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確定幼兒教育內容選擇的依據(jù)?

怎么樣確定幼兒教育內容選擇的依據(jù)?

怎么樣確定幼兒教育內容選擇的依據(jù)?

怎么樣確定幼兒教育內容選擇的依據(jù)?
 
幼兒園課程改革對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其中一個較為明顯的改變就是教師對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與安排有了越來越大的自主權,教師不必拘泥于一套教學指導用書,按部就班地實施教學計劃,而是可以依據(jù)《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提出的保教目標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述的各領域目標,結合本地、本園和本班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教育內容甚至追隨兒童的興趣、需要生成教育活動。這種改變在給予教師較大自主權的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到底該如何選擇教育活動內容呢?筆者提出以下四個方面的依據(jù):

1.能有效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內容

教育內容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載體,能有效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教育內容才是有價值的。哪些才是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呢?應該是“有助于幼兒獲得基礎知識的內容”“有助于幼兒掌握基本活動方式的內容”“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智力和能力的內容,“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情感態(tài)度的內容”。在實際工作中,有時教師為了追求內容的新穎,達到與眾不同的效果,在選擇教育活動內容時常常迷失價值方向。如在大班想像添畫活動“從一只眼睛畫起”中,教師為每個幼兒提供了一張畫有一只眼睛的畫紙,讓幼兒從不同方位觀察、想像是誰的眼睛,并在此基礎上添畫,以培養(yǎng)幼兒的想像力和大膽作畫的能力。由于紙上的眼睛很具體,幼兒無法產生豐富的想像,遲遲下不了筆,最后只好胡亂畫個人應付了事。這樣的活動內容看似新穎,實則令幼兒難以操作,無法有效實現(xiàn)教育目標。

2.與幼兒的知識經驗相適宜的內容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xiàn)“既適合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原則,即教育活動內容的難易程度要處在幼兒“最近發(fā)展區(qū)”,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教育活動內容時遵循各年齡段幼兒在認知、情感態(tài)度、能力、社會性、個性等方面的一般發(fā)展規(guī)律,確定既與幼兒原有經驗相適宜又有利于幼兒主動建構的活動內容。如教師讓從未接觸過抽象畫的幼兒欣賞畢加索的油畫《三個樂師),感受畫面夸張變形的藝術手法,從作品線條、形狀、色彩的運用體會畫面人物生活的痛苦、悲慘以及假裝的幽默,體會作者心中對光明、幸福的渴望。由于孩子沒有相關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根本理解不了作品的含義,也達不到預定的教育目標。但如果這個教育內容讓原來對抽象畫有一定欣賞經驗的幼兒來欣賞,效果就會完全不同。同理,主題活動“海洋世界”更適合生活在海邊的幼兒。

3.能引發(fā)和滿足幼兒興趣的內容

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興趣是直接支配他們學習的最大動力,有了興趣,幼兒就有了主動參與活動的愿望和積極的態(tài)度。因此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確定必須考慮幼兒的興趣特點。教師可運用以下三種策略來協(xié)調教育內容與幼兒興趣之間的關系:其一,教師預設一些既能促進幼兒發(fā)展,又是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如小班的各種玩色活動,既能讓幼兒感受色彩美,產生參與美術活動的愿望,其活動形式又是深受幼兒喜愛的;其二,觀察幼兒,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由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生成活動內容?!毒V要》中也要求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比?,在一次大班語言活動中,天空突然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而下,孩子們的注意發(fā)生了轉移。這時,教師及時調整了計劃,順應孩子們的興趣需要,引導孩子們討論有關雨的內容?!耙掠炅?,天空是怎么樣的?”“你看到的雨是怎樣的?”“下雨了,小樹、小花、小草怎樣了?”“雨中的人是怎樣的?”孩子們圍繞雨進行了描述交流,既滿足了觀察雨、討論雨的愿望,也增進了師幼間的情感;又如在音樂活動《四大發(fā)明》中,幼兒由教師準備的教具——手工油印機引發(fā)出對印刷的興趣,教師由此生成了印刷術主題教育活動,擴展了幼兒的經驗。其三,對一些促進幼兒發(fā)展確有必要,但難以直接引發(fā)幼兒興趣的內容,教師要善于運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引導他們參與活動。如小班幼兒不太喜歡漱口,教師運用兒歌就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4.利于幼兒終身學習和長遠發(fā)展的教育內容

幼兒園各年齡階段、各學期、各教育活動之間的內容需要銜接,托幼之間、幼小之間的教育內容也需要銜接。教育活動內容的銜接反映了事物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性和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和連續(xù)性,同時也反映了知識經驗之間的固有邏輯性。因此,教師在選擇教育內容時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遵循由易到難、由淺人深、由近及遠、循序漸進的原則。如,對自我的認識方面,小班幼兒可認識自己的五官,中班幼兒可認識自己的身體,大班幼兒則可認識自己的能力。在幼小銜接方面,既要避免過早地介入一些知識、技能的學習,造成與小學教育內容的重復,又要避免忽視幼兒情感、生活自理能力、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方法等方面的培養(yǎng)。要多選擇有利于幼兒長遠發(fā)展的教育內容,為幼兒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好基礎。

中國兒童教育網m.pisosnuevosenlasrozas.com致力于提供給廣大幼兒教師一個資源共享的平臺,每天將會整理當天由我們的老師團隊提供的參考教案和各種教育相關資源,讓廣大老師輕松備課。大家有任何問題和建議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謝謝大家的支持了,因為你們的支持我們將做得更好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