
(2)體驗規(guī)則的主導體是一分鐘MP4。
(3)MP4開始想起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鐘里能干些什么。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由小組的最后一名完成的小朋友把表格交到老師處交流匯總,坐回自己的位置,教師對記錄結果進行簡單分析。
A.請看一下剝龍眼的小朋友,在一分鐘里最多剝多少顆龍眼?
B. 請看一下搓圓子的小朋友,在一分鐘里最多搓多少顆圓子?
C. 請看一下整理毛巾的小朋友,在一分鐘里最多整理多少條毛巾?
D.請看一下夾豆子的小朋友,在一分鐘里最多夾了多少顆豆子?
E. 請看一下剪圖形的小朋友,在一分鐘里最多剪了多少個圖形?
F.請看一下愛心涂色的小朋友,在一分鐘里最多涂了多少顆愛心?
提問1:同樣花了一分鐘時間,每組的結果一樣嗎? 哪里不一樣?
提問2:最多的數量是多少?最少的是多少?
小結:雖然時間相同但是每組的數量不一樣。
解析:同樣是一分鐘,每組操作的材料不同,數量不一樣;難易程度不一樣,所以數量結果也不同。
4.分享交流。
導語:小朋友請看這張“搓圓子”游戲活動記錄表,同一組隊員的統計數量一樣嗎?
提問:為什么最高的數量和最少的相差這么大呢?(當場讓該組幼兒再次報數驗證。)
小結: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熟練程度不一樣,有快有慢,有些時間浪費掉了,所以數量不一樣。
解析:重點討論前后兩次不同的游戲結果,進一步讓幼兒感受時間與生活節(jié)奏的關系,懂得做事情要專心、抓緊時間不拖拉、動作就快了。我們小朋友以后做事情珍惜時間,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
5.課程游戲化.
挑戰(zhàn)一分鐘游戲:《金雞獨立》
導語:小朋友敢不敢挑戰(zhàn)一分鐘的游戲?
規(guī)則:一個腳站立著,保持一分鐘身體平衡。
導語:敢不敢向自己發(fā)起挑戰(zhàn)一分鐘游戲?
鼓勵幼兒回家后于爸爸媽媽一起開展“一分鐘”游戲比賽活動,進一步增強幼兒的時間觀念。
三、活動延伸,如何珍惜時間。
導語:我們一起來看看叔叔阿姨是怎樣珍惜時間的。
1.警察叔叔就溺水的人,早去一分鐘這個人就多一份生存的希望,與時間爭分奪秒。
2.醫(yī)生與護士工作中在奔跑,爭取每一分鐘搶救病人,早一分鐘存活就多一點希望,晚一分鐘就會搶救生命無效。
3.地震災害,救援官兵搶救受災人們,早去一分鐘多一點有生存的希望;如果遲去一分鐘,災情更嚴重。
4.火災,早去一分鐘,早點滅火,減輕災難;遲去一分鐘,大火會越來越大,財產人身安全更危險。
導語:對于剛才的災難,一分鐘重要嗎?
提問:你會怎樣珍惜時間?你如何在早晨的時間里珍惜時間?
小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上學的時間要抓緊,不要拖拉時間,珍惜每一分鐘,不浪費每一分鐘。相信你們都是珍惜時間的好孩子,做個珍惜時間的小主人。
活動總結 評析:
整個活動的過程充分體現了數學活動的生活化、游戲化,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目標定位和教玩具材料的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及能力水平。教師能仔細、用心觀察,發(fā)現孩子們生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借助生活中的小故事和游戲挑戰(zhàn)情節(jié),并以一種科學探究的方法引導幼兒親身去體驗、感受,從發(fā)現問題、猜想到動靜結合的驗證、交流與討論,讓幼兒思維從具體形像自然向抽象過度,逐步獲得數學感性經驗,從而激發(fā)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一步步感受了時間與動作節(jié)奏的關系,并且玩得十分開心。幼兒在活動中形成一種主動學習和探究的氛圍,真正做到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42、科學活動《蟲蟲奇遇記》大班教案
活動中引導幼兒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fā)現蟲子的特征和生活環(huán)境,在探索中有所發(fā)現時感到興奮和滿足。
設計意圖
我園位于中山公園內,在開學初我們班的小朋友分享了一首關于驚蟄節(jié)氣的詩,詩中有一句話"驚蟄春雷驚百蟲"意味著萬物復蘇,蟲子也都開始活動,孩子們非常感興趣,于是生成了我們班的主題《蟲蟲奇遇記》以此來激發(fā)我們班小朋友熱愛探索、喜歡觀察、大膽思考的能力。既滿足他們的興趣需要又具有挑戰(zhàn)性。從而引導孩子們嘗試進行簡單的推理和分析,發(fā)現蟲蟲之間、蟲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聯。滿足幼兒好奇好問、好探究的天性,發(fā)展孩子們專注堅持合作的學習品質。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fā)現蟲子的特征和生活環(huán)境。
2、在探索中有所發(fā)現時感到興奮和滿足。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細致觀察蟲子的外形特征。
活動難點:能用適宜的方法找到蟲子的生存環(huán)境。
活動準備
物質:放大鏡、收集盒、木棍等工具;相機、紙筆。
場地:幼兒園門口易發(fā)現蟲子的寬闊、安全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尋找蟲子的興趣
1、師:中山公園是誰的家?中山公園里有蟲子嗎?你猜猜哪里會有蟲子?
2、師:尋找蟲子需要哪些工具?
3、師:尋找蟲子需要注意哪些?
二、外出尋找蟲子
1、尋找蟲子時,仔細觀察蟲子的外形特征和蟲子的生存環(huán)境,小心地將蟲子放到收集盒里。或者發(fā)現蟲子后拍照或者用紙筆記錄。
2、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3、支持幼兒自發(fā)的觀察蟲子,對其每一個發(fā)現表示贊賞。
三、分享梳理
1、幼兒介紹自己尋找到的蟲子及發(fā)現地點和周圍環(huán)境。
2、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fā)現蚯蚓、螞蟻、蝸牛、金龜子特征。
3、歸納總結昆蟲(螞蟻、金龜子)特征:身體有頭、胸、腹三部分,有六條腿,頭上有觸角,身上有翅膀等。
四、引導幼兒利用更多資源尋找答案。
五、放生
知道每種動物都有適合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萌發(fā)尊重生命,保護動物的情感。將捕捉回來的蟲子放回到發(fā)現它的地方。
活動總結
尋找蟲子時,孩子們仔細觀察蟲子的外形特征和蟲子的生存環(huán)境,小心地將蟲子放到收集盒里。或者發(fā)現蟲子后拍照或者用紙筆記錄。孩子們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逐漸找到了尋找蟲子的方法,并能選擇適宜的工具去找蟲子。孩子們用小鏟子在土地下面挖到了蚯蚓、用放大鏡在樹干觀察到了螞蟻、用木棍在草叢間找到了金龜子等蟲子。教師支持幼兒自發(fā)的觀察蟲子,對其每一個發(fā)現表示贊賞。
在幼兒觀察的過程中引導它們關注昆蟲的外部特征和生活習性,在與同伴的分享交流中,一起梳理出昆蟲的分類,并嘗試用多種方式進行大膽表現,表達自己對科學活動的發(fā)現和理解,同時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事物的多面性,比如:蝸牛在田地里會以植物的根莖葉為食物,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但是蝸牛身體分泌的粘液又含有極其豐富的美容物質,是美容佳品。比如蚯蚓在土地上松土高手,但不能把它放在環(huán)境狹窄的花盆內,會破壞植物的根莖等。
孩子們通過多種方式多種途徑收獲了許多關于昆蟲的奇妙見聞和寶貴的知識,有的是通過同伴間的資源共享,有的是通過查閱網絡資料,有的是通過在科技館收獲到的知識匯總。孩子們知道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他們并將這些本領運用在了日常的生活中,當孩子們急于知道一件事的答案時,都具備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后續(xù)我們還會將孩子們關于昆蟲引發(fā)出來的新問題進行梳理和歸納。
知道每種動物都有適合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萌發(fā)尊重生命,保護動物的情感。將捕捉回來的蟲子放回到發(fā)現它的地方。產生關愛生命、熱愛自然的情緒情感。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在循環(huán)反復周而復始的生存,并發(fā)現了生命的奇妙。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神奇驚嘆不已,萌發(fā)了他們對生命的喜愛和感恩。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43、大班《好玩的沙》科學教案
在一系列玩沙的活動中幫助幼兒運用各種工具玩沙,感知探索沙的特性。培養(yǎng)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體驗操作的樂趣。在活動中學會互助、合作。激發(fā) 幼兒的愉快情緒。
設計意圖
沙子對于孩子并不陌生,玩沙是幼兒最喜歡的一項活動。我結合當地的本土資源,選擇《好玩的沙》這一課題,將本土資源有機地加以整合,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一系列探索性活動,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課程體系,培養(yǎng)幼兒的本土意識,萌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激發(fā)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體驗操作的樂趣。
2、幫助幼兒運用各種工具玩沙,感知探索沙的特性。
3、讓幼兒體驗玩沙的樂趣,在活動中學會互助、合作。激發(fā) 幼兒的愉快情緒。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感知探索沙的特性。
難點:小組操作自主探索合作。
活動準備
PPT、沙盤、彩沙、紗網、玩沙玩具、沙漏瓶零件、顏料、排筆、各種瓶子、一次性碗、勺、毛巾、盆子。
活動過程
一、課前游戲:
沙中尋寶,分組玩沙,探索感知沙的特性。將小玩具等物藏在沙盆中,請幼兒找出來,并用這些玩具玩沙,從中發(fā)現沙的“秘密”。
二、好玩的沙
1.細細的沙
觀看PPT,引出課題:看鳴沙山圖片,結合課前游戲,通過提問讓幼兒初步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通過提問,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歸納沙子的特性:細細的、軟軟的、松散的
2.有趣的沙
教師在兩個一模一樣的、底部都有小孔的塑料瓶子里,分別裝上沙子,然后倒入同樣的水,觀察有什么現象。(裝土的瓶子里有少量的水流出,大部分被土吸收;裝沙的瓶子里,大部分水流出,只有很少的部分被吸收。)
出示干沙和濕沙,引導幼兒觀察干沙和濕沙的不同:干、濕沙的流動及可塑性。(比較后發(fā)現:干沙的顏色淺,能流動,不可以塑造;濕沙的顏色深,不能流動,可以塑造。
將粗沙、細沙、干沙、濕沙分別裝入不同的容器里搖動,傾聽、比較發(fā)出的聲音。(粗沙聲音要大、細沙聲音小,干沙有聲音、濕沙沒有聲音。)
出示沙漏圖片請幼兒觀察沙漏的外形特點,通過此環(huán)節(jié)讓幼兒了解干細沙具有流動性的特征適合做沙漏。濕沙具有可塑性可以做沙雕。
3.會變的沙
?、?教師出示沙瓶畫和沙畫圖片,讓幼兒感知沙子不僅有白沙、黃沙,還有五顏六色的沙。
?、?討論:“怎樣讓沙子變得五顏六色?”(干沙里分別注入水彩顏料,使其變成各色彩沙。)
三、觀察與指導:
1.開展分組活動,讓幼兒自選活動,允許幼兒在小組間流動活動。
第一組:玩沙
讓幼兒在沙盤自由的玩沙,幼兒在沙子里噴水或把水倒入沙中,感受干沙和濕沙的不同,用小棍或手指在沙面上寫寫畫畫,利用工具和一些材料與同伴合作玩沙,嘗試在沙池里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各種造型。
第二組:篩沙
給幼兒提供篩子、紗網,讓幼兒用篩子、紗網等篩沙子,引導幼兒觀察并報告自己的發(fā)現。
第三組:沙子變色
動手在干沙里分別注入水彩顏料,使其變成各色彩沙。
第四組:組裝沙漏
幼兒人手一個瓶子、一把勺子,嘗試將沙子裝進瓶子的最佳方法,請幼兒將帶蓋的瓶子和裝有細沙的瓶子組裝在一起。沙漏做好了請幼兒玩一玩,看看會有什么發(fā)現,為什么有的沙漏流得快,有的沙漏流的慢?(有的沙漏中間的孔大,有的孔小;有的孔多,有的孔少;有的裝的沙多,有的裝的沙少。)
第五組:沙瓶畫
幼兒自主選擇在沙瓶上作畫或給透明的瓶子里裝進彩色的沙子。
第六組:沙畫
幼兒自主合作制作沙畫。
2.注意觀察幼兒的玩沙過程,提醒幼兒不要把沙子弄到自己或別人的眼睛里。提醒幼兒玩沙后主動洗手,拍打身上的沙粒,收拾好玩具與操作臺。
四、小結.討論:
“沙子越多越好嗎?”通過討論,讓幼兒了解沙塵暴現象,以及沙塵暴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懂得植樹造林的作用,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活動總結
整個活動過程,我都是讓幼兒自己玩沙子,通過幼兒動手探索,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用小篩子分離出小石子和細沙,并通過觸摸、抓捏感受和體驗沙細小的特點;尋找寶藏——通過用手扒開沙子找玩具的游戲,體驗干沙松軟的特點;把篩出的細沙倒入塑料杯中,通過觀察和攪拌體驗沙不溶于水的特點。活動中,我盡量做個“引導者”,引導幼兒注意和觀察,每一活動所呈現的現象,啟發(fā)他們討論這種種現象的原因,引導幼兒根據這些現象去討論、去思考,從而得出結論。這樣不僅滿足了孩子們的興趣,又可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使知識自然而然的印入幼兒的腦中。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44、大班科學《蠟燭的探索》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fā)現蠟燭燃燒時的有趣現象,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觀察力。
2、了解蠟燭燃燒于空氣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6、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7、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
活動準備:
打火機、顏料水每人一份、每人兩支蠟燭、一大一小玻璃杯每人兩個,清水一碗
活動過程:
一、點蠟燭。
1、(1)、師:晚上停電了,什么也看不見了,怎么辦?(點蠟燭、打手電筒),出示蠟燭:那你們用什么辦法來點蠟燭呢?(打火機、火柴)。那么等一會我們使用打火機應注意安全。教師交代點蠟燭的方法。
(2)、先把打火機點燃,然后再把蠟燭拿到打火機上點燃。
(3)、師:那么,點燃了蠟燭,請你們觀察,會又什么現象產生呢?
(4)、幼兒點蠟燭,觀察。
2、幼兒回到座位。
師:剛剛,蠟燭點燃,你們看到了什么呢?(有水流出、有煙……)。哦,有的小朋友說有水流出,那蠟燭流出來的水叫蠟油,我們再來看看它的火焰會怎樣呢?蠟油油什么作用呢?
教師總結:蠟燭燃燒時會油蠟油流出來,蠟油滴在桌子上可起一個固定作用,它燃燒時還會冒煙,火焰會隨風舞動。
二、自制蠟燭花。
師:剛剛有小朋友說蠟燭燃燒時有蠟油滴下,那么請你觀察蠟油滴到水里時怎樣的,再滴到桌子上看看。
幼兒再次操作,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
教師總結:蠟油滴在水里時浮起來的,像荷葉一樣。
三、蠟燭熄滅。
1、師:剛剛我們師怎樣來熄滅蠟燭的?(用嘴吹的,用手扇的),現在,老師有一個好辦法,先點燃一根蠟燭,固定好,然后,我用一個玻璃杯罩在蠟燭上,看看結果怎樣?換一個被子,結果又怎樣呢?
幼兒動手操作。
2、師:剛剛,我們做了實驗,結果怎樣呢?(蠟燭熄滅了)。那換一個被子,得出的結論又怎樣呢?(還是滅了),為什么呢?
小結:蠟燭的燃燒需要空氣,被子里的空氣燒完了,蠟燭也就要熄滅了,就像我們人一樣,同樣也需要空氣,空氣沒有了,人也就生存布下去了。
3、師:好,現在我們來點蠟燭,用一大一小的玻璃杯同時罩在上面,看看,又會又什么樣的結果?幼兒實驗。
小結:大杯子里的空氣多,后熄滅,小杯子里的空氣少,先熄滅。
四、水中的蠟燭。
師:剛剛,蠟燭和空氣做游戲做得可高興了,現在他要和水做游戲了,你們想看嗎?
教師示范:先將點燃的蠟燭豎在盆子中間,然后罩上被子,你可以發(fā)現當蠟燭熄滅后,盤子里的水會到被子里去。
幼兒操作。
師:你們有沒有做成功?為什么瓶外的水會到瓶子里去呢?你可以端著你的盤子去給客人老師看看,問問卡人老師為什么?也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這個實驗,再來討論結果。
45、大班科學《好聽的聲音》教案反思
在神奇的大自然中,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但對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卻又是陌生的??茖W活動《好聽的聲音》,重在讓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探索聲音產生的原因。希望幼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因此在活動中,我有選擇地選取了孩子們身邊的一些廢舊材料,如鐵制的糖果紙盒、紙杯、礦泉水瓶子等,通過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讓他們在一種寬松的氛圍中去嘗試、去探索、去發(fā)現、去解決聲音產生的原因,并獲得相關的經驗。
活動目標:
1、能辨別生活中各種常見物體發(fā)出的聲音。
2、探索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3、能大膽表述自己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重點難點:
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了解聲音是有物體振動產生的。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聲音。
物質準備:
1、畫眉鳥的叫聲、汽車的鳴笛聲、電話鈴聲、孩子的笑聲等聲音的錄音
2、鐵制的糖果盒、巧克力盒、紙盒、紙杯、礦泉水瓶子等廢舊材料
3、鼓、小紙片
4、樂音和噪音兩種聲音的錄音
活動過程
一、引發(fā)興趣,感知聲音。
“請你們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
教師播放畫眉鳥的叫聲、汽車的鳴笛聲、電話鈴聲、孩子們的笑聲,讓孩子一一說出這是什么聲音。
“我們在生活中聽到過這么多的聲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發(fā)現聲音里的秘密。”
二、操作體驗,探索聲音。
1、幼兒第一次操作,在玩中知道當物體發(fā)生碰撞時就會發(fā)出聲音。
老師這里有糖果盒、巧克力盒、紙盒、紙杯、礦泉水瓶等材料,請你們去玩一玩,怎樣讓這些材料發(fā)出聲音?
幼兒自由實驗、交流,教師觀察指導。
自由探索結束后,引導幼兒共同交流:
“你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發(fā)出了聲音?”
“那聲音到底是怎么產生的?”
教師鼓勵孩子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
2、教師實驗操作,讓幼兒了解聲音產生的原因。
教師用鼓棍敲擊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小紙片在跳動。
提問:小朋友們,小紙片是真?zhèn)€奇怪舞蹈家,她跳舞要用大鼓做舞臺,還要有用大鼓為她伴奏她才肯跳。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過一個簡單的小實驗,鼓面上跳動的小紙片,使孩子們感知振動,從而發(fā)現“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教師的直觀演示,引導幼兒感知鼓棍必須和鼓面發(fā)生碰撞,鼓面才會震動而且會發(fā)出鼓聲,從而讓幼兒了解聲音產生的原因。
3、幼兒第二次操作,嘗試讓所有的物品發(fā)出聲音。
小朋友,想一想除了這些材料能發(fā)出聲音,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東西能發(fā)出聲音?請你去找一找,試一試,讓這些東西也能發(fā)出聲音。
自主探索結束后,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fā)現,教師小結。
三、回歸生活,聽辨聲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2、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悅耳的聲音,也刺耳的聲音,所以我們聽到刺耳的聲音要把耳朵捂起來,保護我們的聽力。在游戲活動中要說悄悄話,要懂得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養(yǎng)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延伸活動: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用剛剛找到的聲音配上一段好聽的音樂一起來表演一下吧。
活動反思:
活動為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積極性,加強游戲的趣味性,首先出示多種物品,讓幼兒感受不同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以游戲為主線讓幼兒在聽一聽,說一說,玩一玩中主動地參與活動,學會傾聽,聽辨和模仿不同的聲音,體會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fā)現問題,成分體現了“玩中學”的理念。
46、大班科學活動《多多鞋店》教案
活動目的:
1、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復習鞏固10以內的連加。
2、通過游戲活動提高幼兒按物體某一特征進行分類的能力。
3、通過游戲和模仿活動提高幼兒團結合作的能力,感受游戲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幼兒已經了解各種各樣的鞋子的特征,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鞋子 ,反面都標有5元以內的價格,貨柜,“貨幣”,記錄卡,筆,購物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最近,我們開展了關于鞋子的活動,小朋友們都帶來了許多鞋子,請大家來介紹一下你帶來的是什么鞋子。幼兒自由介紹
二、基本部分:
1、 準備開超市:
師:小朋友現在想用鞋子來干什么?
幼兒自由發(fā)言——最后經大家討論決定開個鞋子超市
2、 分類活動:
師:可是,這些鞋子現在放的有點亂,小朋友可以想想,我們的鞋子可以按什么方法分分類,把他們放在柜臺上呢?
師:咦,鞋底上都標上了價格,我們今天按價格來分類呢?
教師引導幼兒按不同的價格來分類
幼兒按鞋子的價格擺放相應的柜臺
3、集體核對
4、選營業(yè)員
(1)師:小朋友看看我們商店里的柜臺和商品都有了,商店里還卻什么?(營業(yè)員,貨價,錢,顧客)
(2)請小朋友討論用什么辦法來選營業(yè)員。
師:你們說說看,你們可以用哪些方法選營業(yè)員呢?
(3)選營業(yè)員,營業(yè)員就位
師:好,現在請營業(yè)員選擇你喜歡的柜臺。
5、游戲活動:
師:我們的游戲馬上就要開始了,今天的游戲和平時不一樣,小朋友可以自由組合,3個人一家,一個管錢一個負責記錄,還有一個負責選鞋子,每一家有10元錢,要一邊買一邊記,買一雙記一次價格,要把錢全部用完,組合好的家庭就可以來領錢。
三、結束活動
請小朋友介紹自己買的什么,自己是怎樣把錢用完的。
47、幼兒園教案大班科學《瓶子吹氣球》教案
設計意圖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更方便的進行科學研究,應該是從他們身邊常見的事物或者身邊發(fā)生的事情開始的。如今的幼兒家長都很寶貝,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會讓幼兒接觸的往往都是高科技的東西,反而讓孩子對于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了解很少,廚房更是孩子不會經常關顧的地方。而這次活動的主要材料小蘇打和白醋也是我們常見的生活用品,氣球也是每個孩子們都喜歡玩的玩具。但是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的氣體能夠吹起氣球,卻是絕大孩子不知道的。為了讓幼兒了解與自己生活很密切的東西,激發(fā)幼兒探索周圍環(huán)境中的事物和材料的興趣,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區(qū)分辨別鹽、糖、雞精、白醋、醬油這些生活調味品,發(fā)現小蘇打和白醋混合會產生氣體二氧化碳的科學現象。(知識目標)
2、能有序的合作進行實驗,體驗猜想、驗證,結論等基本的實驗步驟。(技能目標)
3、對科學實驗感興趣,愿意探索身邊的科學現象并感受生活中科學的樂趣。(情感目標)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知道小蘇打和白醋混合會產生一種叫做二氧化碳的氣體。
活動難點:能夠有序的合作進行實驗,總結出哪兩種調味品在一起會產生氣體二氧化碳。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PPT圖片、碗、鹽、糖、雞精、小蘇打、白醋、醬油、透明瓶子和不透明瓶子、漏斗、氣球
經驗準備:幼兒會把氣球套在瓶口處。
活動過程:
一、導入——談話導入
師:靜靜老師今天早上做了一個湯,想著湯可以配上包子和雞蛋,這樣早餐既好吃又有營養(yǎng)??墒菦]想到我做的湯好像忘記放了什么,一點味道都沒有,很不好喝。所以我想來到幼兒園問問小朋友們你們媽媽做湯的時候都是什么味道的,需要放什么來調味?我好來學習學習。
幼兒回答(鹽、糖···)
師:哦,原來做一個簡單的湯根據人的不同口味需要這么多調料啊,那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認識一下廚房里的這些調味品吧。小朋友們早上一定要吃早飯哦,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健康不愛生病。
二、用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說一說等方法認識廚房中的調味品。
1、先讓幼兒自己去嘗試辨別調味品。
師:桌子上面有很多調味品,小朋友們可以去試著辨別一下,不過記住每碗調料品不要混在一起哦,不然我們辨別的時候就會不準確了。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辨別的結果。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辨別出來了嗎,請你告訴我你們的辨別結果吧。
(每組可以選一名幼兒代表說一說)
3、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們說的都很好,深褐色聞起來有點咸的是醬油;白色液體聞起來酸酸的是醋;白色小顆粒嘗起來是咸的是鹽;白色細小顆粒嘗起來是甜的是糖;黃色長條顆粒嘗起來有的鮮的是雞精;白色粉末狀嘗起來有點澀的味道的是小蘇打。這些調味品我們可以通過看顏色、聞氣味、嘗味道來辨別出它們。它們都是我們廚房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
三、科學小游戲:瓶子吹氣球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那么多調味品,有鹽、糖、小蘇打、雞精、白醋和醬油,它們不但會使我們的飯菜變得可口好吃,它們還可以做小游戲那,你們想不想來試試?
教師講解游戲方法:先用漏斗分別把碗里裝的顆粒狀調味品(鹽、小蘇打、糖、雞精)倒入氣球中,一次倒小半碗即可,然后把氣球套在裝有液體的瓶子瓶口處,一定要套住不能漏,再把氣球里面裝的顆粒物抖一抖倒進瓶子里,看看氣球是否有變化。其中只有一種調味品和一種液體倒在一起,氣球會有變化。
教師為幼兒準備好實驗要用的材料。
1、幼兒分組進行實驗
一組:鹽和白醋、醬油二組:小蘇打和白醋、醬油
三組:糖和白醋、醬油四組:雞精和白醋、醬油
2、請每組一個幼兒代表說一說自己組的實驗成果。
(只有二組小蘇打和白醋會發(fā)生反應產生了氣泡其氣體是二氧化碳,使氣球鼓了起來,而小蘇打和醬油的則沒有這種現象。)
3、教師小結:酸酸的白醋和小蘇打放在一起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在瓶子里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使氣球吹起來變大了。
4、幼兒再次做小蘇打和白醋的實驗。
(教師分發(fā)每組小蘇打和白醋,請幼兒嘗試小蘇打和白醋反應使氣球吹起來。)
活動結束與延伸
師:剛才我們做實驗產生的神秘氣體名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除了能使瓶子把氣球吹起來,小朋友們還知道二氧化碳的其他用途嗎?
教師播放PPT,一邊播放一邊講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1、滅火劑
一般條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且比空氣重,將二氧化碳覆蓋在然著的物體表面,可使物體跟空氣隔絕而停止燃燒,因此二氧化碳可用滅火,是常用的滅火劑。
2、碳酸飲料
在高壓下,把二氧化碳通入到飲料中,它和水生成碳酸,形成了碳酸飲料。
3、制冷劑
固態(tài)的二氧化碳就是“干冰”,主要用作制冷劑,用飛機在高空噴撒“干冰”,可以使空氣中水蒸氣冷凝,形成人工降雨。
4、防腐劑
在現代化倉庫里常充入二氧化碳,防止糧食蟲蛀和蔬菜腐爛,延長保存期。貯藏糧食、水果、蔬菜。用二氧化碳貯藏的食品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本身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食品中細菌、霉菌、蟲子生長,避免變質。
5、在農業(yè)上
溫室里直接施用二氧化碳做肥料,利用植物根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增進植物的光合作用。促進農作物生長,增加產量。
活動總結:
在此次活動中幼兒簡單認識了廚房的調味品,讓幼兒對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幼兒實驗時教師鼓勵幼兒自己動手,激勵幼兒從玩、做、想中發(fā)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實驗過程中醋和小蘇打會產生二氧化碳,產生的這樣氣體使氣球鼓起來。實驗做成功的幼兒會看到氣球鼓起來。他們會很興奮。實驗沒成功的幼兒他們會找到問題出在哪里,然后再次嘗試。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幼兒記錄每一次實驗。只有讓幼兒體會到實驗的快樂,才能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表現出好奇心和探究欲。
- 幼兒科普教學:泥土和石頭
- 幼兒科幻教學:奇妙的根
- 幼兒教案:出生的秘密
- 大班優(yōu)秀科學活動方案:粗糧寶寶總動員
- 大班科學教案:馬路上的汽車
- 大班科學教案:教孩子認識蚯蚓
- 大班科學活動的教案:比較狐貍和狼
- 教小孩子認識肥皂的教案:多彩的肥皂
- 大班科學活動:教孩子認識奇妙的拱形
-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橋
- 能在游戲中感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教案
- 了解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與習性的教案
- 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記錄能力的優(yōu)秀教案
- 激發(fā)幼兒對植物的探索興趣的教學方案
- 有趣的碰碰車
- 我愛你短句表白情話128句
- 大班語言教案《小兔家的窗》反思
- 大班語言《飛呀飛》反思
- 大班健康《便便是怎么來的》教案反思
- 律師事務所朋友圈文案39句
- 校園實用朋友圈文案大全之學習生活朋友圈文案40句
- 最新不重復字的昵稱463個
- 游戲名字男生古典唯美439個
- 在線取公司名字大全60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