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正、反面情境培養(yǎng)幼兒利他行為的研究報告

利用正、反面情境培養(yǎng)幼兒利他行為的研究報告

利用正、反面情境培養(yǎng)幼兒利他行為的研究報告

  

利用正、反面情境

培養(yǎng)幼兒利他行為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利他行為是一種為了使別人獲得方便與利益,而出于自覺自愿的助人行為,它是個體在群體中表現出的基本行為之一。幼兒由于年齡小,認知水平不高,加上又多是獨生子女,缺少多元化的、健康的社會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現出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行為。這一行為如不加以引導,將有礙于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也無法培養(yǎng)幼兒成為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會的高素質的人。

國內外許多教育心理學家都認為人類特有的社會行為大多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他人的行為方式及其行為結果而習得的。而個人的利他行為與當時的情境有關。如果一個人看到別人都在做好事,就能激發(fā)自己也去做好事,這可能是一種從眾行為,也可能是模仿或受暗示。由此看來,通過正確規(guī)范的情境,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幼兒面前,可以逐步讓幼兒通過觀察模仿形成良好的利他行為。然而,在實際教育中,單對幼兒普遍存在的不良行為單純地運用正面教育的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的利他行為,糾正幼兒的不良的行為習慣,我嘗試運用了正、反面情境相結合的教育方法。

這里的“正面情境”,也就是正面情境全程化,指的是教師創(chuàng)設正面規(guī)范的行為過程,用語言描述行為的結果。而“反面情境”則有兩種:一種是反面情境全程化,指的是創(chuàng)設錯誤的不規(guī)范的行為過程,僅用語言描述行為結果;另一種是反面情境結果化,指的是創(chuàng)設錯誤的、不規(guī)范的行為所導致的結果,僅用語言描述行為過程。

二、研究對象、時間、方法:

研究對象:中班三十名幼兒。

研究時間:2002年3月――6月。

研究方法:情景誘導法、自然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等。

三、研究目標:

1、    運用不同的情景教育方式,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促進利他行為的養(yǎng)成。

2、    培養(yǎng)幼兒識別并體驗他人情緒情感的能力,初步體驗給予他人方便所帶來的快樂。

3、    激發(fā)幼兒的交往欲望,促進社會文明人基本素質的養(yǎng)成。

四、研究過程:

(一)調查與分析:

1、          調查內容:在大帶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