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孩子的方法 多給孩子一些人文營養(yǎng)
關于教育孩子的方法 多給孩子一些人文營養(yǎng)
許多父母以為孩子學了琴棋書畫,就是有了“素質(zhì)”;考出高分數(shù),上了好學校,就是“成才”。其實對個人的成長而言,一些被傳統(tǒng)教育忽略的人文素養(yǎng)才是孩子人格健全發(fā)展的基石。生命認知...
事實
據(jù)新華社2001年10月30日報道,中國每年大約25萬人死于自殺,不少于200萬人自殺未遂,少年兒童的輕生事件也時有發(fā)生。杭州市兒童青少年行為心理糾正熱線透露的消息更令人震驚:一個六齡女孩對媽媽鄭重的說:“媽媽我想跳樓,我覺得很苦很累,我想自殺?!眿寢尨鬄檎痼@,幾次詢問,孩子都很嚴肅地回答:那么苦,活著沒意思。還有一例是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平時非常淘氣,一直帶他的奶奶不耐煩罵他兩句,一天奶奶午睡時,男孩跑到廚房拎出菜刀,爬到奶奶床上,用刀背在奶奶的額頭來回的切,奶奶驚醒后嚇的一陣狂叫。小男孩則得意的說:“你要是再罵我,我就把你殺掉!”
人文觀點
對于上述現(xiàn)象,專家普遍歸因為社會壓力過大,卻很少有提及生命意識薄弱的問題。而這正是我們教育中長期匱乏的東西。許多父母也會知道說珍愛生命,但若不是以一個牢固的生命認識做基礎,我們的真愛能否抗的住壓力、經(jīng)受住挫折仍是個問題。
西方一個哲人曾經(jīng)說過:“Death destroys a man ,the idea of death saves him(死亡可以消滅一個人,而死亡觀則可以拯救他)?!痹诿绹P于911的報道中,我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jié),一個失去丈夫的女人在告知孩子們父親的突然死亡時,她解釋說他們的父親已經(jīng)變成了天使,在天上注視著他們。這個女人未必是教徒,但她對死亡的詮釋則將生命的美傳承給了孩子們。
建議
生命信念的樹立和內(nèi)化,都是要從小抓起的。
當孩子們第一次提問“我是從哪來”的時候,應被視為他對生命的最初探究,這樣的時候,父母最好和孩子進行一次深談,除了告訴他,他是父母愛的結(jié)晶以外,還要告訴他,對于他的出生,父母有過多少夢想,祖輩又有過多少期待。他出生的時候,全家人是怎樣的激動,祝賀的人是怎樣的踴躍,他的第一次走路、學說話、生日……許多充滿人情味的珍貴細節(jié),都是讓孩子確立他在這個世界的坐標,感知生命的珍貴和欣喜的“基礎教育”。
當孩子對小貓小狗甚至小烏龜小知了施虐的時候,你也應該將之視為生命意義教育的良機。要告訴他,再幼小的生命也有尊嚴,而且“無論是獅子還是刺猬;雄鹿還是蝙蝠,都有按照他們自己的方式生活的權(quán)利”--有了這樣的感知基礎,孩子便不會因為覺得什么人丑陋或者不順從自己而去傷害他,更不會因為自卑而殘害自己。
共情...
事實
曾聽北京的一位幼教專家講過一件事情,他們到北京朝陽區(qū)一家幼兒園進行心理測試時,問了孩子們一個問題:“一個小妹妹發(fā)燒了,她凍的直哆嗦,你愿意借給她外套嗎?”沒有一個孩子主動回答。老師只好點名,第一個孩子說:“病了要傳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該生病了,我媽媽還得花錢?!钡诙€孩子則說:“我媽媽不讓,我媽媽會打我的?!钡谌齻€孩子說:“弄臟了怎么辦?”第四個孩子說:“我怕弄丟了”。結(jié)果半數(shù)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種種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給生病的小妹妹。聽到孩子們讓人心寒的回答,一位幼兒園老師實在不甘心這樣的結(jié)果,叫來自己4歲的兒子問道:“一個小朋友沒吃早點,餓的哭,你正在吃早點,你該怎么做呢?”見兒子不回答,她又引導:“你給他吃嗎?”“不給!”兒子回答的十分干脆。媽媽又勸:“可是,那個小朋友都餓哭了呀!”兒子竟答:“他活該!”
人文觀點
也許在有些家長看來,第一個孩子很懂得自我保護,第二孩子很聽話,第三個和第四個孩子還很有風險意識,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中,這些也許都是他們處心積慮要教給孩子的生存智慧。但是,這樣的現(xiàn)實教化卻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培養(yǎng)孩子們“理解別人感受和問題的能力”,這個可以稱為共情的能力,正是所謂“情商”的基礎內(nèi)核。缺乏共情能力的結(jié)果,不僅僅影像到一個人在道德品格上的完善,而最要害的卻是損害了他與人溝通、相處的生存技能。
這個故事使我聯(lián)想到我在一個芬蘭朋友家曾經(jīng)見到的情形。那天,朋友的孩子和其他幾個小朋友在她家上繪畫輔導課。其中一個叫Robin的4歲男孩顯然有些吃力,嘴里不住的嘟囔著“I don't like it(我不喜歡這張)”,畫一張扔一張,直到最后難過的趴在桌子上。比他都大了兩三歲的幾個女孩不約而同的對他說,沒關系,Robin,我覺得你畫的挺好的,一個叫Andian的女孩子說完“I like it(我喜歡它)”之后,似乎還覺得不夠分量,又加重語氣的補充道:“I like it a lot actually(實際上我是非常喜歡它)?!毕啾戎?,這樣的共情能力,正是我們的孩子普遍缺乏的。
國外有一個作家回憶說,他母親時常告訴他,壓根就沒有“stranger(陌生人)”這個詞,他們都是些“frends who you haven't met(你還沒來得及認識的朋友)。”他說,這句話使他受益終生,而這,正是來自母親的共情教育。
建議
我曾經(jīng)應邀參加了一個關于道德教育的電視談話節(jié)目,其中一個話題是孩子們提出的在公交車上要不要給老人讓座,堅持讓座的孩子說,如果要做一個有道德的好少年,那就應該給老人讓座;而不同意讓座的孩子們則說大人們都不讓我為什么要讓。我建議,如果換個思路,從共情的角度,著眼于培養(yǎng)孩子“理解她人問題和感受的能力”,讓孩子給老人讓座可能就不會成為一個需要討論的兩難問題了。
你可以告訴孩子老人的種種不便,讓他想想自己有什么“力不從心”的時候,比如需要站在爸爸肩膀上才能看到高處的東西,比如,生病的時候,多么難受,多么需要大人的照顧,而老人,常常會覺的難受,需要年輕人的照顧。
這樣的基于“共情教育”而發(fā)生的讓座行為,才禁的起追問和考驗。否則,即便現(xiàn)在讓了座,等到日后需要為她人讓出別的利益時,仍難免會兩難。
妥協(xié)...
事實
我一個朋友從還沒懷孕起就為如何生一個聰明寶寶殫精竭慮了,女兒才兩歲,孩子姥姥就每天舉著本《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書給她下任務。朋友說,她有時想到以后還要讓女兒進好幼兒園上好學校考好大學還要出國留洋找個好工作,就頭疼,一子錯滿盤皆落錯,耽誤了孩子。
有了媽媽們的殷切期望,孩子們自然也不輕松。據(jù)報載:浙江淳安縣梓桐鎮(zhèn)外桐中心小學三年紀學生徐健,是大家眼里的優(yōu)秀學生。從跨進小學校門那天起,他的成績一直保持全班第一,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但是在一次期中考試時,僅僅因為數(shù)學成績考了90分、名次降為班上的第五名就自殺身亡。據(jù)老師說,他的語文成績是98分,仍是班上最高的。
人文觀點
類似的悲劇時有所聞,越來越多的人呼吁對孩子們加強挫折教育,挫折教育自然是需要的,但如果沒有妥協(xié)意識的培養(yǎng),它還會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這就像對一個體制明顯不足以完成鐵人三項的人說,挫折是難免的,摔倒了不要緊,關鍵是在哪摔倒在哪怕起來,咬緊牙關繼續(xù)跑,終有一天你會跑到終點的。也許結(jié)果卻是,還沒等跑到終點,他就累死在路上了。從這意義上說一個人對自身追求的妥協(xié)應該也是一種生活智慧。
進日的一項關于中法青少年夢想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與52%的法國孩子把建立美滿家庭看做生活成功的第一步不同,中國孩子更醉心于事業(yè),并有41%的中國孩子把成為富翁看做事業(yè)成功的標志。盡管孩子們的選擇無可厚非,但令人擔心的是,缺乏了理性的妥協(xié)精神,孩子們會不會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將自己逼入絕境。
進取心本無過錯,但若進取的人沒有同時揣上一顆平常心,特別是當這種進取不是以開發(fā)自身潛能,完成自我實現(xiàn)為出發(fā)點,而是另存有功利居心時,那他就不僅少了許多快樂起來的理由,連對付挫折也不那么容易了。
建議
對于今天的獨生子女,妥協(xié)問題尤為重要。他們趕上了個性張揚的時代,又都是在小皇帝一般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從小不會示弱。但對“個性”的理解,卻難免有誤區(qū),其實真正特立獨行,是在忠于自己的同時有尊重別人,而并非是把誰都不放在眼里,唯我獨尊。從這個意義上講,也許我們可以把對她人的尊重,看做是一種對個性的妥協(xié),妥協(xié)的效果恰恰使個性更見容于她人從而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個性的目的原本是為了自己快樂。如果個性成為了生活中的種種障礙,那它起不是南轅北轍了?
很多時候,孩子從幼兒園哭哭啼啼的回來,說自己的數(shù)學得了第四名,做手工也只得了80分,我覺得父母不妨考慮一下,孩子在這些項目上到底有多少優(yōu)勢?如果孩子已經(jīng)盡力了,那么大可不必非要他樣樣都得100分,教會孩子在認真學習的同時,讓他欣然接受自己的“第四名”、“80分”,就是給了孩子一筆寶貴的人格財富。
敢于夢想...
最后,讓我們來談談夢想。
“I have it said that the first ingrdeient of success-the earliest spark in the dreaming youth--is this:dream a great dream(我曾經(jīng)聽人這么說過成功的第一要素--也就是在愛做夢的少年時代產(chǎn)生的最早的火花--擁有一個偉大的夢想)?!蔽以诤M饨佑|的立志教育中,敢于夢想幾乎不可或缺。相比之下,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在對待夢想上,存在至少兩個誤區(qū):
一是不鼓勵夢想,相反,在推崇腳踏實地的同時,夢想常常被貶稱為好高騖遠、白日做夢,比如,如果我們身邊有誰夢想著有一天能到月球上轉(zhuǎn)轉(zhuǎn),我們多半會說:你還是先把地球上的日子過好了再說吧!在加拿大溫哥華聚居著大批華裔,在各類學校里的華裔學生通常都表現(xiàn)出色,但我的一個做音樂教師的朋友告訴我,華裔學生常常抱怨一些在她看來非常嚴重的事情,學生們稱之為“typical Chinese attitudes(典型華人心態(tài))”,其中之一就是,家長們即便明知道要犧牲孩子們實際的天賦、興趣和夢想,也一味要求他們首先是學業(yè)優(yōu)秀,然后在科、商、醫(yī)等有限的領域擇業(yè),以保證衣食無憂。這自然與海外華人在人屋檐下求生存的無奈有關,但不能否認,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在國內(nèi)也普遍存在,而且更為嚴重的是,也許有更多的家長根本就不知道孩子有什么樣的夢想。
二是常常混淆夢想與目標的分別。雖然夢想與目標注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也未必有高下之別,但目標更像是審時度勢的行動綱領,可以隨時調(diào)整,必要時還可以知難而退,比如一個正在學鋼琴的孩子說“我明年要去考級”;而相比之下,夢想則是可以令一個人“雖九死猶未悔”的生活向往,是一個人新魂所系,就好比那個孩子真的愛上了鋼琴而決意以此為生了。較之目標,哪怕他在宏大,夢想應該更富有理想主義色彩,甚至還會顯得更遙不可及,更無路可循一些,但他所蘊含的激情卻能引領一個人的全部身心。夢想一旦萌發(fā),就夢牽神繞,甩也甩不掉了。哪怕最終不能實現(xiàn),都始終是一種激勵,夢想的力量也正在于此。追夢的人,因為有恒久的驅(qū)動,就不會輕易被挫折打倒而言放棄。
英語里有一句勵志格言,它是這樣說的:“You will never know how far you could fly until you spread your wings(不展開翅膀,你永遠不知道你究竟能飛多遠)?!眽粝氡闳缤请p翅膀,展開后才可能發(fā)揮力量。張愛齡說過,成名要早,我看倒不見得,依我看立志未必要早,做夢卻不宜遲,其實,孩子們天生都是有夢的,他們?nèi)钡奈幢厥墙虒?,而是啟發(fā)和鼓勵。所以,如果有一天孩子揚言說“我長大要當某某某”時,家長或許可以通過追問“為什么呢?”幫孩子打開想像的翅膀,讓他的夢早早飛起來。
- 如何避免孩子患電視肥胖癥
- 矯治小兒習慣性擦腿動作
- 心理偏離是怎么回事?
- 研究表明:假單親家庭更傷孩子
- 孩子的心病是不是家長有關?
- 媽媽要怎樣發(fā)現(xiàn)寶寶的心理問題呢
- 媽媽過分疼愛寶寶引起寶寶心理障礙
- 關于孩子感到壓抑時的7種表現(xiàn)
- 怎樣提高寶寶的情商?
- 孩子需要的是中肯的表揚
- 當你的孩子覺得委屈時要怎么辦
- 位孩子改善家庭的心理環(huán)境很重要
- 家長要及時了解兒童的心理需求
- 關于兒童性教育的重要性
- 我的媽媽
- 善良的仙女_小學生作文:二年級
- 幼兒園“十度”管理之“坡度”――園長多角色的合理互換是幼兒園發(fā)展的動力源泉
- 日出日落說說短句171句
- 中班教案《小魚變變變》反思
- 幼兒園教案中班藝術(shù)活動會唱歌的盒子
- 大班語言活動冬天教案
- 關于賺錢的簡短朋友圈文案34句
- 關于韓國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獅子型育兒法” (二)
- 關于誠信的論文 給孩子營造一片誠信的天空
- 關于毀掉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
- 韓國人怎樣教育孩子的方法——“獅子型育兒法” (一)
- 關于孩子性格不同教育方法有別的知識
- 韓國人怎樣教育孩子的“獅子型育兒法” (一)
- 關于憐憫的方法教育孩子
- 多給孩子一點人文營養(yǎng)
- 寓教育于游戲,培養(yǎng)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 教孩子初步知道一些保護頭發(fā)方法的教案
- 幼兒園音樂課教育方法和論文:用音樂塑造孩子幼小的心靈
- 關于鍛煉孩子的好方法 0到6歲的孩子
- 關于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陽剛之氣的方法
- 關于如何給孩子喂藥的正確方法
- 關于提高孩子的膽量的好方法 幫孩子戰(zhàn)勝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