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可愛的地球的教案 小學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關于可愛的地球的教案 小學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第一課 可愛的地球
第 1 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從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國家的強大與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水平息息相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探索宇宙的無限向往,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積極性。
2.培養(yǎng)學生對材料收集、整理、分析、歸納的能力。在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相互合作的習慣和能力。
3通過收集材料,展開主題活動,使學生能從中發(fā)現(xiàn)并體會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艱苦和漫長的過程。
重點難點:
讓學生從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國家的強大與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水平息息相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探索宇宙的無限向往,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積極性。
教學準備:
1.請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神州五號飛船首次載人飛行的相關報道和資料。
2.讓學生收集能證明地球是球體的有關材料。
3.地球的圖片,地球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看說說,認識地球
1.出示楊利偉的圖片資料。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神州五號飛船首次載人飛行的有關報道和資料。
2.從衛(wèi)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樣子的?
3.看書上插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天地對話——“我看到咱們美麗的家了”。
4.提出疑問:楊利偉從神州五號飛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狀的?組織小組討論,得出地球形狀的初步結論。
二、探究學習——地球的形狀與面貌
1.我們現(xiàn)在都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那么古代人類如何了解地球是一個巨大球體的呢?時至今日,我們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呢?
2.學生交流。
3.對比實驗:模擬“海邊看船”。
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地球是一個球體。
4.出示地球儀: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學生觀察總結,教師補充。
引導學生說說地球儀的主要構成。
學生發(fā)言后,簡單介紹地球儀上的地軸、經(jīng)線、緯線、赤道、北極、南極。
5.地球表面真實的原貌是怎樣的呢?
讀加加林的描述,討論。
6.小組比賽:在地球儀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識拓展——復習與鞏固
活動:《科學暢想,遨游太空》
分若干小組,每小組模擬乘坐一架飛船,飛船名稱由各組自定。要求將本課學習的只是進行串聯(lián),模擬宇宙飛行,說說看到的情況。必須反映的內(nèi)容是:地球形狀特點,宇宙中的星球。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認識地球的形狀特點,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識。
2.學生對材料收集、整理、分析、歸納的能力。在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相互合作的習慣和能力。
3通過收集材料,展開主題活動,使學生能從中發(fā)現(xiàn)并體會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艱苦和漫長的過程。
重點難點:
讓學生認識地球的形狀特點,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識。
教學準備:
1.地球儀。
2.世界地圖。
3.讓學生調(diào)查,調(diào)查家中餐桌上的食品分類與來源。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看說說,認識大洋大洲
1.復習地球儀知識,以及海洋與陸地面積比例示意圖,在地球儀上辨別世界的大洲大洋。
2.大洋大洲概念比較。
通過讀圖,知道什么是大洋,什么是大洲。
3.出示東西半球圖,指導學生從東西半球圖,區(qū)分陸地和海洋,認識七大洲、四大洋。在地圖上確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同時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中的最大和最小。各小組借助地球儀和世界地圖,找出各大洋大洲的位置。
4.讀“七大洲名稱的由來”,加深對大洲大洋知識的理解。
通過地圖的判讀,從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不同角度了解世界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然后對東西半球間,南北半球間陸地面積大小進行比較,得出:東半球陸地面積大,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二、探究學習——神奇的陸地與海洋
1.先出示一組不同的地形圖片,了解世界上地形主要可以分為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種。
2.分小組討論:
(1) 說說我所知道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
(2) 說說我所知道的陸地動植物資源。
(3) 說說我所知道的有關地形的世界之最,如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最高的山脈等。
3.匯報:我家餐桌上的食物調(diào)查。
說說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人們餐桌上的食品,然后將這些食品進行劃分。
4.說說對未來開發(fā)海洋的想法。
小結:海洋是人類當今和未來開發(fā)的重要領域,是人類開發(fā)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場所。
三、知識拓展——復習與鞏固
美文欣賞——可愛的地球
說一說我們居住的“家”:從不同角度夸夸我們生活的地球,提出保護地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針對愛護地球行動,提一條倡議。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地球形狀特點、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等事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愛國主義情感。
2.幫助學生了解人類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引導學生樹立地球村的理念,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喚起人類熱愛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
3.理解學習地球的相關知識,是為了今后建設更美好的人類家園。
重點難點:
幫助學生了解人類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引導學生樹立地球村的理念,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喚起人類熱愛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相關資料。
2.鄭和下西洋的資料。
3.歌頌地球的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看說說,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1.同學們知道世界上第一個實現(xiàn)環(huán)球航行的人是哪一位嗎?
板書“麥哲倫”,導入新課。
2.根據(jù)課前預習和課前搜集的資料,學生交流:我所了解的麥哲倫。
3.根據(jù)教材提供的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示意圖,說說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線路,主要是從哪個大洲出發(fā),經(jīng)過哪些大洋大洲,最后到達哪里。
4.討論:麥哲倫實現(xiàn)環(huán)球航行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5.活動:我是小小環(huán)球航行家。
以小組為單位,按照麥哲倫航海路線示意圖,結合對所經(jīng)過地區(qū)自然風貌或風土人情的大概了解進行情況介紹。
二、探究學習——形形色色的環(huán)球旅行
1.交流環(huán)球航行的有關素材。
2.教師介紹:現(xiàn)代麥哲倫。
英國28歲的女航海家艾倫 麥克阿瑟打破世界記錄駕帆船71天環(huán)游世界。
3.生朗讀書上的環(huán)球航行故事資料。
三、知識拓展——復習與鞏固
1.分小組,各自交流三節(jié)課的學習體會,然后,小組合作完成圖畫創(chuàng)作。
2.小組分角色朗讀“地球,我的母親”。
3.集體閱讀“世界地球日”資料。教師介紹近幾年地球日的主題。
板書設計:
1 可愛的地球
一、 從太空看地球
二、 神奇的陸地與海洋
三、 形形色色的環(huán)球旅行
- 關于珍視朋友之間的友誼的教案 朋友之間教學設計
- 關于從世界看中國的教案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天有不測風云的教案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可怕的物種入侵教案
- 戰(zhàn)爭何時了教案 教學設計
- 關于我的這6年的教案 小學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師生之間的情感的教案 我們的畢業(yè)典禮教學設計
- 關于共享合作的快樂的教案 教學設計
- 關于鰻魚的啟示的教學設計 小學六年級思想品德教案
- 我國體育事業(yè)取得的輝煌成就的教案 2008,我們贏了教學設計
- 關于科技帶給我們什么的教案 教學設計
- 關于中國中華民族遭受帝國主義侵略的教案 不能忘記的屈辱的教案 教學設計
- 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教案 舉世公認的奇跡教學設計
- 告別貧困奔小康教學設計
- 大班音樂欣賞教學方案“小鴨的舞”
- 恩恩相報
- 昆蟲大全
- 大班:逛街
- littlefox英語故事bread
- “藝術領域中的新《綱要》解讀”的點滴體會
- 小班健康教案《找葡萄》反思
- 大班散文欣賞教案春雨的色彩反思
- 關于我的這6年的教案 小學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從世界看中國的教案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想想他們的難處的教案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怎樣到達目的地的教案 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可愛的家鄉(xiāng)人的教案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我跟媽媽看演出的教案 二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春天在哪里的教案 二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春天的種植的教案 二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教案 二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游戲快樂多的教案 二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我會安排一天的生活的教案 二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成長記錄袋的教案 二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天有不測風云的教案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我們贏了的教案 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 關于綠色小衛(wèi)士的教案 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