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話題:兩個小畫家
教育話題:兩個小畫家
兩個小畫家 材料:有兩個孩子,都從五歲開始學畫,孩子小冬的父母讓小冬把畫完的每一張畫都貼在家里客廳的墻上,這樣,小冬的畫就經(jīng)常得到父母和客人的稱贊。孩子小南的父母則對小南的每一幅畫都嚴格加以評價,讓小南只能把畫得最好的那一幅畫貼在小南自己的房間,其余的畫都放在抽屜里。
作文要求:
小冬和小南分別成長在兩種不同的教育環(huán)境。你的評價是什么?以你的評價為話題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詩歌除外,文體不限,題目自擬。思路領航 1. 小南因父母只讓他貼最好的那幅畫,因而不斷地努力,以求達到"最好"。在日復一日的不懈努力中,他不斷地突破自我,最后終成一代名家。
2. 小冬因不斷受到鼓勵,因而信心大增。正是憑著對自己一定能畫好的信心,他堅持不懈地努力,最后也成功了。收此可見信心的重要作用。
3. 父母對小南的嚴格要求使他意識到要不斷地追求最好,所以當他成功時他將之歸功于父母的教育。
4. 可以寫人只有甘于寂寞,才能成功的主題。相對于小冬,小南的世界是寂寞的,但他甘于寂寞,默默努力,不懈追求。"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最后等待他的是成功。
5. 可以寫贊揚與批評的不同作用。贊揚可以培養(yǎng)人的信心,批評可以使人明了自己的缺點,正是因為二得都有積極的這一面,所以兩人都有成功的可能。但反之,二者的消極面也才能扼殺孩子的才能。所以,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問題。改錯 關鍵構思 1. 寫一個試卷改錯的日常故事,將話題材料巧妙地置入文章機體。
2. 從話題材料引出一個富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將錯誤貼在墻上。" 我又一次被請進了這個我常來的地方--年級辦公室。理由很簡單:考試卷子不改錯。其實我覺得這種改錯沒什么必要,所以極少交改錯,因此也常被老師叫到年級辦公室承認錯誤。
"怎么沒改?"老師抬起頭問我。
還是老調(diào)子!我暗笑。"我覺得沒有什么必要。本來么,我都會了的。何必寫在紙上?quot;
幾乎每次我不交改錯他都會如此發(fā)問,我也都會如此應答。不過不同的是,以往他都會氣得臉色發(fā)白,而這次他似乎很平靜,至少看起來很平靜。
他站起身,拉出他左邊的椅子。"你坐。"他對我說。
我驚愕的望著他,不知所以然。
"我給你講個故事。"
講故事?給我?我這次更驚愕,眼光不住地上下打量著他,我懷疑他已被我氣瘋了。但我還是坐了下來。準備聽聽他要給我講什么故事。
"我從前有兩個鄰居。"他開口了,"兩家的孩子都從五歲學畫畫。左邊那家的孩子把畫都貼在墻上,而右邊的那家只把孩子最好的那張貼在墻上--其余的鎖在抽屜里。"
"完了?"我覺得這故事簡單得讓人捉摸不透。
"你猜最后誰成了畫家?"他問我。
"這……我說不清。"
"左邊的。"
"噢,我明白了。"我自以為聰明地說。"左邊的孩子把畫全貼在墻上,這樣常會受父母的稱贊,自信心強。"
"那只是一個方面。"他說,"更重要的是,他把錯誤都貼在了墻上。"
"錯誤?"
"所有他畫的畫,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有妙手,也有敗筆,他貼畫的意義在于,他能時刻看到自己錯在了哪里,而右邊的孩子雖然當時也街道自己錯在哪里,但由于他把錯誤都鎖在了抽屜里,隨著時間流逝錯誤也會逐漸被他淡忘,以后他還會犯同樣的錯誤。"他頓了一頓,接著說,"這就像你的改錯一樣,你雖然當時會改,過后也會遺忘,便會常犯同樣的錯誤。"
我深深地點了點頭。
"回去吧!記?。哄e誤要貼在墻上,不要鎖在抽屜里。"最后,他這樣對我說。寂寞高手 關鍵構思 1. 為兩個小畫家各設計一個與開初截然相反的結局。
2. 結尾用一個"撿果子"的故事點題:高手往往甘于寂寞。 第一個孩子很快便有了一墻畫,色彩鮮艷,構圖完整。于是父母為他辦了畫展,而來參觀的人均稱他為"神童";第二個孩子坐在無人注意的角落里不停地畫著,沒有一句稱贊,因為他手中永遠只有沒畫完的畫。
過了許多年,人們逐漸厭倦了第一個孩子的畫--永遠都是一個模式,而就在這時,第二個孩子橫空出世了。人們將第一個孩子的畫從墻上摘下來扔進紙簍;將第二個孩子的畫從紙簍里撿出來掛在墻上……
毫無疑問,兩個孩子都是極有天賦的。只是第一個孩子從開始便把才華展示給了人們,于是招來了人們無數(shù)稱贊,而不斷增多稱贊就像不斷增重的負擔一樣壓得他難以前進。而角落的孩子默默地畫著自己的畫,不在乎外界的看法,只樂于不斷超越自我--做一個寂寞的高手。
一個真正的高手并不是因為人們的稱贊而成為高手的,正如一個真理并不源于人們的相信一樣,所以高手往往甘于寂寞。
上面的故事沒有結局,而我卻為它編造了一個結局:
兩個孩子的位置發(fā)生了交換,第一個孩子退入了角落開始不斷提高自我;第二個孩子則走上舞臺享受稱贊。于是數(shù)年以后兩個孩子隨著技藝水平的變化,位置便會再次交換……這種交換會數(shù)年進行一次,兩個孩子也因此得以不斷提高自己。最終兩個人都成為畫壇巨匠……
這結局也許太過完美,兩個孩子都獲得了成功,沒有人失敗?,F(xiàn)實生活終究難于如此,因為人們常是難于平靜對待舞臺到角落和角落到舞臺的變化的--第一種變化讓人頹廢,第二種變化讓人狂妄--經(jīng)歷于此,人便再難甘于做寂寞高手了。
所以當我們以歷這兩種變化時,不妨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這段話:
有這樣一條路,路旁是一片結滿果實的果林,路上的行人常常能撿到果子。第一個人撿了許多果子,不管果子是干癟或是飽滿。起初人們會羨慕他果子的數(shù)量,但不久便不再經(jīng)意了,最終他也因果子及多太重而摔倒在地。第二個人則小心翼翼地挑選,他終于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果子。于是他把每個過路人召來看他的果子,并得到他們的稱贊。但他太癡迷那個果子而終于忘了自己走路的原因了。第三個人來了他尋找好的果子放進背包,而背包裝滿時,便扔掉一些而裝進更好的。他并不刻意炫耀自己的采集;而當路人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并驚訝于他的成果時,他卻只微微一笑,背起背包,繼續(xù)走他的路了……
這路便是人生,這果子意味著成功,而這第三個人正是一個甘于寂寞的高手。寂寞的代價 關鍵構思 1. 以一張"白紙"象征"人生的空白",暗示出寂寞的代價。
2. 將小南與小冬學畫的過程與結局進行對比突出主題。 為什么?!
小南對著那張學畫不久就畫出的佳作,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的確,這對于一個從一開始就愛上畫畫的孩子來說,確實有點殘酷。
我這張和小冬那張一樣好,甚至老師還夸我們倆是"兩個小畫家 ,為什么他父母把他的畫自豪地貼在墻上,而我爸爸卻對我這張大加批評,對優(yōu)點卻只字未提?對了,他是這么說的--"小南啊,千萬不能驕傲,要一幅比一幅畫得好,不要盡想出風頭,要甘于寂寞!"
然后就把這畫往抽屜里一放,又在抽屜上方的墻壁上貼了一張白紙,要我什么時候畫出一幅最好的畫,什么時候把白紙摘下來把畫貼上去。為什么小冬可以把畫貼在墻上,可以受人稱贊,而我卻不行?
小南把畫再放回抽屜里,瞟了一眼墻上的白紙,失望地拿起筆,又開始畫第二幅畫。不知為什么,這一次他畫得沒有小冬好。
就這樣,小冬的畫一幅幅掛在了墻上,而小南的畫卻一張張撂在了抽屜里,抽屜上方的墻上還貼著那張白紙。花開花謝。一年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為什么?
小南面對著他一抽屜的畫,有些猶豫地想著。
為什么我還沒能把哪一幅來取代墻上的那張白紙?這是命運的不公嗎?我的下一幅會貼上去嗎?我這次 畫得好嗎?如果還不行呢?
小南關上抽屜,又瞟了一眼墻上的白紙,開始猶豫地畫起畫來。然而很遺憾,他這幅畫又放進了那只抽屜。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小冬家的墻依然常有新的內(nèi)容、新的色彩。而小南家的墻上,依然貼著那張白紙。只是在這接下去的那兩年里,小南的畫再也沒有超過小冬的。小南也漸漸開始懷疑他能否畫出一幅"最好"的畫,甚至懷疑他自己是不是還愛畫畫。創(chuàng)作的激情、創(chuàng)作的快樂,就這樣在時間中漸漸"甘于寂寞"了。
為什么……
小南默默地望著墻壁上那張白紙,靜靜地想著。
我真的是畫畫的料嗎?不。
那我為什么要畫畫呢?為了……為了把它們放進抽屜里。
因為它們甘于寂寞。
小南對自己笑笑。又開始心不在焉地畫下一幅畫。
一切如故。
一切并非如故,小冬的畫不再只貼在家中墻上,而是貼到了教室里、展板上以及許多其他的地方;而小南始終沒有畫出一幅"最好"的畫,而且他漸漸地不常畫畫了。
終于在五年后,小冬到小南家做客,驚訝地發(fā)現(xiàn)墻上貼著一張白紙,下方有個不起眼的抽屜,卻上了一把大鎖。
逝去的,就讓它逝去吧!鎖住的,就留給歲月吧!既然我甘于寂寞。
然而留給歲月的,終會被歲月提起。
十年后的一天,已經(jīng)不再是"小南"的他不知怎的,忽又注意到墻上那張塵封的白紙,忽又想起許多塵封的往事,想起他的畫……
"我的畫?"三個生疏的字閃現(xiàn)在他的腦中,"十幾年了,我的畫還在甘于寂寞吧?"
南終于找出了鑰匙,但怎么也打不開那把生銹的大鎖。他找來鋸,狠命地鋸也鋸不開鎖。他又發(fā)了狂似的要將那木制的抽屜干脆卸下來。"至少曾經(jīng)",他激動地想,"至少曾經(jīng)它們令我自豪過、快樂過、愛過!為什么它們今天近在眼前卻不肯讓我再看一眼?"
抽屜猛地卸下來了。南忽然愣愣地望著抽屜里,頹然坐倒在地。原來那抽屜里只有一層厚厚的蛀蟲留下的粉末。
原來他留給歲月的,只有墻上那張白紙。
再后來。幾十年以后,冬成了一個著名的畫家,功成名就。而南一直到死都庸庸碌碌,他一輩子慣于"甘于寂寞",一輩子只留下了一張白紙。讓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 關鍵構思 1. 獨辟蹊徑,以一個新鮮的角度--讓我們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為全文定下基調(diào)。
2. 論述結合自己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對于這兩對父母的做法,我都不太同意。如果是我,我會讓孩子自己把在一定時期內(nèi)覺得滿意的畫貼在客廳里。當讓他自己選擇該貼哪幅時,他就學會了對比,當他把每一時期內(nèi)的最好的畫一一做比較時就看到了自己的成長,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優(yōu)缺點。而那兩個孩子可能一個只覺得自己優(yōu)秀而看不到缺點;一個覺得自己的畫都不好,卻忽略了自己閃光的地方。
我們現(xiàn)在正處在選擇之間。文理分科,選文選理?上大學,報考什么專業(yè)?諸多的選擇在等著我們。而面對選擇,我們要做的就是選那條適合我們的路,能發(fā)揮我們潛能的專業(yè)。而我們的潛能是什么?這就需要我們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
為什么有些人按照家長的期望學習了熱門學科,卻常常畢業(yè)后"英雄"無用武之地呢?拋開別的因素不談,他是否曾好好發(fā)現(xiàn)過自己呢?或許就是因為他"畫畫"的時候,由于父母認為張張都好所以自己也這么想,結果關鍵時刻卻偏偏挑中了"敗筆"!為什么有些人選了個沒有人學的學科仍舊"結果同上"呢?恐怕也有些人,或許他們并沒有很出眾的"畫",但他們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知道什么適合自己,于是他們的成功遠大于前兩種人。
就好像數(shù)學里的二次函數(shù),只有合適的值才能使拋物線達到頂點最大值,而過大過小都無法達到頂點;就好像物理里的機械效率,只有電壓合適的才能達到最大的效率,過大過小都不能使效率達到最大值;就好像化學里的反應,只有物質(zhì)的量之比達到某一值時才能發(fā)生你想要的反應……所以,只有找到那個最合適的點,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韓寒說過:"我是金子,我要閃光的!"為什么他會這樣說?因為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優(yōu)點,自己的閃光點,所以他必定要閃光的。
讓我們都來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那你會知道你也是金子,你也必定要閃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