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 一件好事的教學設計 課后習題答案

語文課文 一件好事的教學設計 課后習題答案

語文課文 一件好事的教學設計 課后習題答案

一件好事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認識兩個部首“父、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學會默讀。

3.學習課文懂得做好事的愿望是為了使別人快樂。

教學建議:

  課文講述了“我”和姐姐做的一件好事:將自己家的一些衣物捐獻給窮人。學習時,要通過了解“我”和姐姐熱心為窮人籌集衣物的事跡,體會主人公助人為樂的精神。并感受做好事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建議要求學生學習本文時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通過復述檢查默讀情況。學生對接濟窮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老師要注意引導討論向健康的方向展開,重點要理解“我”和克拉拉的同情心,及愿意做好事的愿望?! ?p />

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鼓勵小伙伴合作,但老師對于這樣幾個字要做點撥:“父”是一們部首、“即”是硬耳旁,書寫時不要寫成“阝”。“拿”是兩個字合并在一起,注意上邊“合”的“人”,不要寫的太短,蓋住下邊的“手”。

拓展練習:

一、寫出帶有下面部首的字。

穴:(      )(      )(      )   父(     )(     )(      )   女(     )(     )(      )

二、填上合適的詞。

一(  ?。┥弦?nbsp;     一(  ?。┭澴?nbsp;   一(   )好事  

一(  ?。┬滦  ∫唬ā  。┐印 ∫唬ā   。┐笙?p />

三、照樣子寫句子。

例:別人快樂,我們也快樂。

  別人___,我們也_____。

例:為什么窮人就該老是穿舊的東西呢?

  為什么____________?

相關資料:

紅十字運動:紅十字會是從戰(zhàn)地發(fā)展起來的。19世紀中期,歐洲經(jīng)濟日益繁榮的各國,為爭奪市場不斷發(fā)動戰(zhàn)爭,戰(zhàn)場上尸陳遍野,傷兵呼號,悲慘之狀目不忍睹。1859年6月25日,瑞士商人亨利.杜南組織鄰近居民進行救援和看護?;氐饺諆韧咧肿珜憽端鳡柛ダ貞洝?,并于1862年2月9日,在日內瓦公益會成立了一個名叫”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的團體”,即人們通常所稱的“五人委員會”,1880年,“五人委員會”改稱為“紅十字國際救護協(xié)會”。

  隨著人類文明進步,紅十字會的工作已從最初戰(zhàn)地救護傷兵迅速發(fā)展到保護最易受損害的群體、保護人的生命和尊嚴,并在全世界形成國際紅十字運動。目前,已有171個國家紅十字會參加這一旨在弘揚人道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發(fā)展進步事業(yè)的運動。成為國際紅十字成員之一,與聯(lián)合國、奧委會等國際組織相比,有著更悠久的歷史。不管現(xiàn)在還是將來,不管世界局勢如何風云變幻,不管科學技術如何發(fā)展,只要人類還有痛苦和不幸,體現(xiàn)舍己為人、助人為樂的紅十字人道主義思想就將永遠存在,作為當今國際上歷史最悠久、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社會團體的紅十字會組織也交繼續(xù)發(fā)展下去。

教學過程:

《一件好事》教學設計(一)

一、談話導入,設疑導入。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快樂的事,你愿意把這件事講給大家聽嗎?做了好事你的心情怎樣?有兩位德國小朋友也做了一件好事(板書:一件好事)他們做了一件什么好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感知,自主識字。

1.學生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標出生字。

2.再讀課文,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內容。

3.請每小組的小組長朗讀一段自己喜歡的課文。

4.同位之間互教互學本課生字。

5.電腦出示本課生字、詞檢查認讀。

三、品讀感悟

1.默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并標出來。

2.小組內交流喜歡的理由,并探討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3.分組匯報:本組同學解決了什么問題,還有什么疑難問題。

4.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重點解決:⑴這件事好在哪里?你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幫助人是一件好事?引導學生從10自然段“當然,一件非常好的事。別人快樂,我們也快樂?!逼肺冻隹死钠焚|。

⑵爸爸為什么搖頭?為什么又笑了?(引導學生體會出,姐弟倆在為窮人打算時沒有兼顧家里人,他們也不懂得真正解決窮人命運的辦法不是這樣一味的送。爸爸笑了是因為他雖然少了一雙新鞋,卻看到了自己孩子有著善良的心。

5.電腦出示:“語文天地”第三題。讀句子,想一想這些句子用回答嗎?體會反問句的語氣練習說一說反問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8--15自然段。

7.小組內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聯(lián)系實際,升華情感,體驗快樂。

1.小組內交流:什么時候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