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試卷分析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試卷分析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試卷分析

五年級語文試卷分析

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是它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究其本質,我的理解有兩點:所謂工具性就是在學習、工作中學會閱讀,學會表達;所謂人文性就是通過語文的學習,提升學生的情感認識、道德品質和人生觀、價值觀等深層次的人文素質。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也就決定了它的學科發(fā)展目標與基礎性發(fā)展目標必須很好地結合起來?;A教育是為下一、兩個十年培養(yǎng)人才資源的人,我們不能用我們現(xiàn)在的用人標準去生產(chǎn)一、二十年后的人才,忽視學生作為基礎的終身的全面的發(fā)展目標的落實;同時也不能脫離語文學科的特點去搞單純性的適應人的基礎性發(fā)展的改革,把學習和檢測變成社會百科知識與綜合能力的教學與評價,完全摒棄語文教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大竹縣2006~2007學年度第一學期小學語文五年級期末檢測》較好地體現(xiàn)了學科發(fā)展目標與基礎性發(fā)展目標評價相結合的新課程理念,對新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診斷與導向作用。歸納起來,全卷由“識字·寫字”、“積累·運用”、“閱讀·理解”和“寫作”四部分組成,其突出特點如下:

一、重視語文知識與技能學科目標的檢測

上述試題重視語文的工具性能診斷,緊扣新課標,杜絕了語文考試試題形式上的花樣翻新和偏題、怪題、難題的設置。重視小學生的語文知識與基本能力的考查。如第一大題的“識字·寫字”和“積累·運用”部分的分值占全卷的50%,題型多為常規(guī)的寫字、識字、組詞、搜集成語與詩句。語文首先要姓“語”,過去我們唯語文教語文不對,但今天有些教師過分強調語文的非本位思想,一味“整合”,弄得語文課不像語文課,這也是不對的,因為語文學科畢竟不能包羅萬象,它首先要完成它工具性的固有的使命。這次試題對語文教學中那種“矯枉過正”的改革表象應起到一種清醒劑的作用。

二、關注學生基礎性發(fā)展目標的評價

這次五年級語文試題能做到“實”而“不死”。設計了許多開放性的題目,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努力在有限的題目中拓寬學生的空間。如第二大題“積累·運用” “請寫出4個有關龍的成語,4個形容春天美景的成語,4個描寫心中英雄形象的成語”,出題者只圈定了成語使用的范圍,而且不局限于哪幾個成語,這種形式既貼近生活,又涵蓋語文的素養(yǎng),比起單純的成語填空更多一些個性化張揚的空間,一方面實踐了語文學科發(fā)展目標,語言的積累與運用的評價,另一方面也反映學生學習興趣,審美情趣,公民素養(yǎng)等基礎性發(fā)展目標的診斷情況,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考試測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語文檢測中情感目標的設定

有人說現(xiàn)代社會是“知識爆炸的時代”,我認為它也是一個情感匱乏的時代。語文的人文性在這個時代不顯得尤為重要嗎?可喜的是,我們的語文工作者和教育者都自覺地擔當起自己的重任,力求將超人的時代鍍上人文的情懷,閱讀題《給予的故事》中有一題“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嘗到甘美的泉水,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這不僅僅是個語文問題的問題,更是一個人生觀、價值觀的情感話題。

四、本次試卷滲透了中國文化知識的考查與課外閱讀情況的檢測。

如收集有關龍的成語,背誦古代的格言及“讀《三國演義》,講三國故事”讀書活動的檢測,將語文的視角伸向深厚的中國文化,學語文的人應該是一個文化的人。

最后談一下對本次試題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1、試題中應增設一些口語交際以語文學習過程和方法檢測的試題,因為這同樣是語文學習的目標,當然這些方面主要是通過平時的行為表現(xiàn)予以檢測,我覺得試題中也應該有所體現(xiàn)。

2、要努力體現(xiàn)試題的層次性,盡量設計多層次的試題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完成,促進各層次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盡管這有時增加了出題的難度,但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差異,否則它很難淡化考題甄別與選拔的功能,也不能有效地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