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十一冊《鳥的天堂》教學案例:巧借“逼近”促進“生成”

人教版第十一冊《鳥的天堂》教學案例:巧借“逼近”促進“生成”

人教版第十一冊《鳥的天堂》教學案例:巧借“逼近”促進“生成”

   『案例】
    人教版第十一冊《鳥的天堂》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讀得很投入,領悟到了“鳥的天堂”確實是鳥的天堂。學完課文,大家還有什么疑問嗎?
    生:我覺得“逼近”一詞用在這兒不太恰當。
    師: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生:我們平時講距離越來越近時,習慣用“靠近”和“接近”,用“逼近”顯得不合常理。
    生:只有當人們遇到壓力時,才用“逼近”。作者是坐小船去“鳥的天堂”,根本談不上“逼近”。
    生:“逼近”有時還含有緊迫、速度快的意思。但作者在文中說“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絲毫沒有快的意思。
    師:是啊,小船走得并不快,作者的心情也很放松,可文中竟然用“逼近”而不用“靠近”和“接近”,看來,值得推敲。
    生:我有不同意見。我覺得“逼近”用得非常準確。因為,河面變窄了,而榕樹正是茂盛時期,枝干多而密,顯得非常高大。相對于小船中的人來說,大榕樹有一種氣勢逼人的感覺。
可以說,大榕樹在“逼近”我們,我們也在“逼近”大榕樹。
    師:講得很精彩!能聯(lián)系上下文來思考,表明你已掌握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讀書方法。
    生:我們以前讀過《小站》,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迎面是逼人而來的山崖和巨石?!爆F(xiàn)在細想一下,山崖和巨石高大,可以說成是“逼人而來”;同樣,高大而充滿生機的榕樹,離“我們”越來越近,不也可以說成“迎面是逼人而來的大榕樹”嗎?
    生:從前面對環(huán)境的描寫可以看出,巴金爺爺游玩時的心情很好,雖然小船離大榕樹還比較遠,但內心卻有了“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逼近”反映了作者想趕快見到鳥的天堂的迫切心情。
    師:你能抓住這個詞語,深入細心體會作者的心情,言之有理。
    生:(先前質疑的同學)剛才聽了幾個同學的發(fā)言,我終于知道,如果把“逼近”換成“靠近”和“接近”,那就太平淡了。因為這樣不能突出榕樹之大和作者心情的急切。
    師:從“逼近”一詞能感悟出榕樹的高大,感悟到作者的心情,可見,只要在閱讀時多問多思,一定會從語言文字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精彩!
    【反思】
    筆者以為,所謂“生成”,就是利用現(xiàn)有課程資源,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本案例中,教者能巧借“逼近”,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享受到了探索新知的樂趣。其巧妙之處表現(xiàn)在:一是“生成”源于學生大膽的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能主動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為學生提供與文本對話的機會。激發(fā)學生敢于質疑的意識,誘發(fā)了思維的積極性;二是“生成”源于學生獨特的感受,通過積極的個性化閱讀和思維,學生領悟到作者運用“逼近”,是榕樹形態(tài)再現(xiàn)的需要,更是作者表露內心世界的需要;三是“生成”源于教師對學生個性化閱讀的鼓勵和積極引導,教者能抓住矛盾點,拓展思維空間,所以學生情緒高漲,精彩“生成”不斷,課堂成了學生體驗成功的樂園。