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犯錯以后……
當孩子犯錯以后……
現(xiàn)代的父母跟過去父母一樣有愛心,但是在管教方面,卻常常覺得比過去父母更艱難,因為,如果父母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需要一些管教技巧。尤其是當孩子有錯誤的行為產(chǎn)生時,父母需于第一時間教導孩子正確的行為及勇于認錯,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就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而讓此好的習慣變成自然……
過去的孩子以“父母”為中心,因此順從性較高,只要父母叫孩子做的事,孩子大部分會遵從。但是,時代不同了,現(xiàn)在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比較有自主性,順從性減低、責任感減弱、好奇感擴大、感恩心衰退,而這些因素也造成孩子常犯一些錯誤行為,例如:打人、咬人、搶玩具、撕書、亂扔玩具、隨便亂涂墻壁、亂畫桌子、每樣餅干都咬一口就扔掉……等,但是孩子卻不知道這些是不好的行為;相反地,他會告訴你一籮筐的原因……
造成這些孩子錯誤行為背后的因素,有下列幾個原因:
孩子的錯誤行為往往透過模仿學習而來
父母有求必應
父母過度保護
父母沒有告知行為標準
不知惜福感恩
孩子做錯事不認錯怎么辦
孩子年齡小,其生理機能的發(fā)育和心理發(fā)展還不成熟,常會說錯話、做錯事,這是難免的,在成人的幫助下能認識錯誤,改了就好??墒怯行┖⒆幼隽隋e事不肯認錯,倔強、執(zhí)拗,確實令人生氣。對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父母應仔細分析原因,在了解孩子的基礎(chǔ)上給予正確的教育。
孩子不認錯的原因
孩子做錯了事,自己不知是錯的。
如三四歲的孩子,常有把衣服紐扣扣錯位,將襪底穿到腳面上,把兩只鞋子穿反等現(xiàn)象;再大一點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子,頑皮、好打鬧,有時會把衣服弄破,或是為了探個究竟,把新買的玩具拆得亂七八糟……這都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特點造成的,他全然不知錯。對這類錯誤,父母不應該過多地責備孩子,更不要說那些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如:“你真笨”,“你真是沒用”等等。而應該在“如何做”上給予具體指導,不斷豐富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他積極主動進取的愿望,在一次次戰(zhàn)勝錯誤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本領(lǐng),學會辨別對與錯。
孩子做錯了事拒絕認錯。
有的孩子個性強,倔強、執(zhí)拗、任性、自以為是,做錯了事不愿承認,怕認錯后丟面子。有的孩子則從來沒有認錯的習慣,這與父母的教育有關(guān)系,如孩子摔倒了,父母不教育孩子走路要當心,反而怨地不好;小孩子之間發(fā)生糾紛,父母往往是袒護自己的孩子,說別人的不是;家庭成員之間教育方法的不一致等等,都是導致孩子做錯事又拒絕認錯的原因。對這樣的孩子,父母不要急于追究錯誤的大小,而應把重點放在如何幫助承認錯誤上,首先,父母必須改變以上不正確的做法,是誰的錯就是誰的錯,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不要怨天、怨地,混淆孩子的是非觀念。再就是鼓勵孩子說實話,以親切的態(tài)度告訴孩子:“做錯了事沒關(guān)系只要勇改地承認錯誤并愿意改正,就是好孩子。”同時嚴肅地指出:“做了錯事又不肯承認是錯上加錯!爸爸媽媽不喜歡這樣的孩子。”待孩子表示認錯后,肯定他的進步,再幫助孩子分析錯在什么地方,其嚴重程度、不良后果等,教孩子應該怎樣做,讓他從中接受教訓,為今后正確的行為打下基礎(chǔ)。
孩子做錯事,怕受懲罰,不敢認錯。
有的父母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不是呵斥就是打罵,常使孩子驚恐萬狀,無所適從。當孩子做了錯事后為了逃避父母的懲罰,只好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過錯。要幫助孩子克服和糾正這種不良行為,父母必須改變不良的教育方法,堅持正面教育。
父母制的作風要不得,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最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質(zhì)的形成。孩子雖小,但也有他獨立愿望,有自尊心,孩子做了錯事,父母采取打罵孩子的做法是一種失敗的教育方法。父母要持冷靜的態(tài)度,分析孩子做錯事的原因,本著重動機、輕后果的原則,原諒孩子因生理、心理因素及缺乏經(jīng)驗造成的過失。孩子畢竟是孩子,但是對其行為、品德上的錯誤則要毫不客氣地給予嚴厲批評,絕不姑息遷就,以便幫助孩子明辨是非,增強道德判斷能力,少犯錯誤。
如何教孩子認錯?
[案例一]
T:小明你為什么打小美?
小明:因為小美咬我。
T:小美你為什么咬小明?
小美:因為小明搶我的玩具。
處理方法:
1. 孩子之間為了玩相同的玩具互咬及互打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在處理上,需先看孩子雙方是否有人受傷,如果有須先做傷口處理。
2. 讓孩子知道玩具不是任何一方的而是老師的,因此,不能獨占也不能想要玩就玩,如果別人已先拿,那另外一方則需學習等待,否則老師會全部收回取消任何人玩。
3.不管任何理由只要打人或咬人就是不對的行為,老師都會懲罰。
4.讓孩子自己決定要如何懲罰,如果孩子想不出來,可以提醒三種讓孩子自己選擇。例如:a.取消玩玩具資格;b.兩人分開玩不同的玩具;c.站在鏡子前面反省10分鐘。
5.當孩子已確定處罰方式時,需讓雙方大聲互說“對不起”,最后彼此握握手還是好朋友。
[案例二]
T:小華你為什么把一本好好的書,撕成一張一張的?
小華:因為我不喜歡書中的老巫婆。
T:不喜歡你可以不看,但不可以撕書啊!
小華:有什么了不起,明天我叫媽媽買一本還你。
處理方法:
1.當孩子有撕書的行為出現(xiàn)時,老師須先了解孩子是不小心撕破,還是故意撕破。
2.教導孩子知道物權(quán)的觀念,別人的東西是不可以隨便破壞的。
3.讓孩子自己把撕壞的書用膠帶黏貼起來,老師可從旁指導。
4.取消孩子一日不能看書的資格。
5.和孩子的父母溝通,希望在家里和在學校的處理方式盡量一致。
勇于認錯卻堅決不改,怎么辦
有些孩子經(jīng)常犯錯,批評他之后,他馬上會對我說“對不起,我下次一定改”,一副態(tài)度誠懇、認識深刻的樣子。可是一扭臉,該犯的錯又照樣犯,對于這樣的孩子怎么辦?
孩子也許根本沒有認錯。他的勇于認錯只是應付您的一個辦法。作為父母需要的不是孩子改正錯誤的一句承諾,而是要看到孩子是否有真正改正錯誤的行動。當孩子承認自己錯了、一定要改正的時候,您一定要接著問他認為錯在哪里,和他一起仔細分析犯錯誤的原因,認識犯錯誤的危害,只有這樣,孩子對錯誤才能有更深刻的認識。
別讓孩子在犯錯中得甜頭
孩子之所以會“出爾反爾”,是因為我們在對他進行教育時沒能對癥下藥。行為矯正學認為,當一種行為發(fā)生后獲得有利的結(jié)果時,則這種行為更有可能在將來相似的環(huán)境中被重復。當孩子重復犯錯誤時,父母應該找到這種“有利結(jié)果”,到底是什么使孩子嘗到了“甜頭”。比如有些家庭中的孩子犯錯誤只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當父母批評他們時,正好是中了他們的意,他們覺得只有犯錯誤時,才感覺到父母的關(guān)愛。
讓孩子承擔錯誤的后果
讓孩子試著承擔犯錯誤帶來的后果(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比如起床磨蹭會遲到,那就讓他嘗嘗遲到的滋味,效果要強于你的批評與說教。
改正錯誤是一個過程
改正錯誤有一個過程,父母不能只讓孩子完成這個過程中的部分環(huán)節(jié),而是要督促到底。這個過程就是“認識-改正-鞏固”。當孩子認識到錯誤在哪里后,說“對不起,我下次一定改正”時,別讓他到此為止,應該認真地告訴他不要下次再改,從這次就要開始改。只要可能,就讓他現(xiàn)在就按正確的方法去做一遍。然后再提醒孩子,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注意,別重犯同一個錯誤,做個聰明的孩子。
給出改正錯誤的方法
年齡小一些的孩子有可能并不知道怎樣去改正錯誤,所以在批評孩子時,一定還要對孩子提出具體的要求。告訴他犯錯之后應當怎么辦?并盡量促使他按照您的要求去行動。這樣會減少孩子犯錯或是重復犯錯的可能。
孩子犯錯,批評有竅門
孩子犯了錯誤,父母批評孩子時,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認錯?其實問題出在大人身上。在批評孩子時如果能注意下面這些問題,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評了。
只談眼前不翻舊賬
做錯的事已經(jīng)批評過了就應該“結(jié)案”了,不要老是記著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讓孩子覺得在父母面前永無法翻身。孩子正處在學習做人的過程中,父母要原諒孩子的過錯,動輒翻老賬,這樣很傷孩子幼稚的心,孩子是不會接受的。
不能只注意孩子的錯處
當我們動怒時常常會急于讓孩子認錯,會直接針對孩子所做的錯事切入。然而,孩子其實不是從小到大都只做錯事,必定還有許多可取之處。如果我們只針對眼前的錯事指責他,而忽略了他的優(yōu)點,就很容易讓孩子覺得大人眼中只看到他不好的行為,似乎大人并不了解他整個人,孩子努力把事情做好以后,往往需要我們的贊揚。同樣道理,在我們批評孩子時,也應先對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給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得不對的地方,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不是光把眼睛盯住他的錯處。
增加身體接觸
在批評孩子時可以摟著他的肩膀說話,或拉著他的手講道理給他聽。我們都知道忠言逆耳,有些聽不得一句重話的孩子會非常排斥所有指責他的話。所以當我們實在需要責備他時,應該用眼睛正視孩子,在說著指責他的話時,身體部分要有接觸,這樣就能達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批評過后要表達對孩子的感情依舊
批評過后,父母不要一直板著臉說話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來打算和孩子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今天做錯事為理由不帶他出去。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了事就應受到批評,但父母不會因為他做了錯事就不愛他。
tips:跟孩子說理有技巧
循循善誘,充分的說理,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說理不僅需要有耐心,還應結(jié)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征,選擇恰當?shù)姆椒ê图记伞?BR>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古語云:“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跟孩子講道理,應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在此基礎(chǔ)上再對孩子的過錯予以糾正,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如果一味地數(shù)落孩子,責怪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對,只會讓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其次,所講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講的道理應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說,也不能苛求孩子。因為大人信口胡說,孩子是不會服氣的,大人的要求過分苛刻,孩子是辦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歡吃零食,卻對孩子大講吃零食的壞處,如此,孩子是不會聽從的。
其三,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跟孩子說理時,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辯解,大人應給予孩子申辯的機會。應該明白,申辯并非強詞奪理,而是讓孩子把事情講清楚講明白,給孩子申辯的機會,孩子才會更加理解你所講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孩子和大人一樣,情緒好時比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見,不高興時則容易偏激,因而跟孩子講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在其情緒較好時,對其進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緒低落時跟他說理,是不會奏效的。
好孩子育兒網(wǎng)采編整理
- 兒子說謊了怎么辦
- 不愛洗澡的寶寶
- 10分鐘,讓寶寶開始理解了數(shù)的概念
-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夜間驚恐
- “懲罰之旅”幫兒子戒除“網(wǎng)癮”
- 林伯渠送子“三用”
- 世界巨富如何教子理財
- 家長,就是孩子人生的導游
- 科學家的天才差點被埋沒
- 家教名言
- 沈丹萍和她的洋丈夫怎樣撫育孩子
- 美國父母這樣教子
- 大膽去玩自己的吧
- 嬰兒時期的“音樂”
- 征稿啟事:《英語拾零》征稿-Contributions Wanted
- 珍愛生命
- 萬峰湖
- 拍拍手拍拍腿(體育)
- 高官們
- 我做對了_小學生作文:二年級
- 護膚品廣告推廣方案34句
- 2017瓷博會主題朋友圈文案39句
- 回憶不能淡忘462個
- 《帝王江山》乾元十一年攻略
- 用自己的話闡述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